40岁之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提升 关于癌症你关心的几件事(癌癥惡性腫瘤患者)
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临着一场抗癌战争。
根据此前央视发布的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中国平均每分钟7人确诊患癌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癌症中心统计的数据存在滞后,报告显示的是2014年的数据,据估计, 2014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
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按发病例数顺位,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男性发病第1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1万,其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发病第1位的为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3%。
或许与中年人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相关,40岁成为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提升的分水岭。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组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
从全球来看,癌症都是重要致死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期发布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提供了包括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960万,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
其中,中国分别约占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的21.8%和27%,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治疗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通常是以数月、几年计算。中外重大疾病治愈率的差距促使不少重症患者做出了如李咏相同的选择,即海外看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程书钧院士在今年四月的一个肿瘤防治论坛中称,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在3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了70%至80%。按照最新数据,目前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在40%左右。
根据Analysys易观2017年发布的中国海外医疗旅游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重症治疗、 海外体检、生育辅助、 医学美容是在线海外医疗市场前四,其中,重症治疗(癌症、肿瘤)占比40.8%。
界面《谁在海外看医生》文章中采访海外就医服务机构春雨国际CEO熊娟,熊娟指出,对于重症患者,海外就医提供了第二诊疗意见以及新药的可能性。
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已经在国外上市的新药要进入国内通常也要晚5-6年以上。公开数据,近十年来,在美国、欧盟、日本上市的新药有415个,在中国上市的76个,201个目前正处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和申报阶段。
目前普遍看好的PD-1,被认为是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主力军,目前有包括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罗氏、辉瑞、默克、赛诺菲等6家国外药企的产品上市。截至目前,中国上市的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0药)以及 美国默沙东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
但是,海外就医也并非万能。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世界各地不断有新的抗癌药获批,且在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上有所提升,但是抗癌药能够延长的生命期也非常有限。
英国路透社曾经发布文章,研究者对在2003年到2013年美国和欧洲的获批的62项抗癌药物中调查发现,此类药物可以平均提高患者3.5个月的寿命。实际上,不少抗癌新药目前仅能把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数月。
而一些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肿瘤,难于早期发现,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且发病凶险,侵袭性强,至今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比如胰腺癌。
当然,利好消息并非没有。
今年以来,随着抗癌药零关税、加快新药上市审批、抗癌药纳入医保谈判等等政策下,国外上市的抗癌新药加快了进入中国的速度,且价格相较于国外更占优势。
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布的《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且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17个谈判药品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
而默沙东公司的PD-1新药K药从提交申请到上市仅不到6个月的时间,也创下中国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最快的审批记录。
在治疗领域,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位免疫学家,这让肿瘤免疫疗法热度升级。PD-1/CTLA-4抑制剂等免疫药物的产生让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膀胱癌患者有了新选择,也让原本被认为难以治疗的转移性癌症病患拥有长时间的缓解期。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患者中,最初接受治疗的一批患者,很多已经存活了10年以上。
从总体趋势上看,近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尤其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每年平均下降约1.5%,这主要归功于构成其死因谱的主要癌种逐步得到了控制。
我们可以期望,随着科技进步,更多癌种能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