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乌南路街边_这位剃头匠3分钟“搞定”一个顾客(剃頭都是老張)
换上新的刀片,左手稳住客人的头,右手执刀,刀光中黑丝飘落!
颇有几分“敢问天下头颅几,且看老夫手段如何”的豪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剃头匠——老张。
马路边,屋檐下,就是“老张理发店”。
剃头匠与美发师有差距
都是和头发打交道,但“剪头”和“美发”还是有颇多的差距。今年50岁的张青友,出门上班很简单:几把梳子、一把充满电的电推子和一温瓶的热水。
每天上午10点,贵阳贵乌南路的街边,在众多老房子伸出的牛毛毡屋檐下,张青友撑开头天寄存在附近小商户家的折椅,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来个板寸!
短点的哈!
管的时间久一点!
”附近做生意的小商贩、民工、老街坊或专门打车过来“剃光波”的老板都是老张的主顾,除了老张手上的“技术活”外,老张剪头与理发店最大的不同就是:省时!
三五分钟剪完,都不用洗,直接毛巾一抖索,海绵一掸,便可以起身走人,很是利索。
“过年收15块一个,平常都是10块。最早剪一个头才2块,反正和理发店不一样,我这里就是剪平头、剃光波,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烫不了发、焗不了油,大家来也都是图个干净利索,多数都是讨生活的人。”老张的主顾,大多是做着各种小生意的摊贩或民工兄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身后的家庭去奔波,哪里还有时间去弄“帅气的发型”,都恨不得在最快时间里剪一个简单干净的头式,好继续去忙活着挣钱。
剃头还真是技术活
“等了3个人才轮到我,我是来剃光波的。”一位50多岁的客人,见来采访,也随意聊了起来。被问起怎么不去理发店,要跑“这种”地方来剪头时,客人说:“要说剃头,大多数的理发店都弄不了,还只有来这里!
”
剥开纸包住的刀片,寒光若隐若现,老张为剃刀更换上新的刀片,按照老张的说法:“原来就是剃刀,用完水一冲,但后来为了卫生防止传染病,就用这种可以更换刀片的了,客人放心,我们也方便。”
客人的头上,还留有1厘米长的头发。不用电推子,而用小刷沾上热水和肥皂兑出的泡沫,均匀地涂在客人的头上。然后,老张就直接左手稳住客人的头,右手上便舞动起寒光来,忽闪间就将头发剥离,露出发青的头皮来。整个过程,任头上刀光剑影,客人的脸上依然一副怡然自得。想来,这就叫“技术”吧。
“小年轻些不行,剃不了这种头。我去了很多家理发店,都是用推子给我推,一点也没有刀刮的这种干净。说来说去,还是这些老师傅有手艺!
”
“20多岁从织金来贵阳,就在大营盘和人学剪头,如今30年了!
娃娃些读书生活,一大家子人的开销,也都是我一剪刀一剪刀剪出来的。”停顿了一下,老张又说:“还不都是为了生活。”
老手艺人有着自己的骄傲,却也有很多的无奈,毕竟谁不想在灯光耀眼的店面里挥舞剪刀与吹风,若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在扬起灰尘的路边“看天吃饭”。天一黑,便只能收拾工具回家呢。
剃头真是门技术活。
“正月”剃头有“新说”
聊天中,老张介绍,端上这碗饭,还是跟着湖北湖南那边的人学的,最早就在大营盘的街边,特别是赶场天的生意最火爆,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给三四十个客人剪头,收入很不错。有客人的时候帮客人剪头,没客人的时候还可以买份报纸看起,擦个皮鞋什么的,工作享受都不误。
“都说正月剃头死舅舅?你们这个行当是不是真有这个说法?”虽然网络上关于“正月剃头死舅舅”有很多种解释,但还是不如直接问一问“业内人士”。
“都是老人些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老张倒没有过多的解释。
只是正在剃头的客人给了一种新说法,“原来剃头的都是挑着担子,或者随便在集市上摆个摊。等要过年了,这些剃头匠都要回乡过年,估计是害怕大家在这个时候剪发,回来后没有生意,所以就编了这么个传说,好让大家过完年后在二月二再剃头,等那时候剃头匠们也都回来了。”
注:“剃光波”:贵阳话,“光”读第三声,意为剃光头或特别短的头式。
图文: 王飚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皮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