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门被“认错”_人脸识别门禁为何总遭吐槽?(識別門禁數據)
“白天我戴口罩出去,经常会把我随机识别成其他人,有时候甚至能刷出来四五个不同的名字。”大学生唐锦向央视网《+》吐槽学校宿舍的门禁系统,“从宿舍外面进入楼里时,由于逆光的原因,有时候也会将我识别成其他人。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还挺高的,就在刚刚,我进宿舍时又把我识别成没见过的一个名字。”
唐锦介绍,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是学校安装用来查寝、查课的。但是,她认为这种频繁出错的系统没办法避免漏洞:“被我刷出来的陌生同学,在系统上也会显示出宿舍或者回宿舍了。感觉挺不靠谱,像‘人工智障’一样。”在上课高峰期,它有时还会导致学生们拥堵在门禁口,很长时间无法通行。
“被卡在门外真的会很烦恼。”另一所高校的学生温源源向央视网《+》表示。有一次,温源源下课后买了饭回寝室,手上抱着好多书,却被卡在门口,只能请周围热心的同学帮忙扫脸。为此,她重新上传了很多次照片,但还是经常被门禁挡住。
“整体来看,我国在人脸识别应用上的确更为广泛,应用率很高。”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刘成分析。刘成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名为《“刷脸”治理的应用场景与风险防范》的论文。他向央视网《+》表示:“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于通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比门禁卡、身份证件或钥匙等,人脸识别系统只需面部识别即可通行,确实会提高通行的效率和便捷性,尤其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比如学校、企业、公交站点或者小区等。”
不过,刘成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也有识别错误的情况。“刷脸门禁经常认错人,可能是由于算法还不够成熟,无法准确识别面部特征,或者硬件设备不够先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导致的。”刘成解释,“门禁摄像头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太阳光照、遮挡以及人脸位置偏移,都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门禁设备比较老旧,摄像头运行不好,拍不到面部关键信息,也是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刘成表示,整体上看,刷脸识别准确的情况要远远多于识别误差。“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在95%以上。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度还会越来越高。”刘成解释,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的是个体生物特征,每个人的脸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容易被模仿或盗用。因此,相比于密码或者卡片等传统方式,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更高。
如果遇到门禁识别不准的情况,刘成建议及时向运维人员反馈,在后台重新录入照片。“人工智能是通过量的积累来学习的,你提供的样本越多,使用次数越多,它的识别率就会越高。”刘成解释。
人脸识别门禁,数据安全谁来保证?
相比于识别出错、通行不方便这些小烦恼,人脸识别门禁采集的数据能否被安全使用,是不少网友担心的更重要问题。
木仁曾在社交媒体发文,坚决反对社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我拒绝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尤其侵入私人领域。”她向央视网《+》表示。作为一名IT行业工作者,木仁认为小区居民楼的刷脸系统关联了个人行踪信息与楼栋地址。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不仅会有针对个人的精准广告营销投放,同时也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导致人身风险。
木仁介绍,居民楼安装刷脸门禁时,“没有征求过居民的意见,是社区直接推广的,我知道的时候已经装上了”。
“人脸识别门禁的风险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当前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刘成介绍,“人脸识别系统涉及大量个人面部数据的收集和存储,直接与我们的身份信息、活动轨迹、移动支付等相关联。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充分保护,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存款被盗刷,甚至引发敲诈勒索、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为了更好地应对刷脸门禁存在的风险,刘成认为应当减少人脸识别技术的非必要使用。“很多社区需要反思,如果平时人流量不是特别大,对通行速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通过其他验证方式完全可以正常运行,为什么一定要用人脸识别技术?”刘成表示,“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些更细致的使用门槛要求,规定在一些必要的场景之下可以用,非必要的场景之下就尽量不要使用。”
另一方面,刘成表示,使用人脸识别门禁应该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技术提供方应该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个人面部数据,并及时删除无关数据,以减少数据泄露和被滥用的风险。“《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第四条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唐锦、温源源、木仁皆为化名)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