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微雕以小见大 引领艺术细刻美学风尚(雕塑打印藝術)
图片
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起初需要雕塑家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详细观察,然后再运用雕塑技法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创作成小稿,一般会创作多款不同的小稿来对比、取舍,最后再进行实际的创作和塑造,以放大到需要的尺寸,这个过程比较烦琐、耗时较多。如果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借助3D打印技术,则传雕塑工艺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金属3D打印依靠激光将金属粉末熔解成型,可以直接从3D模型生成雕塑作品,不再需要经过手工转化铸造阶段,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引起了诸多艺术家的重视。综合来看,金属3D打印不仅突破了手工造型在细节表达方面的限制,还能彻底改变雕塑造型的生产方式,并实现造型革新对于传统雕塑体系的合理延伸和多元拓展。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享誉世界、众人皆知。由来自Exaddon(ETH分离出的公司)的乔治?埃尔科拉诺(Giorgio Ercolano)和ETH教授托马斯?赞贝利(Tomaso Zambeli)领导的团队(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实验室)共同使用3D打印创建了一个由纯铜而非大理石制成的微雕,这个大卫连同底座只有1毫米高,引发雕塑界人士广泛关注。
土耳其艺术家YamurUyank将前沿技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来产生新的空间感,并创造了3D打印的混合角色砂岩雕塑。将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俗称亚历山大大帝)和古希腊的伯里克利的创新组合,YamurUyank创造出了名为“自我创造:与之共存”的作品,该作品通过在大英博物馆融合两个原始雕塑的数字模型制成,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3D打印在艺术品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应用,也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担忧:3D打印会取代传统雕刻艺术吗?
从艺术性上来说,3D打印技术不会取代雕塑艺术,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艺术和机器的本质区别在于:艺术家个人化的情感、思想、想象、体验是不可能被机器所完全模拟、仿造的。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家能够扩展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性,从而带来更身临其境的创作体验。归根结底,3D打印技术的制作过程是一种机械化的操作,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根本区别。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形象思维和个人情感抒发,3D打印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无法处于自主创作状态。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3D打印技术对于雕塑衍生品的制作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不必担心此举是否会降低市场购买力的门槛,愿意斥资购买原版雕塑的受众和花小钱购买行画或复制品的人群并不重合。
重新审视对空间的新美学、技术、动态感知、审美构架,并使用技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来产生新的空间感和造型感,使得艺术家在创建一系列雕塑形式和交互式装置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并借助3D打印等技术将这种艺术的价值发挥出来。
相信在攻克了铸造3D打印材料、软件、工艺、设备等难题之后,借助3D打印所能制作完成的艺术品类型将更加丰富,微雕作品的细节刻画和纹理表现将有更灵动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