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单店扎堆做这个_单工位月产值超10万_你分到蛋糕了吗?(業務門店改裝)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今年的汽车后市场依然没有明显回暖,生意下滑、门店转让的情况屡有发生。
在众多不确定性中,最近两年,行业关于轻改业务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
然而,相比于燃油车平均车龄接近7年带来的轮胎底盘业务,轻改的确定性似乎没有那么强,在概念性上也不太清晰,常常与底盘、贴膜有所混淆,导致很多门店不知道能否入局。
事实上,头部连锁和特色单店,都逐渐在轻改业务上发力。
天猫养车在去年就将专项门店中的改装业务调整为轻改业务,并在今年推出了贴膜轻改中心门店模型,加大力度招商扩张。
特色门店中,以南京FCC为例,也是从原来的改装业务转型为轻改业务,创始人詹斌表示:现在不是做改装业务的好时机,反而是做轻改业务的红利期。
在他看来,原来没有做过轻改业务的门店,也有机会切入进来,甚至表示,“轻改业务其实是比较好做的。”
那么,轻改业务的机会点到底在哪里?难点和风险各有哪些?单店和连锁谁更有优势?中小门店如何参与?
在40万汽服门店陷入困境的当下,这些问题或许值得关注和探讨。
轻改业务是新的红利吗?轻改是最近三四年才兴起的一个概念,对于概念的准确定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轻改业务。
从字面上来说,轻改对比的是传统改装,望文生义,就是轻度改装。
那么,詹斌的观点“现在不是做改装业务的好时机,反而是做轻改业务的红利期”,是否成立呢?
首先是宏观数据层面,去年年底的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上,RA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发展委员会会长秦国表示,2023年中国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出现了量平价跌现象,以中高端MPV领域为例,虽然新车销量在上涨,但是改装价格其实在下降。
詹斌以马自达6、福特嘉年华等车型的改装业务起家,他观察过去十几年改装行业变化:“以前是调程序、拉马力,然后去跑赛道,要快、要排气、要暴力;现在车主的主要诉求是,让汽车变得更好开、更好看、更舒服。”
简单来说,以动力为核心的业务,逐渐过度到如今以舒适、外观为主的业务。
一方面,这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消费降级,或者说改装行业的口红效应,传统改装业务释放出来的业务需求,向下让渡给了价格相对更低的轻改业务。
而90后、00后车主逐渐成为主流,他们对个性的追求非常强烈,只要汽车拥有凸显个性的元素,哪怕很细微,也能让他们感到满意,这也贴合轻改业务的特点。
另一方面,轻改业务的崛起,也离不开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发展所带来的连带效应。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的大部分成本集中于三电系统,因此在内外饰、底盘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另外,造车新势力的制造经验也相对不足,导致不少新能源车的底盘调教有待提升,驾驶的时候会感到底盘硬、有颠簸感。
所以,车主对驾驶感、舒适性的需求,激发了底盘相关的轻改业务。
另外,新能源车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那就是原厂轮毂比较大,所以替换同尺寸的轮毂比较方便,并且备案上也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使得轮毂业务更容易开展。
再者,新能源车高度电子化和软件化,未来动力相关的性能,可能通过车企的软件升级就能实现,所以传统燃油车动力相关的改装业务在新能源时代也不太适用。
最后就是更为宏观的因素,新能源车还处于新车阶段,并且这个阶段会持续较长时间,贴膜的业务需求对比燃油车无疑更大,而改色膜就是比较典型的轻改业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4S店的因素。
上述的轻改业务,对技术、服务、个性化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这些都不是4S店的优势,独立售后的连锁和单店,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近几年轻改概念和业务的崛起,确实是有据可循,并且已经有门店拿到了结果,是一个比较确定性的增量赛道。
轻改业务有哪些机会?在行业的认知中,轻改业务和底盘、贴膜等业务有一定重叠度,例如底盘的四轮定位、动平衡、减震器等业务,也被纳入到轻改业务中,而改色膜一般也认为和轻改相关。
比如天猫养车的贴膜轻改中心,就提供贴膜、内饰包覆、外饰套件、电子改件、底盘升级、户外用品等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改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与轮胎底盘、洗美贴膜都有所交集。
另外,轻改涉及到改的概念,所以在具体的项目上,与传统改装对比,差异性也比较明显。
传统改装相对比较垂直,门店更多地只做特定车型的业务,比如马自达6、福特嘉年华,或者大众尚酷、高尔夫等车型的GTI版本;要么就定位于奔宝奥、保时捷等特定品牌的业务。
而具体的项目以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系统,以及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外观件为主。
而目前经营轻改的门店,相对而言偏综合性汽车服务,一方面各种品牌和车型的业务都会做,当然以中高端为主;另一方面,有的门店还会涉及精洗、保养、机修业务。
综合来看,目前轻改最主要的项目,其实就是三大件:轮毂、减震、刹车,另外还有大小包围,即空气动力改装套件等。
分拆来看,轮毂主要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减震是针对汽车的动力性、操控性、舒适性,刹车则是关系到个性化和安全性,而包围业务,更接近于传统改装业务的需求,主要是为了优化空气动力学,改善汽车的动力性。
梳理下来,轻改其实也同时具备刚需和非刚需的特性,业务需求是比较广泛的。
并且,相比于传统改装,轻改的门槛并不高,前文提及,车主只要能展现个性化,有一点点改的元素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因素对门店比较有利,那就是上游产品供应。
如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电子化的程度都很高,所以很多配件在出厂时参数就已经调好,以前性能提升需要专业技术进行调教,现在只要做配件替换就行,这既是新的利润点,也是门店服务的亮点。
去年,汽车服务世界专访蒂森克虏伯倍适登大中华区售后市场总经理杨捷,他就表示:“倍适登的B6系列在出厂时就已经设置好参数,既可以提高汽车性能,也不需要额外地进行参数调教,与行业所说的轻改或微升级的概念类似,适合一般的门店开展。”
总的来说,传统的机修维保门店完全有机会驶入轻改的赛道,业务转型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
轻改业务的难点和风险当然,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没有门槛。
传统汽服门店,无论是综修厂还是社区店,如果要想切入到轻改业务,不能不考虑清楚业务开展的难点和风险。
首先是经营者的意识和认知。
现在大部分门店的生意情况并不乐观,所以经营者在考虑业务转型的时候,主要是想靠增量业务渡过难关,被动性大于主动性。
这个时候就比较考验经营者的意识和认知,是否愿意走出去主动学习,并且有所投入,做长期主义者。
如果抱着不想花钱的心态赚钱,或者希望投入后迅速得到回报,这在轻改业务上不太适用。
二是设备和库存投入。
在设备投入上,轻改业务和底盘业务类似,都对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举升机、扒胎机、平衡机、定位仪等一套下来并不便宜。
比如FCC在2022年重新选址装修,采购全套科吉设备,一次性投入100万;领结站设备投入200多万;Lbc成立初期,购买意大利进口的定位仪+举升机就花了20多万,前前后后总投入270多万。
另外还有库存的问题。
轻改不同于传统改装,车主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要求门店在特定配件上备好库存。
FCC詹斌就透露,蔚来、特斯拉等的配件,比如刹车、轮毂,基本上都有现货,这样也能让车主更快下决心做对应的业务。
毫无疑问,备现货肯定会对门店的现金流提出更多挑战。
三是技术能力。
虽然轻改已经降低了对门店的技术要求,但是操控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需求,不管是对技术,还是对经验,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另外,高端设备的使用,也离不开厂家的培训。
比如领结站的林少杰、拉法名车的超哥、FCC的詹斌等,都是钻研技术多年,还是有其技术壁垒所在。
更重要的是,新的设备或技术出来,他们还会及时学习,保证技术新鲜度,也是殊为不易。
四是基盘客户的积累。
轻改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和维保业务相比,肯定有所不同,前者的消费能力较强,对个性化的要求很高,后者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如果门店转型做轻改业务,原有的基盘客户,不一定适合新的业务,势必要求门店寻找新的客户,这就引出了第五条。
五是营销能力。
轻改和改装的客户运营都有类似特点,那就是圈子文化比较重。
目前轻改做得好的门店,要么是深耕时间长,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基盘客户,要么是积极走到抖音等线上平台,利用公域流量杠杆,形成个人IP。
当然,更多时候是两者兼备。
比如领结站的林少杰,在行业做了20多年,也强调营销的重要性,并且在朋友圈等私域空间打造个人IP。
另外,FCC的詹斌,主要是通过技术和项目去吸引更多客户,比如推出新的项目,让客户来门店体验,让客户感到新奇和好玩,从而增强粘性。
总体而言,难点即风险,设备投入高、技术和营销强、前期的资源积累、后期的时间沉淀,是轻改的几个特点。
当然,正是因为存在壁垒,才能让门店脱颖而出,拿到结果:领结站,3个工位,月产值100万;FCC,10个工位,月产值120-150万。
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立店。
40万汽服门店如何分到蛋糕?目前的大趋势是,头部连锁和个体单店,都在有意识地切入轻改业务。
头部连锁中,天猫养车是明确提出了轻改的概念,并在今年3月推出了贴膜轻改中心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天猫养车在做贴膜轻改中心之前,吸收了一个改装团队,本意是做改装的专项门店,在试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调整到轻改业务。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轻改业务确实存在市场空间。
其他的诸如途虎养车、京东养车、小拇指、驰加等,布局底盘项目或美容中心,多多少少也有轻改的因素在里面。
个体单店中,差异化的特点比较突出,要么是原来做改装业务转型的,要么是技术或营销能力较强进而加项目,要么是重新开店一开始就做好定位,一般都是针对中高端车主。
所以,从大趋势来看,汽服门店要想分到轻改的蛋糕,大致是两个方向。
一是加入连锁体系。
参考天猫养车对贴膜轻改中心的设计:门店大小在150平米,包含4个工位,业务涵盖贴膜、内饰包覆、外饰套件、电子改件、底盘升级、户外用品等,其透露的前期投入是35万。
对于门店来说,加入连锁体系的门槛肯定相对较低,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后期经营,对经营者的要求没那么高。
并且,连锁的特点一定是可复制可标准化,所以做的项目不会很复杂,适用于大部分客户。
在这种情况下,门店要测算清楚投资回报率。
二是坚持独立经营。
在独立经营的情况下,也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对门店经营进行重新定位,硬件、软件和团队做一次全方位的更新。
一种是在原有门店和业务基础上,进行项目叠加,包括工位改造、设备购买、团队建设等。
第一种思路,主要就是定位中高端,做10%-20%客户的业务,而不是想拿下所有客户,相对而言,这种思路更容易做出差异性,但是对经营者的资金和能力要求较高,面临的风险也更高。
第二种思路,门店以工位改造和项目植入的方式入局,普通客户和中高端客户都能覆盖,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可能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思路,如今的行业环境下,一定是高风险高收益,还想躺着赚钱已经不现实了。
其实,从轻改业务的特性,也能反映出一个行业大趋势,那就是专业立店、差异化立店,才是未来生存的关键。
虽然头部连锁和部分单店已经投入到轻改业务当中,但整个赛道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40万汽服门店来说,机会还有,关键还是在于,面对机会时如何选择,以及后续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