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买豪宅?看这一篇就够了|上海买房指南自住篇(八)(豪宅這一自住)
我们已经在《300-500》、《500-800》、《800-1200》、《1200-2000》的文中总结了上海300-2000万总价段自住买房适宜的板块。
本篇作为系列文的收尾,是针对预算2000万以上的豪宅购房人的。
我不准备讲具体的板块,而是想讲一讲上海豪宅市场的概况以及未来展望。
上海是全球最大的二手房市场,也是国内最大的豪宅市场,豪宅成交量对其他城市形成压倒性的数量优势。
不管是身在上海或是在全国各地的高净值人士,在上海购置豪宅总是最稳妥的选择。
本文将简要介绍上海豪宅主流的产品形式和地理位置,并与其他一线城市、海外顶级城市的豪宅作比较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海豪宅-公寓篇
说到上海的豪宅,一般人都会想到陆家嘴的汤臣一品。
图:汤臣一品
然而,汤臣一品只是上海豪宅的冰山一角,不具备普适的代表性。
上海的公寓豪宅可以分为两大类——江景房和老上海豪宅。
不在上海土生土长的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就是陆家嘴三件套、黄浦江、外滩。
所以,江景房是新上海人偏爱的品类。能看黄浦江景、视野最佳的小区、那就是最好的房子。
该类住宅层数普遍很高,在30层以上。
滨水区域里,陆家嘴南滨江、黄浦滨江、苏河湾的地段最为尊贵(北外滩仅白金湾一个顶豪),高区江景房单价逼近30万/平米。
图:华侨城苏河湾顶层View
而随着对岸的前后滩、北外滩的羽翼日益丰满,徐汇滨江、陆家嘴北滨江的地位或有所提升,向核心滨江区靠拢。
徐汇滨江值得重点关注。周边产业、规划商业、环境以及住宅的产品力都趋近于完美。
图:徐滨滨江跑道
图:徐滨标杆——保利西岸
景观价值在江景房的房价中占了很大比重,无江景的低区,房价与高区天差地别。如华侨城苏河湾,高区与低区单价相差近一倍。
购买江景房的,多数是刚富起来的新贵,除了对滨江沿线的价值认同外,还比较看重房子周围的产业。
在上海2017-2035年新的一轮规划中,黄浦江沿线是重头戏,北外滩、东外滩、黄浦滨江、徐汇滨江和前后滩都是新兴的产业中心,潜力比较大。
除了自住以外,买江景房投资的人也非常多。
我们发现,滨江沿线的小区自住率都不高。华润外滩九里和绿城黄浦湾建成十年了,小区依旧非常冷清,面积很大的如汤臣一品、中粮海景一号被公司租来办公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开发商们都削尖脑袋往黄浦江边上建房子,但上海土著对它们并不感冒。
21世纪初,黄浦滨江的海琪园只卖6000块/㎡的时候,镇宁路的嘉里华庭就已经超过2万单价了。
在上海人眼里,最好的地段并不在黄浦江沿线,而是在原法租界,“梧桐落叶,闹中取静”的环境是他们最为推崇的。
老静安的南京西路沿线虽然属于原公共租界,但由于其高大上的国际化气息特别对上海人的胃口,也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顶级地段。
原法租界+老静安这一小片区域,形成了”老上海“豪宅的版图。
由于开发的年份较早,缺乏整体规划,大部分的老上海豪宅都呈散点分布,如嘉天汇、思南公馆。形成一定高档社区规模的,只有新天地、淮海路、镇宁路三个片区。
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新天地。翠湖天地已经成为了浦西豪宅的名片,更是引领了潮流,满大街的ArtDeco建筑风格就是从翠湖天地御苑开始的。
图:翠湖天地御苑
淮海中路板块属于原法租界中区,相比新天地,地段要更出色,正好夹在上海TOP2的南京西路商圈和淮海路商圈中间,出门即是纸醉金迷的世界。
小区的产品力也毫不逊色,凯德茂名公馆、兰馨公寓都是不落俗套的经典之作,有众多明星居住于此地。
图:凯德茂名公馆&兰馨公寓
最不为人所知的就是镇宁路板块的低密度豪宅区。建成于2000-2005年,抛盘极少,当初购房的都是上海滩的政商界精英。
湖南路门牌号的小区,起板价就是3000万以上,03年就用上干挂石材外立面的小区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Old Money。
图:鸿丰香缇花园
有了老上海豪宅与江景房的对比,我们发现,相比于初来乍到、野心更大、想要争夺话语权的新贵们,老克勒们选择活在当下,购买最佳的现成品。
老上海豪宅的疆域拥有上海最强的资源禀赋。
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集齐了上海前三的商圈;
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全国TOP5的医院有3个在版图内;
静教院附校、徐汇四大公办,最好的学区都在这里了;
就连交通最方便的地方也是这里,地铁线路最密集,还是南北和延安路高架的交界处。
实际上,如果去掉景观的加成,江景房的地段价值是要低于老上海豪宅的。
低区的财富海景花园单价不到9万/㎡,低区的思南公馆却超过15万/㎡。
就目前而言,老上海豪宅的居住体验是要优于江景房的,周边的商业、娱乐设施要丰富许多,小区自住率也要高不少。
不过,滨江地段还是未完成状态,香港置地的西岸金融城、北外滩的商业部分还未落地,之后会有新的惊喜。
活在当下,那就买老上海豪宅;用发展的眼光去购房,那就买江景房。
上海豪宅-别墅篇
上海公寓豪宅的购房者基本都是企业高管、金融精英、老干部、网红和富二代。而在上海买别墅的,成功的企业主居多,段位要更上一层。
上海三大顶级别墅区分别是佘山、西郊和东郊。
佘山别墅区围绕佘山和月湖公园而建,由于地处郊区,土地储备充裕,别墅的占地面积都比较大。
佘山别墅区的劣势在于距离市区太远,超过30公里,周边又完全没有与别墅业主匹配的商业、产业和娱乐设施。
目前,佘山已逐渐式微,紫园和世茂佘山庄园后,再也没有最高层次的新盘放出,近几年的新房都是蹭佘山名号的入门级小别墅。
西郊别墅区围绕西郊宾馆而建,是上海最早的别墅区和涉外区域。西郊明苑别墅、新律花园等都于90年代至21世纪初建成。
西郊所在的长宁区也是上海老牌的富人区,经济实力强劲,城市界面良好。
西郊虽然地处中外环,但丝毫不显得荒凉,别墅区内环境优雅,走出别墅区即是繁华的都市风光,3公里外就是新虹桥-天山这样的顶级商圈,是都市别墅的宜居典范。
图:新虹桥-天山商圈 虹桥南丰城&尚嘉中心
西郊别墅区房龄整体偏老,但高总价段的小区产品力卓越,华丽家族开发的檀宫有着上海第一豪宅的美誉,总共18幢的小区,每一栋总价都接近5个亿。
图:檀宫
西郊后续还会有新房推出,如复地御西郊的别墅和百仕达的宁国府邸。
上海唯一可以与长宁西郊叫板的就是东郊别墅区。
由于实际是同一区域,我把世纪公园东侧的九间堂、御翠园以及碧云别墅区都算在东郊的版图内。
东郊别墅区仿佛是西郊的镜像,最高端的产品紧挨着东郊宾馆的东侧,与檀宫对应的是华洲君庭,小区总共22栋,总价与檀宫相仿。
图:华洲君庭
佘山、西郊和东郊别墅区的一大共同点就是,高尔夫球场是标配。
佘山有佘山高尔夫,西郊有虹桥高尔夫,东郊有汤臣高尔夫球场。
另外,西郊和东郊的产业区位也很出色。
西郊的西侧是虹桥商务区,南面是漕河泾开发区,东侧是浦西核心区;东郊紧挨着的世纪公园是上海的资管业中心,公私基金云集,南面是张江,北侧是金桥副中心。
除了佘山、西郊和东郊,上海还有很多其他的别墅区,如旗忠、莘闵、美兰湖等,但规模或区位上与这3个有所差距。也有一些优秀的单体别墅小区,如万源城御溪等。
目前上升势头最快的是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徐泾别墅区,由于大虹桥的产业飞速崛起,大有取代佘山成为上海别墅区第三极的趋势。
徐泾别墅区也配有一个银涛高尔夫球场,主流的是3000万左右的独栋,近期还有金臣别墅等新房售出。
图:金臣别墅
说起上海的别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就是老洋房。
照片来源:环行星球
老洋房基本都是历史保护建筑,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蕴,密集分布于原法租界的武康路、复兴路、延庆路、湖南路等梧桐街道。
图:武康路洋房
老洋房位于城市核心地段,造型独特,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购买老洋房的人,都是把它们当作艺术品收藏的。
既然是艺术品,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淮海路上的上方花园这种带一个小花园的洋房属于最便宜的,总价一个亿左右。
照片来源:外滩以西
湖南路上这种地段更尊贵、面积更大的独栋,可以卖到2-3亿。
照片来源:外滩以西
而老洋房里最上层的产品,就是孙科别墅(孙中山之子孙科故居)这类市中心的庄园,绝大部分都是作行政、商业用途,极少有个人买家。
图:孙科别墅
十多年前,陈天桥以2.8亿买下的严家花园就是另一座市区庄园,近期挂牌10个亿转手。
此类产品极其稀少,一经成交就会引起轰动,只有富豪榜的常客才能染指。
目前,上海的老洋房大多都是公司产权,作办公用途。
卖出时,上家补70年产权地税、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交易是常规操作,好处是,下家无需上海户口,也不占用房票。
与北京、深圳豪宅的比较分析
北京、上海、深圳是国内最领先的三座城市,全国的富人购买豪宅的首选就是北上深。
之前的文本中,我们已经对上海豪宅的概况作了说明,接下来,我们准备拿上海的豪宅与北京、深圳的豪宅作简要的对比分析。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高净值人士以及豪宅的数量与上海相当,豪宅的购房人群是来自全国的精英。
上海与北京相比,精华段更为浓缩。政经中心、商业中心、最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都在内环线以内,最佳地段也造了许多住宅。
而北京的各项资源则更为分散,中心区域鲜有商品房,都是一些部委、央企的宿舍楼。
北京的豪宅社区大部分都在朝阳和海淀,以及朝阳海淀交界的奥森这种地方。
就如同上海的江景房和老上海豪宅,朝阳和海淀也象征着两种价值观——朝阳区代表着商业、娱乐,海淀区代表着教育、医疗和产业。
北京整体的价值观偏向于学区,学区溢价很高,海淀明显更胜一筹,西北四环的万柳书院可以达到20万/㎡的单价,而朝阳区东北四环的太阳宫,豪宅单价只有10万/㎡出头。
北京的历史比上海更悠久,四合院之于北京就好比老洋房之于上海,是在京人士的终极置业梦想。
北京的豪宅很多都其貌不扬,比起上海豪宅的外观更为朴素。特别是海淀区的住宅,如万泉新新家园,看着就是大户型的普通小区。
图:万泉新新家园
这可能与北京体制内人士多、追求低调有关。
深圳则是另一番景象,只能用“魔幻”二字形容。
深圳的住房供给长期短缺,业主们抬起价来又异常团结,中产房卖顶豪价格的比比皆是,深圳湾是全国唯一一个板块均价突破20万/㎡的版块。
另外,深圳买豪宅的广东老板,信风水的很多,有水的地方房价就卖得很贵,香蜜湖一个弃用的水库旁边,房价与深圳湾媲美。
深圳的学区溢价相比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口深圳实验学校的90年代初塔楼可以卖到接近20万/㎡。
深圳的豪宅在外形上更加前卫,有很多采用全玻璃外墙的小区,如深圳湾一号、新天鹅堡、百仕达红树西岸。
图:新天鹅堡
与北京、深圳的豪宅对比后,我们发现,上海的住房市场还是比较理性。
深圳有供需关系紧张、风水、学区多项因素叠加,价格推得最高;北京有学区加成的房子溢价也很厉害。
上海2000万以上的房子,甚至1500万以上的房子就没有学区溢价了。例如,对口全市最好九年制学区静教院的静安晶华,地处老静安,本来就要卖这个价钱,即使是顶级学区也没有多少加成。
所以,上海的豪宅就是一分价钱一份货,价格里都是地段和产品力的因素。
与东京豪宅的比较分析
上海的目标不止于与北京、深圳斗艳,而是成为全球标杆城市。
拿全球范围内更先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作比较分析,是很有价值的。
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就是东京,与上海同属亚洲和儒家文化圈,同样是商业立本的城市。上海的区域规划中曾多次提到向东京看齐、学习。
如徐家汇的商业中心+轨交枢纽的规划就是新宿的翻版,南京西路+不夜城+上海火车站区域联动的方案也来自银座+日本桥+东京站。
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与国内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土地是私有的,个人可以买土地盖楼。
所以,独栋建筑在日本并不是有钱人的特权,很多工薪阶层都自己买土地盖“一戸建”。
图:典型的一戸建
在东京郊外买块60㎡左右的土地,自己盖个2层小楼,总开销大概100多万人民币。
当然也有贵的、面积大的一戸建,价格就要贵很多,普遍分布在目黑区、大田区的田园调布等地。
木村拓哉的自宅就在目黑区,土地+造价10億円(约6000万人民币)。
图:豪华型一戸建
不过,相比中国的有钱人,日本富豪的娱乐休闲生活更为丰富,住在目黑(相当于闵行外环内部分在上海的位置)他们都觉得太偏,东京的豪宅基本都集中在都心五区的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渋谷区和新宿区。港区豪宅最多,规格更高。
东京市中心的豪宅都是由森大厦、住友等最大房企开发的,主流产品是超高层塔楼和6层以下的洋房。
高层塔楼在中国需要打折卖出,在日本却是受追捧的产品,因其抗震性好,能抵御9级地震、高层景观视野佳。日本人使用烘干机的也很多,对朝向不是很敏感。
图:东京塔楼公寓
塔楼高层的单价会比低层贵2-3倍,景观价值至关重要。
日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高层的住户坐电梯下到低层,看到有人进来,很轻视地朝他们看了一眼。
日本少子化的趋势很明显,即使是豪宅,房间也不会做太多。高级塔式公寓的标配户型为80-120㎡左右的两房,鲜有三居室户型。年轻人偏好高层塔楼。
日本计算的是壁芯面积,公共区域不计算在内,算的是房间中心到墙壁中间的面积,同样面积数字的房间,比中国的要大,日本的80-120㎡等于国内的100-150㎡。
如果说高层塔楼不符合国内的国情的话,低密度洋房就是中日人民能共同欣赏的产品了。
图:パークハウスグラン南青山
低密度洋房大多都是3-6层楼的高度,相比塔楼更讲究朝向,朝南的居多。户型相比高层塔楼要大一些,100㎡的两房、150㎡以上的三房是主流。带小孩的高净值人士会更倾向于洋房。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没有小区的概念,全是开放式的住宅。也就是说,从入户大堂出去直接就是马路,所谓的”小区“就是一幢楼。
所以,日本的住宅多样性更强,都是一幢幢楼单独开发,几乎看不到长得一模一样的楼。开发豪宅会请知名设计师,造型更具艺术性。
图:隈研吾设计的Span Class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住宅持续性收费较多。每年除了评估价1.4%的固定资产税,还要交评估价0.3%的固定都市税。不过,评估价与售价差别大,一般只有售价的25%,所以,税费每年大概缴纳房屋总价的0.5%。
还有一笔大费用是修缮基金,相当于国内的物业费。新房业主一次性缴清,二手房业主每月缴纳,每年的修缮基金占总价的0.5%左右。
固都税+修缮基金,一年要交房子总价的1%。这可不是笔小数目,3億円总价的豪宅,一年要交300万円,相当于日本工薪族一年的收入。
所以,日本人即使很有钱也不会买太大的房子,持有成本实在太高。3億円对应人民币是2000万,在上海也就是入门级豪宅的价格。
不过,这些钱也不是白白花出去的,日本的建筑品质和细节做工本身就好,再加上日常的维护,即使是40年房龄的楼也能维护如新,只要位置够好,卖得并不比新房便宜,保值性好。
以下两个就是东京典型的豪宅,一个是高层塔楼,一个是洋房。
都在地段最好的麻布十番,接近20年的楼龄依旧维护如新。元麻布Hills即使是180㎡的壁芯面积(国内面积计算超过200㎡)依旧采用塔楼主流的两居室户型。被通缉的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就是从元麻布Hills的住所胜利大逃亡的。
3000万人民币的总价,一年固都税+修缮基金要交30万,只有上流人士才住得起。
上海豪宅总评及未来展望
上海是全球最大的二手房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宅市场。
上海的豪宅供给充足,可以分为高级公寓和别墅两个大类。
高级公寓又可以细分为黄浦江沿线景观房和原法租界+老静安的豪宅,代表着”展望未来“与”活在当下“两种价值观,购房人群为企业高管、金融精英、老干部、网红和富二代。
别墅可分为商品房别墅和老洋房。主流的别墅片区是西郊、东郊、佘山和徐泾。
老洋房在原法租界,都是历史保护建筑。
买别墅的基本都是企业主。
经过与北京、深圳楼市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上海2000万以上的豪宅基本没有学区溢价,定价比较理性,完全由地段和产品力构成。
目前,或许是配置上海豪宅的最好时机。
我们也考察了东京的楼市,对上海豪宅市场未来的变化和进展,有以下几点猜测:
①上海的商品房在审美上与东京的楼盘有较大差距。近几年甚至比十年前有倒退,大开发商流水线造房模式大行其道,千楼一面的情况很严重,如某滨江华府,和十八线县城的楼盘外观一模一样。
对于豪宅业主而言,品味也是身份认同的一种。具有艺术性外观的豪宅在未来或许会受到更多的追捧。
②城市在高速发展阶段是摊大饼的模式,开发商为了卖房,也会放出很多概念,如”XX会是未来的宇宙中心“。上海到2035年左右骨架会基本定型,如果是购买高总价的豪宅,最好是在规划的中央活动区内,也就是上海的精华段。
在外围区域买豪宅,一定要注意周边的规划能级,如大虹桥、张江科学城这种国家级规划是最安全的选择。
在偏远的无规划区域买了高总价的房子,可能会面临配套发展不匹配、流动性不足甚至房子跌价的窘境。
③日本的修缮基金每年占房子总价的0.5%,国内的物业费与其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但时间久了,优良的物业维护对房产的保值效果至关重要。物业管理不善,高净值业主也会不断流出,居住体验会变差。
所以,我们购买2000万以上的房子,尽量要选那些物业费10元/㎡以上,管理严格的小区。
④随着决策层提出”抑富济贫“,未来一段时间推出房产税是大概率的事件。此外,上海生育率长期低于1.0,少子化趋势明显,为了税费负担和自住考量,如果是购买公寓豪宅,150-250㎡的三房户型或许是最合适的。
以上是正文,来自于观观,平米房产研究院亦有贡献。
平米房产研究院专注于房产自住、投资和学区的研究分析,帮助购房者科学买房,多快好省。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