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这首失意之作_年年入选教科书_杜甫忍不住也来模仿(杜甫模仿這首)
孟浩然在年少时隐居鹿门山,一直到了39岁才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无论孟浩然多有才华,他依然名落孙山。更悲剧的是他还因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唐玄宗。失意的孟浩然离开了长安,漫游吴越,以排遣心中的抑郁苦闷。在此期间,他曾写下大量的作品,抒发仕途的不得志和独居异乡的愁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他羁旅之思。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接着一句“日暮客愁新”,羁旅之愁不言而喻了。在外的游子,黄昏时刻,眼见众鸟归林,自己却无法还家,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
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36年后,也就是公元766年,同样是一个江边之夜,同样是在舟中,54岁的杜甫写下了这篇《漫成一首》: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此诗时,杜甫饱经流离失所之苦后寄居于蜀中。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模仿的正是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后人评价“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值得注意的是,杜甫这首诗中写的月亮虽也是近人的,但这却是江中的月影,所以他这一句除了江、月、人还加上了影的意象。次句风灯照着夜空,比起孟浩然的原诗多了一丝暖色,看得出来杜甫此时的心情其实是闲适而又平静的。
后两句则写了一动一静两组景物,也是此诗最为世人所称道之处。沙洲上白鹭静静地睡着,一切都是这么宁静,突然传来“拨剌”的声响,诗人闻声而去,原来是一条鱼儿跳跃于水中。“船尾跳鱼拨剌鸣”这7个字,打破了夜色的平静,让饱经风霜的杜甫感受到了自然的活力,也让全诗充满了动感,令人眼前一亮。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
两首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同样是写江边宁静的夜,两位诗人的心境看似一悲一喜,但却仍有相通之处。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编辑阿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