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布展用心诠释文物(文物佈展擺放)
近一段时间,荆门市博物馆新馆最忙碌的应该是布展工作,为确保“十一”新馆试运营,布展团队每天加班加点,这其中就包括市博物馆陈展科的4个人。“9月16日,我们科室办公地点就搬到了新馆。除2人先就抽调参与基建工作,其余4人全心投入布展。此次文物展品入场上柜看似简单,要做的工作却千头万绪,容不得半点马虎。”该馆陈展科科长陈勤说。
布展人员对上柜文物进行调整
一座博物馆首先就是做好基本陈列,它是博物馆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博物馆功能的桥梁,同时也体现着博物馆的收藏体系和办馆水平。展品陈列的呈现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完成展览内容设计——展览空间规划与流线设计——形式设计——制作与施工——布展等一系列工作。自市博物馆新馆陈列项目实施两三年以来,陈展科从陈列大纲的编写到设计、施工、布展,全程参与其中,多次组织召开与施工方的研讨会,进行沟通、协调,为的是用最好的效果将荆门历史文化呈现给观众。
布展是博物馆开展前,陈列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文物入柜摆放,作为布展的一道重要工序,基本上算是“按图索骥”。
9月17日,新馆文物上柜最先从史前厅着手,布展团队人员小心打开文物包装箱、检查核对上展文物清单,然后比对位置、按一定顺序上展台入柜。布展团队人员或蹲或跪,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文物展示设计图,将一件件文物展品对号放入“座位”,匠心十足。
“这项工作按流程排下来,就是这么简单,但在做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首先得保证文物的安全,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管文物大小,需双手托运,注意每一个细节。其次是文物的展示。一件文物怎么摆才有序、展示效果最佳、观赏感更强?就比较繁琐,要细致。”陈勤说,即便有文物展示效果图,有时候一件文物也需要反反复复摆弄,从各个角度去尝试,最后才确定它的展示面。
有时文物入柜也不能完全按照展示效果图摆放,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史前厅展示面积有限,某个文化遗址的特征文物比较多,布展中就会稍作变动。“像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龙王山的玉器、叶家湾遗址的陶器……现场摆放时都有变。”陈勤说,比如龙王山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多,种类丰富,有玉壁、玉璜、玉环、玉镯、玉坠、玉管、玉饰片等。刚开始摆放时,考虑玉壁作为祭器、礼器很尊贵,是权力等级的象征,就给了它一个独立的展位。但是后来发现空间有限,必须调整,就在这个台面中间摆放玉壁,四周点缀4件玉环,营造出一种众星捧月的场景。这样既凸显了效果,又节省了空间,多摆放了其他种类的玉器。
摆放的文物也时时出状况,或与实际需要的不搭,现场讨论后临时更换文物;有一些陶器本身就是很多碎片修补起来,非常脆弱,在搬运中稍有点不慎又碎裂,这样就必须安排修复老师现场修复;有些文物现场发现必须依靠支架、托架才能放稳,要等专业人员制作……这些布展中不期而遇的问题,让布展的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史前厅700多件文物,1名展陈专班指导老师和4名陈展科人员,另外还有几名库房保管人员,花费3天才将文物入柜摆放完,局部调整和固定又花去了两三天。
9月23日,走进史前厅,绝大多数展柜文物已摆放到位,展陈专班指导老师范晓佩正带着布展团队对部分展柜文物进行调整。“这个石钺断了,摆放拼接比较麻烦。”“石钺还可往上摆一点,方便以后放说明牌。”几个人边交流边调整。
“9月17日开始文物入柜摆放以来,每天8点半开始,接近19点下班,中午吃工作餐休息1个多小时,周末继续加班。有人父母搬家都没时间去帮忙,有人腰椎病犯了走路都不敢迈大步……”陈勤说,大家都知道新馆试运营意义非凡,都坚持工作,没有人埋怨。
摆好文物的厅还要进行说明牌的梳理制作与摆放,还有几个厅文物等着布展,距离“十一”越来越近,布展团队将继续奋战,一刻都不松懈。( 陈兴国 通讯员 郑姗姗 文/图)
本文来自【荆门日报-荆门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