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看病总是要抽血?每天抽那么多血_最终都去哪里了?(抽血看病檢查)
而且一抽就是不同颜色的好几管血,为什么不只抽一管就好了呢?
最近张阿姨就十分苦恼,过几天就是一家人体检的日子了,这意味着她又要面临抽血了。张阿姨经过上次由于气喘在心内科看病被抽血扎了几针才抽到的经历,现在很害怕打针、抽血之类,每次都感觉又痛又害怕。她不禁好奇为什么去医院看病老是要抽血呢?抽血检查能有多大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抽血的那些事儿。
一、为什么医院看病总是要抽血,抽血能检查什么病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抽血。我们常说的抽血是指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与分析,检查与血液相关的项目,从而对诊断各种疾病起到辅助作用。
血液化验检查的项目很多,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五项、生化全项、感染九项等项目。一般体检和患者入院常用的血常规检查就是检查人体血液系统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
而血型检测常用于自我血型的判断和必要输血前的备血依据。
凝血五项则通过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国际标准化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常应用于出血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手术前的筛查。
生化全项主要包括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多项内容,它对诊断和指导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也应用于动态监测患者某疾病的好转程度。
感染九项则主要针对乙肝、丙肝、艾滋以及梅毒这几类传染病进行筛查,通常在有创治疗和手术前检查,有利于防止传染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我们对抽血检查的项目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抽血到底能帮助检查出具体哪些疾病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相关疾病
首先血液检查能根据血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帮助疾病诊断。如红细胞反映身体的造血情况,血常规检查中观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出现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甚至恶性肿瘤等疾病时红细胞计数都会减少。同时患者还会感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不适感。特别提醒老人出现贫血症状时,还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而白血病这种儿童群体较为常见的疾病也能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白血病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不能正常分化成熟,白血病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停止分化,破坏正常造血功能。
通常表现在外周血大部分白细胞增多,并存在一些幼稚细胞,还会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现象。
白血病患儿的症状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不爱活动等现象,如果近期还出现贫血、发热、骨关节疼痛等情况,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通过血常规来初筛,不过真正确诊还要做骨髓检查。
我们血液中血小板起着止血和凝血作用,通过这个指标我们能对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疾病有所发现。如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脾功能亢进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这也是当我们牙龈出血或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开具血常规检查,重点关注血小板指标的原因。
2、感染性疾病
血液检查还能帮助诊断感染性疾病。白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标对于判断人体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具有指导意义。白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这五种细胞。
淋巴细胞数目增多时表明可能出现病毒感染、急性传染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而其数目的减少则可能出现免疫缺陷或放射病。
临床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则可能是中毒如酸中毒或铅中毒,也可能是阑尾炎、败血症、肺炎等化脓性感染影响,另外恶性肿瘤、急性溶血也会使其增加。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则可能是流感、伤寒等导致。而单核细胞的增加可能是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关节炎等疾病引起。
3、代谢类疾病
对于中老年群体高发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血液检查也能帮助诊断,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定期体检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指标。如血糖升高时我们要复查来进一步确认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甘油三酯升高则可能由糖尿病或肾病导致。总胆固醇升高时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是否提高。
从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抽血检查在各种疾病诊断和相关风险预估方面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难怪体检或者看病时经常有血液检查这一项。
但住院患者可能会问:那为什么隔三差五的经常抽血呢?抽一次不就好了吗?这是因为人体自身对机体平衡的调节是动态变化,也会受药物的影响,需要动态监测血液各指标。例如发生感染的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病情也会发生变化,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的恶化或痊愈程度,对于临床用药和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此可见血液检查的重要性。临床上有时遇到一些老年人虽然明白抽血的意义,但却还是会有担忧,常常会问:抽我这么多血,会不会贫血啊?
二、血抽多了会贫血吗
对于抽血会引起贫血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虽然我们抽血时看到的都是不同颜色帽子的一个个管子,感觉好像抽了几管就觉得抽了很多血。而实际上,一般一个管子只抽了3-5ml的血,而人体正常的血量高达4000ml-5000ml,所以就算抽好几管血,失去的血液也达不到人体血液总量的百分之一,对身体健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况且人体具有造血功能,失去的血一定时间后也会得到自我补充。
所以对于抽血会引起贫血这一点大家不必担心。但大家是不是也会好奇我们抽的血去哪里了,医院最终又怎么处理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
三、抽的血最终去哪里了
首先,抽血时不同颜色管帽的采血管具有不同作用,根据检验需要会选择是否添加促凝剂或抗凝剂。各管血采血完毕后,会根据项目送往不同的机器进行检验,如:生化检验、常规检验、细菌检验、免疫检验等。
其次,为了避免污染,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采取多管血对应送检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一管血传递检验。
最后,检查完毕后,相关科室会将血液标本保存一段时间,如果患者或医生对结果存疑,可再次进行化验,避免重复抽血造成的麻烦。而到血液标本不需存放时,这些血液会按照医疗垃圾的标准进行专业的消毒和处理。
了解了抽血的相关用途,对于我们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抽血又更进一步,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抽血的相关注意事项。
四、抽血相关注意事项首先,抽血前要注意规律生活和合理饮食。抽血前一天晚餐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油腻食品,也不要喝酒、浓茶、咖啡等影响检查指标的东西。
同时还要停止服用影响血脂药物,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
抽血前一天晚餐后不要进食,因为食物可能会影响血液成分。并且记得进行足够的睡眠,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
其次,抽血的时机一般在第二天早晨,但注意要空腹(不吃东西不饮水)去抽血。“空腹”一般要求禁食12-14小时,所以建议大家在采血的前一天晚上6-8点以后不要进食。抽血的早晨也不要喝水,如果特别想喝水,可以喝少量的水。
早晨抽血前也注意不要剧烈运动,若是急匆匆地赶去检查,可以休息一会等身心稳定后再进行检查。
第三,注意采血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过分紧张或激动,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着宽松的衣服去采血。避免袖口过紧在采血后压住采血部位,导致皮下血肿。抽血后还要注意不要揉搓采血部位,避免出现皮下气肿。
以上就是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总之就是减少外界干扰,让机体处于较为平衡稳定的状态来检查,有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经过本文对血液检查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五项、生化全项、感染九项等多种项目。并且在血液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疾病诊断、用药指导、治疗方案调整等多方面的意义。可见去医院看病常被要求抽血具有合理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医院的常规采血不会引起贫血,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今后体检或看病时,也要明确采血的注意事项,提高采血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秀珍. 抽血化验前应注意的事项[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7):140-140.
[2] 邓莉. 血液常规检查主要指标有哪些?[J]. 养生保健指南,2019(41):100.
[3] 赵宁. 血液检验知多少[J]. 大健康,2021(19):89.
[4] 蒲道琼. 血液检验能查出哪些疾病[J]. 大健康,202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