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了576万“灸疗”到虚弱_在美容店从早待到晚(花瞭美容店到晚)

可天眼妹长大后发现,老人走过的路再多,可能也没有骗子的套路多......
最近看看KNEWS发布了一则上海古稀老人被骗的,里的受害者程先生87天内做了174次“灸疗”,在美容店花了576万元,而且从早到晚都待在店里,其中130多万用来做前列腺保养......
贫穷限制了天眼妹的想象力,576万差不多可以抵一套上海的房子了吧???

所以究竟是什么“保养”项目要耗费这么多钱,里所谓的“前列腺保养”又是什么呢?
花了一套房的钱在美容店?家住上海,年近7旬的韩女士和程先生是一对夫妻。近期韩女士向媒体主动爆料称,她觉得丈夫最近“不对劲”。
因为疫情原因,去年年底到三亚旅游的韩女士需要在海南隔离3个月,这便给了程先生独居的机会。
可当韩女士从三亚回来后,却看到丈夫竟然买了200盒共计1000片的“医用”面膜,韩女士由此发现了程先生与一家美容院之间的“秘密”。
韩女士发现丈夫和一家叫香港国际的美容院存在大额的金钱往来,而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去年3月......
2019年3月,程先生去到了这家香港国际美容院理发,不仅先充了1000元的VIP卡,还被店员忽悠到楼上做了一次身体。
不知是不是上次的服务挺“到位”,2019年10月,程先生再次光顾了这家美容店,这一次他认识了这家店的高管孙某,并一次性充值了6.4万元!
然而这还只是程先生“豪掷千金”的开端,在之后的2个月时间内(也就是韩女士在三亚隔离的那段时间),程先生频繁到美容店里消费,并不断地进行大额转账。
除了高管孙某,程先生还认识了貌美的30多岁的女经理代某。
而店里的这两位经理以“拉业绩”为由,又让程先生消费了70多万。
这两位怕不是拉业绩,而是拉财神爷吧......
由于妻子不在,独居的程先生干脆从早到晚都待在店里,店员对他更是殷勤,甚至“承包”了他的一日三餐,每顿还按最少三菜一汤的规格“伺候”着。
不过你以为程先生每天只是去店里吃吃饭做做“保养”那么简单吗?
见识到了程先生的“钞能力”后,店员为了能让程先生花更多的钱,在得知他身患哮喘等疾病后,还为他设计了“私人定制”项目,专门请了另外的“安医生”和“高医生”到店里给程先生“治疗”,这个治疗的具体项目是什么呢?
在店家提供的明细里可以看到,其中包括了“心肺”、“淋巴排毒”等项目,还有一项不明所以的“养生”,单价最高,一次要13850元。
在被问到安医生和高医生的治疗水平如何时,程先生说到:“那个医生给我搭脉后,说我前列腺、腿都不好,我一听,这医生有点水平嘛,我就比较信任她了。”
当被问到她们是如何治疗前列腺的,程先生支支吾吾地回答:“反正我都说不出口了……”
又联系了那位孙姓高管,她表示:“安医生和高医生不是医生,是老师。”
如今真是什么人都能叫“老师”啊......
当再被问到那个标价1万3的“养生”项目是什么时,她也没有给出回答。
这家香港国际美容美发店还把程先生介绍到了上海另一家知名医疗美容机构,充值了260万元。
从三亚隔离回家的韩女士不仅发现丈夫被美容店忽悠了500多万,而且丈夫的身体健康还被“折腾”出了问题:咳嗽、哮喘、漏尿、还有腿发软、精神恍惚......
天眼妹根据韩女士提到的美容院地址找到了这家美容店——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小向港美容美发店,虽说里频频出现一名“高管”孙某,店名还叫“香港国际”,让人乍一听不明觉厉,还以为是一家有来头的大公司,但实际上这家店属于个体工商户(俗称“个体户”),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为苗月佳。
图片来源:天眼查
今年6月,程先生和韩女士向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反映了此事,程先生还将此事反映给了嘉定区卫健委,执法人员在对一楼和二楼进行检查时表示:“没看到有行医的迹象,也没有相关药品和器械。”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程先生很明显是被美容院给骗了。
吃过再多的“盐”,也比不上骗子的套路多虽说这家名叫香港国际的美容店欺骗消费者的手法看上去很简单,但这种“养生陷阱”,往往很容易就能让很多老年人“上钩”。
上海程先生的这个案例也让天眼妹回想起去年看到的一个“以房养老圈套”,2019年4月,北京一起涉案超20亿元的“以房养老”骗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集资平台中安民生向老人们宣传房本搁在家中没有用处,但如果转成“以房养老”的产品,只是房本换了存放的位置但却能月月拿到“养老金”,并将这种方式称为“盘活固定资产”。
这个公司承诺老人,如果他们将房产放到公司进行抵押,将能获得年化4%~6%的收益用于发放“养老金”,且可以随时退出。在抵押期间,房屋用于自住或者出租均可。
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安民生却是将老人们的房产按照年息24%抵押给了某些小贷公司及某些职业放贷人,同时在签署的合同上标明,允许小贷公司将房屋折现变卖或者拍卖。
过高的年息压垮了中安民生的资金链,小贷公司及职业放贷人因为没有收到利息,开始向这些老年借款人催款。最终,不仅老人们期盼每月发放的“养老金”没了,还背负上了沉重的高利贷甚至被逼卖房还贷。
除了有熟人介绍的因素,受骗老人们会完全信任中安民生的一点还有该公司借用了国家的以房养老政策,打着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名义。出事以后,当老人们进一步求证时,才发现这些都是虚假的包装。
北京东城法院法官助理姜宁指出,合法“以房养老”的开展主体为商业银行或保险机构,两类主体均为国家前置审批许可后才可设立的专门机构。除此以外的“以房养老”项目一概不参与。
若真的想参与“以房养老”,签约前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上天眼查查询对方公司的许可经营范围、信用状况,涉诉讼情况、风险等级提示。根据公示的信息情况,判断公司是否为骗子公司。
第二、合同一定要审一审。合同名称为借款的:如借款合同、出借合同,一概不予签署;合同中只要涉及偿还借款的,坚决不签;涉及房屋的合同一律不签。
第三、身份证件保管好,不要交给骗子公司的员工。
第四、面对高额回报,要清醒。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不知不觉中骗子们骗“养老金”的套路也在不断升级,从最“低阶”的“保健品骗局”到现在的“以房养老圈套”,在骗子眼中,老年人的钱不仅好骗数目可能还不小,因为不少人都会为自己的后半生积攒一笔“养老金”。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老人可能会出现认知盲区和误区,更容易遭遇骗子精心构筑的陷阱。所以无论是为了我们的父母,还是为了未来同样会变老的自己,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诈骗手段,不仅要保持警醒的态度,也要尽可能与和家人沟通啊。
你在生活中有听说或亲历过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吗,留言告诉天眼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