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装成“赚钱途径”的“美容贷”该休矣(美容消費者誘導)

最近,一些“美容贷”广告正以低息甚至无息的条件吸引年轻人,诱导其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个人及其信誉、美容机构、借贷行业等都造成不良影响。此时广电总局决定禁播“美容贷”及类似广告可谓是及时又给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来,中国的整容手术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场。但是高昂的手术和药品费用并不支持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也让一批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盯上了美容市场,于是“美容贷”“医美贷”便由此产生。
“美容贷”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贷款形式。其诱导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推销高额美容整形产品,一开始先进行9.9元这样的低价体验活动吸引消费者注意,然后进一步鼓动其办卡、升级会员以及办理高级护理套餐。以及使用“贷款返现”的套路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背上巨大的经济债务的“不良医美”现象的一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美容贷”却并不是一条正确的赚钱途径,反而有变相传销的嫌疑。检察日报曾发布过一个四川攀枝花遭遇“美容贷”的消费者,整形机构就用“贷款30000元,不做任何项目,再推荐一个下家就可以返8000元”的话术诱导该消费者贷款和投钱,通过发展下家获得返利。看似小投资、高回报,但实际上却有传销的嫌疑,甚至就是传销的圈套,这种被包装成“赚钱渠道”的“美容贷”会让消费者陷入“找下家”“贷款”的无限循环之中,这也并不是美容机构标榜的可取的赚钱之道。
此外,“美容贷”还有违法嫌疑。就在6月2日,武汉警方侦破了一起医美诈骗案,不到一年时间,该犯罪团伙通过“免费美容”诈骗近千万元,其诈骗伎俩不外乎通过低价项目和高额收益诱导消费者贷款。目前,我国严厉打击“整形贷”“美容贷”“医美传销”等医疗诈骗犯罪,已有上海等多个省市的医美犯罪团伙落网。不难发现,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带有欺骗性的虚假宣传、给予假的承诺,达到诱导当事人充值、贷款消费”,这样就会构成刑事欺诈。被包装成“赚钱途径”的“美容贷”该休矣!
其实,“美容贷”的本质就是穿着马甲的高利贷。用美容、整形等项目作为掩盖其高利贷的外衣,通过诱导、欺骗、哄骗采取让消费者不得不接受的方式进行高利贷的行为,并由此发展下家。不少受害者就因此背上巨额债务,进而沦为“美容贷”套路贷款团伙赚钱的工具。
同时,高利息、强诱导性、放款审核不严是很多“美容贷”存在的问题。在诱导中,消费者还可能会遇到知情权无法保障、贷款办理主体难以追溯等诸多问题,而这种贷款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征信,进一步限制消费者其他信贷活动。
因此,广电总局出手禁播“美容贷”及其类似广告堪称一场“及时雨”。而这也给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提了个醒,在进行消费的同时要擦亮眼睛,要学会拒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谎言。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治理和规范美容行业、借贷机构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跟上监管,还美容市场一片清朗。
文/黄昕洋(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