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人视角优化例会流程(例會學校中層幹部)
学校治理微变革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新建校,中层干部普遍年轻化。当前,学校中层干部年轻化也成了一种趋势。年轻干部优势很明显,比如带来的新鲜视角和思维模式,对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年轻干部在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成长。作为校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行政例会前,我都会挖空心思想办法、提要求,中层部门的负责人则被动地贯彻执行,有时候思想上不接受,就应付了事。直接效果是,我忙得不可开交,学校工作效率不高。建校之初,大到学校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操场上的旗杆,都是我亲力亲为。后来,身心俱疲的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年轻中层干部实现了快速成长,也让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越来越有条理,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确定合适例会时间。年轻人的自主意识比较强,很反对不尊重教师休息权、占用下班时间开会的现象。当参会人员对行政例会持抵触态度时,参会的积极性一定不高。没有特殊情况,我从不占用星期天或下班时间开会。开会时科学把握时间,以提高效率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压缩例会时间。对例会所需时间及每个流程有精准的估计。
营造民主例会氛围。民主、参与式的会议决策更符合年轻人的价值追求。我始终把中层干部看作会议的主体,自己只当协调员、引导员、裁判员。当然,如果中层干部出现了矛盾,我会“应变而动”,从釜底抽些薪或加些柴,使双方不愠不火,细细地把问题煮透煮烂,最终水到渠成。比如本学期开学初,德育处和教务处因为后勤人员的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看似每个部门都有充分的理由要人,但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们同时缺少了这个人员,工作还能不能开展?”他们仔细梳理现有工作,发现不得不分配给该人员的任务各有一两项,最后大家民主投票,确定了该人员从两个部门同时认领任务的具体情况。
优化创新例会形式。作为校长,我从拓展内容和丰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让例会更有实效。一是分享式例会。创造让年轻干部分享的平台,谁最近看了一本好书,谁参加了进修培训,都可以在例会上进行分享。二是论坛式例会。提前选定主题,让管理团队成员分别准备,到例会时各自演讲陈述,然后接受质询,把例会变成一次学术论坛和学术答辩。三是开放式例会。当有些例会需要做出关系师生利益的重大决策时,我会邀请教师和学生代表列席,自由表达心声,这样的形式既是一种校务公开,也赢得了师生对学校管理层的尊敬和认同,调动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高新区深圳路小学校长)
作者:宋德敏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13日第6版 版名:校长周刊·实务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