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肤花样多_张韶涵是有多缺钱_黄金焕肤这种广告也打?(有多也打缺錢)
是这样的,三爷最近闲逛某书,逛着逛着就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搜索“焕肤”,你会看到超多让你眼花缭乱的项目。又是樱花又是巧克力,还有恐怖故事的木乃伊和童话故事的阿拉丁,雪花深海上天入海也算齐全了,真是一场盛宴。
一家人凑一起竟然让三爷这个收集癖都有点动心了。
三爷怎么能允许这么有意思的项目在我的词典里是空白呢!
所以就花了大概得有小一天的时间挨个“学习”了一下每个焕肤项目的奥妙,
最终发现大多数还是旧瓶装新酒的华丽包装而已。
比如说“焕肤家族”里名气比较大的——黄金焕肤。功效主打:改善松弛、排除毒素、激活皮肤细胞、美白。
整个项目中最重要(值钱)的一步就是这层贴完看着立马身价飙升的“24k纳米黄金金箔”(实际要按重量折算可能也就值个几块钱)。
张韶涵又一次走在了流行前线
究其根本,还是老祖宗那会儿就有的“贵金属崇拜”心理在作祟。中国有《本草纲目》食金保健的历史,欧洲也有中世纪贵族食金炫富的经历。(p.s.但是中国也有吞金自杀的典故)
可凡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就说明它就不够小,这个大家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所以无论是近几年开始风靡的金箔美食,还是金箔面膜,粒子直径都绝达不到纳米级别。
金箔之所以敢这样让你直接吃下去,凭借的就是单质金足够稳定、足够惰性的特性。
即便你吃下去,泡在pH值只有1~2的胃酸溶液里,金仍然不会发生反应,它就像see you tomorrow的金针菇一样,怎么来还怎么走。
胃酸这样的极酸环境都不足以让金发生反应,你在脸上随便贴贴,既不强酸也不强碱,就连温度都只比常温高了10℃左右,请问金是咋发生反应的???
既然无法反应,那什么激活皮肤细胞、清除自由基、和重金属离子交换排除毒素也就都无从谈起了。so,黄金焕肤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那点按摩和清洁了。
这样的项目于商家是满足了商业价值,于消费者却只能满足心理和视觉享受了,护肤意义着实不大。
有点接近原版的“焕肤”
这一类简直更神,在脸上“撒针”。但又不像微针那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针头去扎你,是你完全看不见的纳米级微针糊在皮肤上然后顺着毛孔进去...“无针胜有针”?
本来三爷还不确定是谁的宣传原理,以为谁借鉴了谁,搞半天人家是一个东西。可能后来觉得叫海藻也不够fashion,又换了个新名叫阿拉丁焕肤(迪士尼律师信警告?)。
港真,这个是把三爷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我之前的化学、皮肤知识体系受到了挑战。靠外力把针碾进毛孔?
我先试图去寻找海藻矽针焕肤中几个产品的靠谱/官方网站,可能是自己搜索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找到特别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有小伙伴能找到欢迎帮我指路)。
倒是翻到了一个购物网站里的产品介绍,列出了成分表,基本都是各种植物提取和一些保湿成分,整体看不出有什么可以高效促剥脱的成分。
可三爷查资料的时候确实发现有很多案例有明显脱皮,难道真是海藻针搞得?我们先看看案例里海藻矽针焕肤脱皮的样子,很明显能看出脱皮是一块一块的对吧。
这就不是很对应得上产品介绍了朋友们。按海藻矽针的介绍,应该是靠针搞掉了废旧角质造成脱皮,也就是说是一种物理机械剥脱。
而微针也是物理机械性的破坏,所以它俩的术后表现应该类似。但微针后的脱皮是这样的,非常细碎,完全是小粉末,很像是我们换季干燥脸上起屑的感觉。
这是因为微针在做的过程中扎了很多很多细密的小眼,整个皮肤的完整性都已经碎掉了,脱下的皮也是碎碎的。
而海藻矽针理论上也是同样的,但脱下的皮却是一块一块的,明显皮肤完整性都没有怎么受到破坏。而这种一脱一层皮的表现,可更像是果酸、水杨酸等化学脱皮才会有的反应。
这个海藻矽针焕肤/阿拉丁焕肤算是这一系列里比较真的“焕肤”,但是查不到具体资料没法下定论,只能说从三爷阅医美脸无数的经验来说,这个脱皮表现来看跟产品描述不太对得上。
实则还是小气泡、酸类剥脱的“焕肤”
再有其他几个类似的放一起吐槽一下吧,这一类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么借助了小气泡等设备的清洁作用,要么借助了果酸、水杨酸等剥脱剂的剥脱作用,或者干脆两种都上,反正倒是直白的写出来了。
然后在清洁、剥脱等步骤的基础上,再糊上各种这样那样的噱头面膜,一个新项目就诞生了。
粗暴点说,根本就是深层清洁or低浓度果酸、水杨酸焕肤一次“糖衣”包装,多了次看起来hin厉害的面膜而已。
雪花焕肤,深层清洁+胶原蛋白+美白软膜(还没人港具体是啥成分...)。
叶绿素焕肤,果酸、水杨酸、小气泡一起上,再加上绿茶、积雪草、尿素等等,这样一拆分是不是就觉得很熟悉了、很不惊喜了?
(p.s.叶绿素只是植物中的一类色素,说起来也约等于人类的黑色素,保健功效都还没整明白呢,糊脸上作用更是未可知了,最主要是的...你这里面好像也没什么叶绿素吧!
)
除此之外什么樱花焕肤、雪花焕肤、巧克力焕肤、牛奶焕肤、珊瑚焕肤、天鹅绒焕肤,也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一个路数。
总的来说,还是清洁+轻度剥脱+糊面膜的水合作用带来的即时补水保湿。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效,清洁促代谢保湿的效果还是有些些的。
如果这些项目只停留在宣传清洁、保湿啥倒也罢了,毕竟是商品还是需要一些商业包装的,但是冠上焕肤两个字本就很容易给人以误导了,还鼓吹什么作用到真皮层、排除重金属毒素、一次白两个度、提升肌肉就让人很不耻了。
除了现在还没法定论的阿拉丁焕肤,其他这些项目若跟真正“换肤”比起来,真是完全不够看的。
焕肤≠换肤
焕肤,实际上来源于医美里的“化学换肤”,换肤也就是很直白的意思,因为它会让你真正意义上的换一层皮。
但化学换肤是一种需要有点专业技术的项目(那种三天速成班的不叫有专业技术),可不是拿点溶液在脸上涂涂就完了,玩不好烧到烂脸甚至毁容也是有可能的。
p.s.插播科普一下,化学换肤的操作为什么需要专业人士把控。
就拿国内最常见的果酸换肤所用的甘醇酸举例,如果你用的时候不进行中和,它可以一直向皮肤深层渗透,真皮层都能给你烧穿,直接留个大疤。
而多久能达到治疗需要的深度,每种药物、每个人所需的时间可能都是不同的。
整个换肤过程长了也就10min不到,短则2、3min,这期间皮肤一有不对马上就要终止反应,中和太慢伤及真皮层就有可能造成持续性甚至不可逆的伤痕,但中和太快也会造成效果不理想。
总之危险性也还是挺高的,全程也很考验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和判断,三爷相信应该没人想拿脸去给人练手吧?
而焕肤就不同了,别看只有一字之差,这关系就很微妙了。
听着是一样的,可实际上焕肤远不需作用到化学换肤那么深的层次,安全性和可操作容易度上高了很多,不过效果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什么是真正的换肤
按照皮肤渗透深度,化学换肤可以分为极浅表、浅表、中度和深度4种类型,最常用的是浅表换肤,可穿透表皮全层,并可能进入到真皮乳头层。
可以这么说,我们做的化学换肤基本都是触及真皮层的,而上述那些“焕肤”,多都是在表皮浅层小打小闹,离真皮层差的还远。
作用深度决定效果,化学换肤可深达真皮浅层就意味着它可以把表层整个一层都烧掉,然后使新一层健康的、品质更好的皮肤顶上来。
所以可深达真皮层的剥脱换肤作用,使得它能改善的问题范围也很广,
光老化,皮肤粗糙,细小皱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痤疮(外用药膏和口服药物才是痤疮的一线治疗,化学换肤只是二线的辅助手段)浅表痘坑。简单就说就是既能美白又能抗衰,还可以改善肤质。
但“焕肤”可达不到这个深度,或者说不应达到这个深度,不然它就必须要非常专业的人士来操作(要不然也约等于“非法行医”吧)。
像“焕肤”这类特别浅表的剥脱,作用和你自己在家刷刷酸其实也没啥本质区别了。所以自然也不具备如下图换肤这样突出的效果。
(化学换肤效果对比)
真正的换肤为什么难普及
虽然有这样可观的效果,但是化学换肤却并不咋流行,或者说,相对来说我们还是更愿意选择激光、光子的光电项目。
理由也很简单,一部分是历史因素,原来大环境整体都防晒意识不强,做完换肤这种强剥脱的项目如果没有防晒保护,那基本上一晒就会出现更多问题,适得其反,所以早期医生也不怎么爱让患者换肤。
而且换肤有一个蜕皮期,这期间可能出现敏感、紧绷、干燥、泛红等不舒服的症状,结痂脱落的时候还很容易手欠去抠,亚洲人的皮肤弄不好就容易留个色沉,所以很多人也不太敢做换肤,反而给温和多了的“焕肤”留下忽悠的空间了。
总结一下换肤和焕肤的差距就是:大多数焕肤的作用层次过浅,很难起到什么突破性的改善,主要作用还是在清洁、轻度剥脱和短暂的补水保湿。
市面上这么多的“焕肤”,多都是借着“换肤”的名号,巧立名目,实际上还是小气泡、低浓度酸的内核,如果这样也能轻易过关,改天我整个柠檬叫粉丝擦擦脸,名曰“益母果焕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