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解码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厚度”(新華網發展黔西)
新华网贵阳12月14日电 从“质量高度”到“改革深度”,再到“民生温度”,“十三五”以来,各个维度都能感受到毕节的变化。这些蜕变,持续给毕节人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积累了“发展厚度”。
发展质量求高度
从贵州屋脊到乌江河畔,从绿漫山野的海雀到碧水长流的化屋,从生产车间到消费市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折射着毕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开创示范区建设的美好未来,毕节市创造了“十三五”的可喜成就。
这五年,毕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突破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三。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10.1%。
这五年,毕节彻底撕掉贫困标签。减少贫困人口130.16万人,19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2.48万人搬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山。
这五年,毕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中心城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营造林85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
这五年,毕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铁路运营里程53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81公里,毕节飞雄机场直飞21个城市、通达134个城市。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毕节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4.4%提升到49%。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续建公租房10.7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19.6万户、老旧小区6863户。实施16个省级示范小城镇、120个特色小城镇、198个“镇村联动”工程。
俯瞰黔西北大地,在层林尽染的群山间,高铁穿山越壑,汽车风驰电掣……依托交通筑起的“高速平原”,毕节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生态建设成效斐然,特色产业星罗棋布,美丽村寨点缀其间……
年底将至,毕节重大项目建设再迎喜讯:夹岩水利枢纽即将下闸蓄水,镇赫、赫水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叙毕铁路建设稳步推进……
大踏步前进的毕节,正以全新的形象屹立在黔西北大地。
调结构、提质量,这五年来,毕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加法”,而是坚持高擎新发展理念大旗,在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探索,科学谋划、统筹协调,稳中求进。下一步,毕节将继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把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书写在乌蒙山间、乌江之畔。
毕节市政务大厅。新华网发(龚瑞璇 摄)
体制改革挖深度
“上午10点,我在家用电脑提交了开办公司的申请,不一会儿,就接到了窗口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我办好了,真方便!
”在毕节市政务服务大厅,毕节汇达梓栗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法人王进拿着崭新的营业执照感慨地说。
“要在以前,没有3天跑不下来!
”王进说,以前开办企业要反复提交申请材料,费时费力。
今年5月下旬以来,毕节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实践中,创新“五减”服务机制,将开办企业办理时间从以前平均2.5个工作日减至现在的1个工作日,实现当日办结。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21户新增企业享受到了开办企业当日办结服务。
“企业开办当日办结”改革,是毕节探索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便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毕节靠拼搏闯关、以实干作答,全面深化改革事项接连落棋布子——
积极推行“四个留下”助力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创新推出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村干部队伍达1.68万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7229个。
“四方联动”建设国储林。围绕“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统筹建、银行支持融资建、企业运作项目建、群众受益助力建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毕节市规划建设国储林项目280万亩、总投资242亿元。
积极推行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全市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并接入学校2285个,有效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好综治中心,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健全运行机制,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毕节市共设置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290个,实现综治中心机构设置全覆盖。
从精准扶贫“四看法”,到积极推行“四个留下”助力乡村振兴;从设立“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到率先在全省启动“林长制”工作;从村民自发组建“七人议事小组”,到在全市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从毕节试验区建立那天起,就一直与改革相伴、与时代同行。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生产力。“十三五”期间,毕节坚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着力破解群众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民生服务增温度
入冬以来,黔西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10余名“家庭医生”,建立医疗小组服务队,进村入户向群众免费提供冬季保健、常见病诊疗和慢性病康复指导,让服务“多跑腿”,村民“少走路”。
“现在的卫生院真的可以,医疗水平和服务都有很大进步!
”在大方县达溪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村民王泽刚,一个劲儿地夸赞。王泽刚患高位截瘫,下肢无力迈不开步,由于行动不便,去外地医院接受治疗、护理,费钱又费力。2018年8月开始,王泽刚到离家较近的达溪卫生院治疗。在卫生院,他预交了220元的费用。除了100元的起付费外,剩下的治疗费用可报销90%,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慢慢有了效果。
目前,毕节市239个乡镇卫生院,3327个村(社区)卫生室的6000多名村医定期接受进修轮训,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王泽刚这样的病患创造了便利的医疗服务条件。
为进一步帮群众减负,让服务提速,毕节一些医疗机构还坚持开展“送医上门”。
在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毕节开通了健康扶贫咨询投诉和监督电话;在县乡医疗机构开通咨询服务电话,明确专人负责。通过一封公开信、一组热线电话,确保群众就医有问处、问题有人答、投诉有人理、困难有人帮。
民生无小事,处处见真情。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细落实,让人心愈加温暖。
五年来,毕节建成七星关区南山公园、金海湖公园、金沙箐河公园、威宁北坡生态公园等53个公园,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8145.3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2154.89公顷,毕节市、黔西市成功创建贵州省园林城市。
累计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不含建筑物配建部分)24183个;新建和改扩建城镇公厕291座,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含县城)公厕535座(其中三类及以上449座),万人公厕拥有量为3.49座。
242个乡(镇、街道)建成垃圾转运站并配备转运车辆,垃圾转运能力达每日4860吨;全面启动全市整县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建成10个县(市、区)城乡垃圾收运系统,超额并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目标,乡镇垃圾收运设施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五年来,毕节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在民政兜底、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城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串“珠”成“链”,温暖人心的民生服务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毕节建设美好未来凝聚了人心,增加了底气。(卢志佳 综合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