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琴韵丨城市味道(手風琴琴聲琴韻)

莫道尽唱西北谣,琴韵悠扬入云霄。
在塔城,人们喜爱歌舞,生活中少不了音乐。
手风琴随着贸易往来传入这座边境城市,因其携带方便,音乐表现力好,既可独奏,又可参与重奏、合奏,故而在当地得到广泛普及。
广场、公园、社区、校园、牧场、田间……手风琴声传遍塔城每个角落。
当地人笑言,琴声甚至会从农户烟囱里飘出来。
时光,镌刻在键盘里;生活,流泻在琴韵中。
每天,塔城被琴声唤醒,又在琴声中入眠。
塔城的各族人民热情、淳朴、乐观、包容,以手风琴抒发心志、抚慰身心、寄托情感、赞颂生活。
置身“西北尽头”,琴声温暖心头。
细细品味,塔城琴韵大多直抒胸臆,明快奔放。
这琴声,飘荡在山水间,回响在丝路上,流淌在心坎里。

↑塔城与十城联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奏响《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塔城演奏现场。
韩见胜 摄
山水间
在塔城,手风琴总与山水相伴。
塔城得名于塔尔巴哈台山,五条河流穿城而过。
山水赋予塔城独特魅力,又因塔城琴韵而生出诗意。
公园绿地、山谷草原、河湖岸边,不时会飘来欢快的手风琴声。
当《美丽的塔尔巴哈台》奏响时,人们纷纷起舞,边跳边唱,沉浸在琴声中,陶醉在歌声里。
山伫立,水蜿蜒。
塔城人对家乡的爱,有一份留给了手风琴,还有一份留给了山水。
居民努尔古丽·朱玛别克说,琴声最动听的时候,就到了山花最烂漫的季节。
塔城人将水视为“琴弦”,倍加珍爱。
因五河穿城、众泉涌流,这座城市被誉为“五弦之都”“千泉之城”。
五河最西边的乌拉斯台河经过综合治理,串联起楼宇、街路、公园,以及沿河的快活园、知文园、友谊园、闻琴园、丝路园和文化广场等滨水景观。
在塔城人看来,河流综合治理犹如对琴弦进行保养,以使其始终保持美妙音色,而沿河景观则如琴弦上美妙的音符。
塔城市自然资源局空间规划中心副主任宋静说,今后还将对其他四条“琴弦”进行保养,让五弦音色更清澈、透亮,让“五弦之都”的旋律更动人、更悦耳。
居民木拉提·居玛最喜欢在乌拉斯台河边弹唱,《丁香塔城》是他的“循环单曲”。
“丁香花盛开的地方,那是我可爱的家乡。
伴着轻柔的春风,丁香花在飘香……”在手风琴伴奏下,他的歌声总能引人驻足,渐渐地,独唱变为大家齐声合唱。
“环境更好了,笑声就更多了,歌声也更响亮了。
”木拉提·居玛说。
↑塔城与十城联动,共同奏响《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塔城现场演奏者。
王杰 摄
塔城人将山视为“琴身”,精心呵护。
塔尔巴哈台山雄奇壮美,逶迤起伏的山峦,犹如跃动的五线谱。
这里被誉为“野生植物基因库”,夏日里,芍药、百合、玫瑰、郁金香等竞相绽放。
午后山间,用手风琴演绎一曲《留恋塔城》再合适不过:“塔城的天空蔚蓝,塔城的草原无边,塔城的泉水甘甜,塔城的花儿娇艳……”
青山巍巍,碧水盈盈,塔城山水如画。
调查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塔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没有被污染的土壤地块。
“天蓝得过分,花开得放肆,水清得透明,草绿得养眼。
”在各类文旅推介会上,塔城人这样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常在现场以手风琴演奏《好客塔城》《塔城的阳光》《美丽的塔尔巴哈台》,久久回荡的塔城旋律,令人难忘。
山为琴,水为弦,山水塔城曲正酣。
丝路上
坐落在中哈边境的塔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古丝路的文明交流、贸易繁荣。
而手风琴的诞生、传播与发展也与丝绸之路有着不解之缘。
它是东西方音乐交流的重要角色之一,同样见证了丝路的繁华盛景。
如今,这片琴音不辍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塔城市站在中外交流的前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
2020年12月,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成立,塔城地区成为新疆首个、全国第九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奏响了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活力涌动,琴声为证。
两年多来,塔城市庆贺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的手风琴声越来越频密,越来越激昂。
一如《美丽的塔尔巴哈台》所唱的:“塔尔巴哈台,美丽的故乡,幸福和欢乐飞腾在我的胸怀……”
历史的回声,伴着塔城的琴声。
距塔城市区10余公里的巴克图口岸,是我国连接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各国最便捷的口岸之一,已有近260年通商史。
据说,手风琴就是经巴克图传入塔城的。
塔城的琴声,最早在巴克图奏响。
在琴声中,百年口岸焕发出崭新风采。
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克图口岸开通全国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农产品通关时间从以前的3天缩短至3个小时。
近年来,立足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在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加速开拓国际市场基础上,巴克图口岸正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西陲的风声,伴随着塔城琴声。
塔城市所在的塔城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那处被称为魔鬼风区的“老风口”,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达180天。
今年以来,当地“乘风前行”,破题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面向中亚的风电出口制造装备基地,首台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
风声交织着琴声,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潮声”。
渤海的涛声,和着塔城的琴声。
地处渤海湾的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眼下,位于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内的辽宁援疆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底竣工,为塔城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辽宁力量。
因对口援疆机制,我们常能看到,辽宁地方戏曲与塔城特色歌舞同台演出,两地演艺人员同唱一首歌,同弹一支曲。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援疆路上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2023塔城市第三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沈阳市第七批援疆工作队在手风琴伴奏下,演唱了改编自《祖国不会忘记》的《援疆之歌》,唱出了援疆干部人才对边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把受援地当作第二故乡的心声,道出了“万里山河辽疆情”。
丝路悠悠,琴韵绵绵。
塔城的琴声在丝路回响,飘向远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手风琴联盟艺术委员会主席、意大利著名手风琴演奏家米高·帕塔里尼到访塔城时激动地说:“透过琴声,我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我看到了新疆的美,看到了各族人民的热情,看到了这座美丽的中国手风琴之城,相信塔城会越来越好。
”
塔城琴韵,见证发展、展现自信、道出期盼。
心坎里
“我们以琴为名、欢聚一堂,以琴会友、交流互鉴,以琴为媒、宣传推介,真正让塔城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今年8月,在2023塔城市第三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塔城地委委员、塔城市委书记王东升的一席话引发共鸣。
如果一座城市有音乐萦绕,城的气质、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
参加本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的专家说,学习手风琴,不仅仅是学艺,也是一种沉淀内心、提升修养的方式。
琴韵滋养城市,流淌在每一名居民的心坎里,助力塔城打造团结之城、人文之城、绿色之城、开放之城。
为守护城市“琴脉”,塔城市推出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在第三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本地手风琴演奏者与北京、银川、厦门、呼和浩特、大连、太原、杭州、重庆、昆明、西安10个城市的手风琴演奏者联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4528人共同奏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创下“大世界基尼斯”新纪录。
↑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一角。
本报 乔文汇 摄
参加本次合奏的线下手风琴演奏者中,年龄最大的有80岁,最小的只有6岁;还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芬兰、新西兰、意大利的手风琴艺术家。
合奏总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说,塔城市把手风琴发展成了一个文化品牌,可以强烈感受到塔城人民对手风琴发自心底的热爱。
道吾然·对山汉是当地有名的“琴痴”,也是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创始人之一。
年过五旬的他,自9岁时拥有第一架手风琴起,便与这种乐器结下不解之缘。
这么多年来,他收藏了逾千架手风琴,“一和手风琴在一起,就忘掉了时间”。
在他看来,手风琴是有生命的,必须用心去呵护。
“要让更多人通过手风琴,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位手风琴爱好者、收藏者和维修者,长年义务给孩子们授课,传播手风琴知识。
“听着手风琴声长大的孩子会与众不同,手风琴能点燃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道吾然·对山汉说。
塔城琴韵,流淌在人们心坎里,滋养着这一方土地。
这座手风琴之城,如何弹奏出发展的乐章?笔者在塔城走访,探寻答案,得出八个字:以琴兴城、以乐赋能。
以琴兴城。
手风琴作为塔城的一张名片,可发挥“引客流”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塔城、走进塔城、喜欢塔城,比如到“中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打卡。
另外,还可“引产业”,比如在培育手风琴艺术培训、手风琴演出业等的同时,将手风琴制造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丰富塔城“手风琴名片”内涵。
以乐赋能。
音乐艺术的滋养,持久而不着痕迹,能转化为一种发展软实力、潜在的能量。
谱写乐曲,讲究谋篇布局、起承转合;演奏乐曲,重在密切配合、把握节奏,这与推进产业发展有某种相通之处。
也许,在建设“法治民主、多元开放、宜居宜业、繁荣富裕”塔城的征程上,背后就有音乐的力量。
这些发自心底的弹唱,往往传得更远,意蕴更加悠长。
岁月流转,踏歌而行。
在山水间、在丝路上、在心坎里,塔城琴韵愈显铿锵,余音绕梁……(乔文汇)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