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孟家溪的门匾趣事(門匾世傢員外)
彭霞
门匾,即刻在门头上的匾。它起源于汉代的门阀制度,多为木刻或石刻,为长方形,上书三字或四字,在汉代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到了汉唐以后的平民百姓家,却多与姓氏有关。孟家溪地处公安县中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是“三袁”文化的发祥地,小镇人口以呙、龚、刘、张,袁等姓氏居多。
我是呙氏媳妇,丈夫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孟家溪这块土地上。呙氏是较为冷僻的姓氏,全国呙氏人口又以公安县三袁村较为集中。
“万事皆有因,万物皆有根。”追溯到呙姓的起源,走访一位八十多岁的呙氏老族人。老族人自小生活在三袁村,对孟家溪的历史与人口变迁非常了解。他指着门前宽阔马路上的来往车辆,还有四野郁郁葱葱的绝美田园风光告诉我,孟家溪在民国以前都是一片荒芜之地,到处杂草丛生。每到梅雨季节,连续下上几天雨,地势低洼处则白茫茫一片,需划着小船才能出入。而在高坡之处,散居着几户不同姓氏的人家,其门头之上必贴着“淮海世家”“渤海世家”“两汉世家”“百忍世家”与“柳浪世家”等门匾,家家户户中堂之上必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条幅。我不解其意,老人解释:“解放前,人们信奉宗教,以天地法祖、父母长辈、君王与老师为大。”解放后,人们改为供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巨幅图片,足见人们的信仰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了重大改变。
据呙氏族谱记载,呙氏又称为“淮海世家”,或称“淮海堂”。呙氏始祖乃明朝的呙文贵。在长安村(今孟家溪三袁村)一带的方言中,“文”的口头发音是“门”,因此,呙文贵又被后人叫做呙门贵。
“呙氏淮海堂宗亲网”副主编兼编辑组长呙豫德先生在博客中发文称:公元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明太祖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其攻占滁州后,注重招贤纳士。当时,呙门贵年仅二十多岁,正值风华正茂,又因过人才华,受到朱元璋赏识并安排其担任元朝设在淮海的兵备事务。朱元璋称帝,改元为明后,呙门贵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被授予淮海兵备道一职。公元1396年,呙门贵辞了官职告老还乡,并迁居在湖北省公安县长安村。清同治版《公安县志》在侨居章节中,有对呙文贵迁居公安县长安村的记载:“呙文贵,字天爵……任淮海兵备道,解组后游公邑长安村……筑室而居”。《荆州府志》对门贵祖的记述为:“呙文贵,字天爵,官淮海兵备道,才略过人,解组归,移居公安长安村,子孙为公安人”。可见,呙文贵为呙氏祖先乃有据可查。
至于龚氏为何称“渤海世家”?有文记载,西汉时期有位名叫龚遂的男子,为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因通晓经术而担任朝廷官职。汉宣帝即位后,渤海郡附近郡国每年都会闹饥荒,盗贼四起,郡守却不能将他们捉拿制服。人们不得不丢弃农业、习武以自保。汉宣帝让当时年已七十多岁的龚遂担任渤海太守。龚遂到达渤海地界后,废黜追捕盗贼不力的官吏,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民百姓,又下令让人们卖掉兵器买牛、织布发展生产,经过治理,那里的社会治安好转,百姓安居乐业。其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家家门匾上均书“渤海世家”。
如今分布在孟溪三袁村的龚氏家族,也许是龚遂后人三袁舅父龚仲敏、龚仲庆那一脉。不过,今天已难考证,因为龚氏已遍布全国。
刘氏又称“两汉世家”。两汉,即西汉与东汉。刘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他登上皇位后,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释放奴婢,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按功劳大小分田,大力发展农业,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奴隶主阶级,迅速提高国民经济,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统一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伟大贡献。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生于公元6年,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使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统一。公元25年刘秀登基,他勤于政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薄赋敛,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做出了伟大贡献,是一位人们拥戴的皇帝。
由于刘秀曾在14岁那年与在“荆州潺陵县东淤泥湖”避难流浪的母亲相聚。孟家溪淤泥湖一带的刘氏子孙为了纪念汉代的两位开国皇帝,家家户户悬挂“两汉世家”的门匾,以表自豪。
张氏为“百忍世家”,其得名来源于“百忍成金”的典故。传说,唐高宗年间,孟家溪有一姓张的员外,他平素极慷慨,且乐善好施,只要谁家有困难,他定出资帮扶,而且他遇事能忍,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张善人。有一位神仙听说了张善人的事后,决心试探一下,以考验张员外是否真善、真能忍?于是,他摇身一变,化成一肮脏邋遢的老乞丐,来到张员外门前。
此时,张员外的小儿子高中金榜后又娶亲。张府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很是热闹。远亲近邻,还有世交亲友纷纷前来贺喜。张员外下令,只要是张府外面的乞丐流民,每人均发放一锭银子。
晌午已过,婚礼已成,众宾客移至花厅列席就位,正准备开席。此时,门外那位老乞丐不顾家丁的阻拦,非要往里闯,外面闹哄哄一片。张员外出去一瞧,只见浑身散发着脏臭味的老乞丐嚷嚷着,说自己从没坐过这么好的席位,这次一定要进花厅吃酒!
这花厅的席位乃是当地身份显赫之乡绅与达官贵人才能坐。让一个陌生的脏乞丐入座,未免大倒胃口。管家要将老乞丐撵走,张员外摆摆手,将老乞丐安排在花厅座位上。宾客还未动箸,老乞丐便伸出他脏兮兮、黑乎乎的双手在盘子里抓挠起来,那吃相简直是饿狼扑食,吃得满嘴流哈喇子,又是饱嗝又是放屁。一桌人好不扫兴,纷纷离席。
吃饱喝足,老乞丐抚着肚皮,还赖着不走,说自己此生没睡过婚床,非要闯入洞房,在小儿子的婚床上睡一宿。这可了得?简直是不识抬举!
管家大怒,吩咐家丁,欲将老乞丐拉出去打上五十大板,再捆绑起来。张员外急忙摆手阻拦说:“不可,今天是令郎的大喜日子,就依了他的要求,权当热闹热闹吧!
”众宾客面面相觑,小儿子惧怕父亲,不敢吱声,领着新娘去了柴房度新婚之夜。
第二天,日上三竿,还未见老乞丐起床。管家气急败坏,领着众家丁拍打房门。谁料,房门竟然自开了。众人纳闷,推门进去一瞧,只见婚床上卧着一堆形如人身的黄金,细瞧,竟是老乞丐的金身。众人抬下来一称,有八九百斤重。那时,大家才知道,老乞丐是神仙。
此后,张员外做善事能忍耐的名声就远播四海,而张员外的子孙后代都以做善事、能忍为荣,并在自家门匾上悬挂“百忍世家”,以激励自己时刻不忘做人的本分。
袁氏又称“柳浪世家”,其得名来源于“公安派”的先锋人物袁宏道。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袁宏道弃官回乡在斗湖堤西南买洼地三百亩建居所,居所四面都是杨柳,夏日成荫,分外清凉。居于室内,既可享夏日之习习凉风,又可欣赏四面水景,为袁宏道与众文人雅士在夏天的避暑胜地,他们在一起读书、吟诗、参禅,袁宏道称其为柳浪馆。
“柳浪湖上柳如烟,柳浪湖下水接天。”清朝诗人侯家光这样描写三袁故里的美景,柳浪馆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三袁”的理想场所 。“公安三袁”的祖居在长安村(今孟家溪三袁村),因此,袁氏后代的门匾均为“柳浪世家”。
在世家大族的发展中,家族文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家族没有好的家风与文化传承,其发展就会渐趋衰落。门匾,在古老的时代,以其特殊方式传承着历史文化,记录着人们姓氏的起源,弘扬美好家风,其古老习俗值得肯定。
到了今天,孟家溪经济飞速发展、民风淳朴、人们勤劳、善良,与门匾上遗留的古老家风不无关系。
作者简介:彭霞,女,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湖北公安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教你74个美容瘦身秘方》、《千字文的智慧》、《千家诗》与《婚姻不是爱情的穷途末路》等书。
#我上头条##心晴计划##文化杂谈#
关注@湖北作者彭霞,分享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