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奥斯卡的良心好片_1730万人的挣扎_这片值得十刷(奧斯卡好片萬人)
这是一部集梦想与破碎、毁灭与重生于一体的电影。
如果你也处于人生的低谷,迷茫、困惑、疑虑、坚持不住...
那你大概能从这部影片里,攫取一些力量:《听见天堂》
意大利,某盲人寄宿学校。
唐老师正在耐心教米克如何使用书写板写盲文。
米克不耐烦地敲了敲,气急败坏地将它们全扔在地上。
其他盲人同学纷纷被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一大跳。
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天生眼盲,一出生就被剥夺了欣赏色彩的权利。
但米可不一样。
曾经,他是一个健全的孩子,喜欢在户外奔跑、热衷于拆家具、最爱看电影...甚至梦想成为一流的电影大师。
然而这一切,因为一场意外,全都泡了汤。
一支走火的枪夺走了米可的视力,他的眼里只剩下模糊的光影...
碍于律法,普通学校不肯接纳他,并强烈要求将他送去盲人寄宿学校。
尽管全家人都没办法接受残忍的真相,但迫于现实,没钱请私家教师的他们,只能无奈将米可送走。
离别前,妈妈哭着交代学校修女:他怕黑,晚上可以为他留一盏夜灯吗?
在窗台下,爸爸对着米可用力挥手道别、妈妈温柔地给他送了一个飞吻...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失明的米可,已经看不见了...
在寄宿学校的日子是枯燥、烦闷且压抑的...
这是一家立志为盲人培养一技之长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当纺织工人或电话接线员,自力更生。
他们集体上课、吃饭、睡觉,学习盲文、纺织拉线,活得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子一眼望到头。
无聊的集体环境,最容易滋生罪恶。
班上的小混混,在米可来的第一天,就领着众人打了米可一顿。
米可气不过才讲了狠话,却被修女扇了几个大嘴巴子,并被拖到房间独自反省...
失去光明、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米可就像溺水的人,挣扎在海中央。
但生活的陷阱,就像不断往下坠的悬崖,深不见底。
这一天夜里,米可反反复复地按着电灯开关,可眼前却始终漆黑一片。
他的眼睛不仅没有康复,还恶化了。
生命中最后一丝微弱的光芒,如今也彻底消失了...
未来的人生,又该何去何从?
电影《听见天堂》于2006年在意大利上映,豆瓣得分8.9分,并在2007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影片根据意大利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失明的男孩破茧成蝶,挣脱体制的束缚,并成长为意大利著名声音剪接师的故事。
为了呈现出更好的电影效果,导演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意大利全国各地进行选角,发掘一些具有天赋的小演员,不止关注他们的表演,更加看重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部分盲人演员,是由真实生活中的盲童担任出演。
网友评论:在我们的眼界以外,声音之内,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倾听世界。当你放开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你就会听见,看见,触摸见你的天堂...
还有人说:对我而言,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就是能让我目不转睛地看下去,这就是其中一部。声音和画面都太漂亮了,全片充满艺术与人性的光辉!
黑暗的世界固然让人恐惧,但如果一直困在人生的沼泽里止步不前,那失去的就远不止是视力...
当唐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描述四季时,米可倔强地拒绝了:不用,我看过四季。
可唐老师却说:我也看过,但这远远不够。
一枝花开得鲜艳,但只有你低头嗅一下它的清香,你才能感知到立体的季节。
是春兰的清新,还是夏荷的热烈,是秋菊的淡然,还是冬梅的冷冽...
一场雪下得盛大,但只有你亲自掬一捧雪花,让它在你手里的温热中逐渐化开...
这种零距离的触碰,才会让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寒冬的滋味...
唐老师语重心长: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
米可对这句话若有所思...
正如泰戈尔所言: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米可决定,用他健全的听觉和想象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妙的世界。
他和好友一起潜进办公室,偷了录音机和录音带,要用声音来完成与四季相关的作业。
浴室花洒喷涌而出的水滴声,是夏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淅淅沥沥降落在松软的土地上。
湿漉漉的手指敲打在掌心的声音,是大雨过后,树叶上的雨滴滑落,轻抚地面的花骨朵。
摇晃铁盘的声音,是闷热压抑、乌云密布的天空里,伴随闪电而响的雷声隆隆。
窗台边穿过缝隙涌进屋里的风声,温柔静谧。
少年的嘴唇模仿蜜蜂的声音,逼真生动...
米可将这次作业命名为,《雨过天晴》
当他打开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那一刻,雨疏风骤、穿林打叶...
渐渐地,风散雨收、碧空如洗...
雨后初霁,万物复苏,蜜蜂穿梭在蓬勃昂扬的向日葵花丛里,辛勤觅食...
一个新奇的、美妙的、治愈的世界,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缓缓展开。
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能听见天堂...
但这份创新的作业,却惹怒了校长。
校长跟米可一样,曾经是一个健全的人,有机会去学习、去旅游、去拥抱世界。
眼盲,夺走了他人生所有的希望...
所以当他接管这所学校后,试图把每一位盲童雕刻为一模一样的成品。
他教他们纺织、接线、打电话,将他们套在一个模板里培养,不允许他们有任何异议,扼杀他们对未来的一切想象...
因为他固执地认为,盲人是不配拥有自由的。
校长跟米可曾经是同一类人,可他们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当校长的羽翼被剪断后,他成长为新的加害者,试图剪断其他孩子飞翔的翅膀。
他看似为盲童着想的理由,实则展现了他的傲慢,对盲童的轻视、偏见和刻薄...
但米可却不愿意放弃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即使失去视力,他仍然想要用其他力量,去攀登、去追逐、去寻找梦想...
我们很难评判校长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因为他毕竟帮助了一群盲童实现自力更生。
但他的私心,注定让他的教育理念走歪了。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盲人学校设立的初衷,应该是让盲童主动成为优秀的电话接线员,而不是强迫他们只能当一名电话接线员。
事实上,这所学校的盲人学生,也并非只能当纺织工或者电话接线员。
比如艾特瑞,虽然眼盲,但从盲人学校毕业后,却做上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去念大学,并在炼钢厂工作。
熊熊燃烧的火焰很危险,但他却可以把它想象成色彩鲜艳的饼干...
盲人当然也有追逐梦想的自由,不能因为他们失去某种感官,就剥夺他们全部人生乐趣...
这样的案例,现实中比比皆是。
比如,2009年,国内就诞生了第一批盲人摄影师,傅高山就是其中一员。
在他眼中,非视觉摄影和视觉摄影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是感知的方式不同而已。
看与被看 拍摄者:傅高山
盲人摄影师靠视觉以外的感官去感知世界,比如,虽然他们看不见光,但能识别出温度的区别。
温度更高的地方,就是光的方向;感触阴凉的地方,就是黑暗的方向...
自2009年起,傅高山先后到全国各地展开非视觉摄影培训班,培育出上千名盲人摄影师,他还开设盲人呼叫中心,给盲人提供新型就业岗位...
起点 & 终点 拍摄者:蔡聪
双重世界 拍摄者:孙志远
据统计,中国有1700多万视障人群,几乎每分钟便会有一人失明。
对于中国盲人而言,9成以上盲人的第一生存选择就是推拿行业,而走出推拿店则成为他们跨入社会最大的挣扎。
出走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走出去,有可能失业,走不出去,则与世隔绝。
但推拿店,绝不应该成为盲人的归宿,它是选择之一,不是唯一选择...
2020年,盲人高考生昂子喻,考得635分,超出安徽理科一本线120分,最终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对于未来,他希望毕业后能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去帮助更多跟他一样的盲人孩子。
图源:中央民族大学中心
2017年,盲人蔡聪凭借《奇葩大会》中的7分钟演讲,彻底征服蔡康永、何炅等大咖。
他说: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我们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
10岁失明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努力读书、写小说、上大学,并投身残障公益事业,成为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
他的妻子肖佳也是一位盲人,当过盲人按摩师、速记师,并通过努力学习盲人化妆,成为国内首位视障美容顾问。
至于电影《听见天堂》的原型,米可·曼卡西...
他16岁从盲人学校毕业,虽然再也没有恢复视力,但却成长为意大利国宝级盲眼音效大师,至今已参与过340部电影的声音工程规划。
不仅如此,他还在他的出生地筹办设立意大利声音基金会,积极推动美妙的声音实验...
毕飞宇曾经在小说《推拿》里面写道:眼睛是有分工的,一部分眼睛看得见光,一部分眼睛看得见黑。
盲人跟非盲人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只是所处的情况不同。
正如蔡聪所言:残障,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条件,真正让残障人士生活遇到障碍的是,这个社会还充满太多物理环境障碍,以及人们脑海中存在太多对残障的刻板印象。
在乌鸦看来,盲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盲人。
眼盲并不影响灵魂的完整,视障人群也能拥有属于他们精彩的人生。
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如你我一般...
他们的欲望和挣扎、他们化成泡影的理想、他们摸爬滚打的苦难,与滚滚红尘中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们没资格扼杀他们追逐梦想的热忱。
参考资料:
震撼!
盲人摄影师们的非视觉摄影丨钛媒体影像《在线》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