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诱导强制消费又起诉消费者_谁给的勇气?(美容院消費者萬元)
据媒体发布,江苏泰州女孩小静(化名)自述,在可诺丹婷(后改名萱娅)美容院金鹰店被“诱导强制消费”34万元的,“不买项目就不准穿衣服离开”,还被美容院安排多次贷款,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之后的第二天,美容院就堵到小静家门口,让她签了“城下之盟”:“承认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只为换来10万元的退款……想不到,之后美容院又以涉嫌名誉侵权为由,将她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公开道歉。
整个事件,让人看得实在太窝火,一方面是美容院肆无忌惮套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再三退让,被坑了34万元、“认了错”,结果还是被告了。这种霸道的美容院,难道就没有人管管吗?
目前来看,小静述称的“不买项目就不准穿衣服离开”“店员强制翻她的手机”等细节还有待核实,证据意识不强也直接导致维权更加艰难。但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女性,在一家美容院里面花了34万元巨款,远远超出其承受能力,也不符合正常的消费水平,确实有很大概率是中了圈套、被套路了。
更何况,涉事美容院还有诸多相关方面的“黑历史”。去年“3•15”晚会中,央视就曝光可诺丹婷等美容院通过免费体验等套路百般引诱消费者,特别是针对没有固定收入、涉世未深的学生,堪称劣迹斑斑。结果,这家美容院改名萱娅,秽土重生、满血复活,一点没有改,还在做忽悠消费者的生意。
现实中有此遭遇的,不在少数。要看到,一些年轻女性刚刚走出校园,社会经验比较缺乏,本身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比较差,遭遇美容店的连哄带骗,特别是一些机构处心积虑编制的话语陷阱,再加上各种软硬兼施,难免落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美容贷”和美容院还形成了“坑人一条龙服务”,通过金融借贷这样的“合法外衣”为灰色生意镀上保护色,不仅坑害众多消费者,也让监管部门投鼠忌器。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针对舆论反馈,给予倾斜性的监管,不能仅做表面的审查,看见签字就认为“自愿”,还得认真分析消费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的“同意”的表示,并结合消费者收入水平等综合判断:是不是正常的消费?有没有构成“强迫交易”?对新兴的商业模式的监管,不能像笑话里讲的“外科医生只负责剪箭杆”,还得突破“自愿”的表象,认真厘定相关交易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调解时反而斥责小静“缺心眼”:“你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诱导你杀人你也去吗?一次上当、两次上当你还去,你是缺心眼吗?”这种处理方式,很难说尽职、合理。
被央视曝光“割韭菜”,被指诱导胁迫年轻人贷款10多万做美容,此类生意问题重重,甚至还涉嫌进行暴力威胁的“强迫交易”。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绕过这些“房间里的大象”,要戳破一些美容院灰色生意的画皮,为消费者维护正当权益,并提供倾斜性保护。(沈 彬)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