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痒无比!夏天手上老长“小水泡”怎解?会传染吗?(皰疹水皰水泡)
潮湿闷热的季节,
很多人都饱受这种皮肤问题困扰:
手上脚上莫名长了
许多透明“小水泡”或小红点,
多为米粒大小。
这些小水疱虽然一般不痛,
却奇痒无比,让人忍不住抓挠,
一旦破裂“流水”,
还会脱皮、有灼烧感。
汗疱疹(图/宁波)
这些磨人的“小水泡”,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是“脚气”吗?会不会传染?
怎样才能止痒,防止复发?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有点难缠的
汗疱疹
手脚突长很痒的水疱?
当心汗疱疹!
汗疱疹,也叫出汗不良性湿疹或掌趾部急性湿疹,是一种多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指尖、足跖的水疱性皮肤病,普遍被认为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常见于青年群体。
汗疱疹是怎样发作的?
常从瘙痒开始,最初表现为手、足的瘙痒、灼热、刺痛感。
随后在手掌、手指侧面、手指背面或脚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半球形,略高出皮面,位置较深,几个或成群、对称出现,可融合成大疱,周围发红不明显。
水疱破裂后,有少量液体渗出,干涸快,但随之也会出现脱皮症状,露出薄嫩的皮肤,病程往往迁延数周甚至数月,并且还容易反复发作。
汗疱疹(图/科普中国 Source:NHS)
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汗疱疹挤破后,水流到哪水疱就会长到哪”——这个观点目前暂未得到证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汗疱疹生长密集,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恰好长在附近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注意!
别把汗疱疹与“脚气”混淆
当汗疱疹发生在脚上时,人们很容易将它与“脚气”(手足癣)混淆,两者都容易在春夏季、潮湿闷热的季节发作,但是它们还是存在区别的——
区别一:
手足癣具有传染性,真菌检查为阳性;
汗疱疹无传染性,真菌检查为阴性。
区别二:
手足癣的水疱一般发生在单侧手脚上;
汗疱疹通常在两侧手足对称发生。
除了手足癣,人们还容易将汗疱疹与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混淆,也要注意区分——
(图表/科普中国)
爱出汗的人
更容易得汗疱疹吗?
在过去,人们认为汗疱疹的发生与汗腺出汗不畅有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汗疱疹的病因比较复杂且不明确。
汗疱疹(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
研究发现,
汗疱疹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有特应性皮炎或湿疹:手足汗疱疹常与特应性皮炎、湿疹相关联,湿疹患者更易发病。
对特定物质过敏:如镍、铬等金属,某些药物、食物等,都可能是汗疱疹的诱因。
接触基础性刺激物:如大量接触了洗衣液、洗洁精、肥皂等。
压力与情绪:精神压力大、焦虑情绪、免疫力下降可能成为诱发或加重手足汗疱疹的因素。
环境因素:潮湿、炎热的环境、日光照射也可导致汗疱疹的发作。
其他因素:确实有手足多汗的情况、有吸烟习惯、饮酒、熬夜等都是诱发因素。
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发病因素都有所不同,很多人的汗疱疹来得突然,来得“莫名其妙”,难以确定具体的诱因。
如果汗疱疹反复发作,要找出源头,除了在生活中要多关注每次发作前的可疑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找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协助判断,必要时可以做斑贴试验等协助寻找原因。
汗疱疹发作
痒得厉害怎么办?
汗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2周可自愈,但也可能出现化脓感染或长期迁延不愈。
皮肤科专家强调:
如果出现汗疱疹,千万不要扎破小水疱!
汗疱疹发作时,该如何应对?
1
皮肤完整时治疗首选外用药物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擦剂,有收敛、止痒、抗炎的作用。
必要时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改善瘙痒、肿胀情况。
(再次强调,遵医嘱使用,不可滥用!
)
2
水疱破溃时做好皮肤的清洁消毒
如果出现化脓、发红、渗出液增加,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
3
皮疹严重且瘙痒时 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
尽量在睡前服用抗组胺药,以免因为药物作用出现困倦、头晕乏力情况而影响工作学习。
4
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
汗疱疹发作期间,要避免接触可疑过敏金属、洗涤剂、洗手液等物质,还需要降低洗手、洗澡时的水温,避免烫洗。
不想反复发作?
教你“拿捏”汗疱疹
1
日常洗涤方面
平时尽量选用温水或温和的洗手液,洗净后擦干水分,要注意多保湿,并涂抹一些刺激度低的润肤剂,如维E乳膏、凡士林等。
工作或做家务时,在接触特殊化学洗剂时,可以戴上手套工作。其中,碰水时间长的话,可以取下戒指、手表和手链,以减少合金里面的金属元素和皮肤发生微观反应。
2
饮食方面
少吃甜腻、寒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必要时还可咨询中医师进行食疗指导。
中医认为,汗疱疹的发作与体质有一定关系,对于素来湿气比较重的人,可以适当进食红豆薏米粥、山药、葛根、冬瓜、白扁豆,帮助身体排湿;
对于燥热体质的人,排毒功能欠佳,有便秘情况,可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马蹄,或是喝点竹蔗水,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3
生活作息方面
此外,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情,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综合自健康有约、老人报往期、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科普中国
图片来源见图说署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