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折翅添翼”的夫妻档理发师 33年助人为乐不停歇(理發老人殘疾)
作者:郭默巍 李果儿
黄来义,1963年4月生,二级肢体残疾;王艳,1966年8月生,二级听力残疾。夫妻俩是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从1990年起,开了一间小理发店。一对身有残疾的夫妇,却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仅是剃头刀就用坏了20多把。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33年,撑起一片“爱心天”。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贫困户温暖,同时,他们还精心照顾同样残疾的邻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023年荣获“蚌埠好人”的称号。
爱心萌芽:同病相怜更相助,身残走上公益路
黄来义是少年时因遭遇地震,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换上假肢后,日常生活十分不便;王艳是1966年8月生,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常年佩戴助听器。
1989年的冬天,黄来义的老邻居吴大爷腿跌断了,基本无法行走,头发也是好久没有打理,家人找了好几个理发师,但就单独为吴大爷一人理发,路也远,都不愿来。黄来义看在眼里,想到曾经的自己,心里酸酸的,于是他开始自学理发,先用剪刀试着给家人理发,然后陆续购买工具,一次次地尝试,邻居们也配合他“练手”,他的手艺就越来越娴熟。后来,黄来义就主动揽下了为吴大爷理发的活,受到了吴大爷的连连称赞。
因为这件事,让他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邻居,随后,他将小区里不能下楼老人的头发都主动上门剪了一遍,能将自己的手艺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他感到十分快乐。
因为理发投入小,特别适合夫妻俩自谋职业解决生计。1990年,夫妻俩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一面镜子……夫妻俩和顾客对发型要求进行沟通后,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顾客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结缘义剪:“岁月理发师”用坚守传递爱心
有了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夫妻俩知恩图报,开始为残疾人和老人免费理发,义务上门服务。缘起善念,勤获佳技,使一对残疾人生活独立无忧并持之以恒回报社会。
常常有辖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要求上门理发,尽管自己走路也不利索,但他们有求必应,而且绝不收取一分钱。两站社区3号楼老邻居魏成林身患胃癌多年,久病卧床,最后已经瘦骨嶙峋,皮包骨头,一直是黄来义夫妇理发,随着年纪增大,老人行动越来越不便,他们每月按时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还会帮老人做做家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黄师傅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洗发理发,修剪指甲,对待老人不嫌弃,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为老人理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头发。魏成林得到了黄师傅的细心照料,脸上带着安详,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临终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来义,你是我的亲儿子,有你陪着,我没有白来这世上跑一遭!
”老人的话让黄来义深受感动,也坚定了他为更多辖区老弱病残义务理发的决心。
“理发”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则是一件足以让平淡生活焕发生机的大事。两站4号楼周师傅多年前因一起车祸,被撞成瘫痪。为理发一事,周师傅的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常因为“顾客”横躺着理发不方便而遭到婉拒。黄来义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其免费理发。初次上门,黄来义为周师傅又是移床又是翻身,花了比“照顾”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帮他理好了头发。十几年来,黄来义每月上门为周师傅理发,尽管躺着理发相当不便,但黄来义宁可弯腰曲腿也要理得让他满意。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黄来义和王艳夫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仍乐在其中。“我们这个年龄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夫妇俩常挂在嘴边的话。
71岁的刘师傅是他们多年的“老顾客”,他称赞道:“他们剪得很好,我每回都来找他们剪,不仅是帮了我们大忙,手艺也是相当的可以。”3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每逢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粗略算来,夫妻俩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聚光成束:30余载汇聚“爱心传帮带”
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艳看到邻居小张四处求职却因聋哑缺陷无人愿意接纳而闷闷不乐,向来乐于助人的她心有不忍,想将小张收为徒弟,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自立自强。“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残疾人的身影,我想让他看到,残疾并不是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小圈子,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可是,教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小张听不见、也不能说,两人完全无法交流,教学几乎没法进行。为了克服交流难题,王艳不厌其烦地用纸笔沟通,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讲解比划几十次、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
从此以后,黄来义夫妇开始陆续收徒,手把手为10多个辖区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剪发技术,教会他们要比正常人更加坚韧不拔的刻苦学习,要求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生活。这些跟随黄来义夫妇学艺的徒弟中,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做生意了。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黄来义说,“看着这些孩子觉得不忍心,就想着让他们学到一点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能有尊严地生活。”
现在,黄来义夫妇的儿子、社区的工作人员、10多名学艺的徒弟都成为了志愿者,加入到义务理发的队伍中。“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社区前一天通知好去哪儿办义剪活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在店门口集合。”王艳说,加入的人多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经常是辖区老人排队等着理发,“一站就是一整天,没人喊苦喊累。”
“我始终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的是我的一点爱心。我要一直把自己这微不足道的爱心,永远无私地奉献给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王艳说。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每人做一点好事,足以点亮一座城市。黄来义、王艳夫妇虽身有残疾,却依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三十多年不畏风雨,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残疾人温暖,他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帮助更多需要的人,阐释着人间大爱无疆,续写新时代的道德文明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