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消费贷款背后_竟是骗钱骗色的黑色产业(行話美容招聘)
案件背景:
医美整形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客户市场,但市场规模化的背后是行业的不规范。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勾结美容医院、网贷平台,诱骗消费者踏入消费贷陷阱之中。今天,与大家分享一起年初上海嘉定法院判决的真实案例。
案件经过:
十九岁的晔晔和年轻的妈妈晓霞,近来有机会获得一份“高薪私人助理”就业岗位。但招聘者告诉母女,“雇主”对应聘者的容貌形象要求很高,就职需提升个人形象。在高额薪水的诱惑下,母女跟随招聘者来到一家名叫“众颜医疗美容门诊部”的美容医院做整形手术。来到医院后,母女二人接受衣着考究妆发精致的医美助理的一对一服务,并定制了昂贵的整形套餐。尽管因囊中羞涩支付不起昂贵的美容整形费,但寄希望于入职高薪岗位,母女二人最终选择通过“美容消费贷款”方式支付相关费用。那么,背上万元消费贷款的母女最终能否拿到这份高薪岗位呢?
其实,这是一份不可能拿到的“高薪岗位”。这份所谓“高薪岗位”背后,是不法分子勾结美容医院、小贷公司而精心设计的“整容贷款”陷阱。所谓的招聘方经事前预谋,与上海众颜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达成“协议”,由招聘方作为合作“渠道”,为医院招揽整容“客户”。为牟取非法利益,招聘方利用信息网络向众多不特定的人发布所谓“包养”“商务伴游”等黑灰行业职位的虚假信息(行话“发帖”),在微信聊天中许以高薪(行话“聊户”),待被害人前来应聘时,以就职需提升形象、费用可报销等为由,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接受整容要求(行话“面试”),随即将被害人带至合作的美容医院(行话“带户”),经一伙的“面诊师”设计整容项目(行话“面诊”)。与此同时,在相关团伙人员陪同下,在合作的贷款平台业务员处办理消费贷款,付款后进行整容手术。被害人交纳的整容费用由医院、招聘方、贷款业务员等各层级涉案人员按比例瓜分。事后,招聘方以被害人得罪“客户”、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为借口,使被害人被迫接受无工作可安排的既成事实(行话“排雷”)。
处理结果:
上海警方将从事“发帖”“面试”“带户”“试活”等环节的党某李某等12人先被送上审判席。2021年2月,这一犯罪团伙12人因诈骗罪、组织卖淫罪等分别被判刑二年三个月到十一年不等。整形医院负责人及其他涉案人员被另案处理。
律师分析:
本案属于典型的虚假招聘型消费贷案件,理应以诈骗罪追究相关相关人员刑事责任。此类案件社会危害巨大,通常的虚假招聘型消费贷案件中,招聘方往往以提供高薪职位为饵,要求求职者满足“美容”、“培训”等各类入职要求,并以诱骗求职者通过消费贷方式支付相关费用,后以各种借口拒绝录用求职者,致使求职者身陷消费贷陷阱之中。当然,本案也有其特殊之处,求职者所求的“商务伴游”之类的高薪岗位,其实是黑灰地带的产物。
那么,在面对此类美容消费贷款时,应当如何应对呢?
首先,事前高度警惕应聘单位要求求职者进行各类职前贷款的情况,切忌触碰不法黑灰产业的岗位招聘,避免踏入不法分子构建的陷阱。
其次,事中要充分考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忌在“免费”“优惠”等宣传字眼的欺骗下仓促签字。借款人应当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正规的手续流程进行贷款。在签订美容消费贷款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贷款合同中的借款期限、约定利率、担保条款、逾期条款、违约金条款、授权条款等。
最后,对于以各类虚假理由引诱消费者贷款而签订协议的情况,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的“套路贷”情形,系典型的诈骗罪,消费者应当主动向公安报案处理。
徐灵菱,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