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学生用的油彩_演员拿来化妆?沈昳丽台前幕后故事好精彩_还要出书了(昆曲油彩演員)
生于七十年代的沈昳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昳丽”这个诗意的名字是母亲取的,原本为《战国策》中形容那位“讽齐王纳谏”的美男子邹忌的词句,说他“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母亲翻字典时看到,很是喜欢,决定将来孩子不论男女都叫这个名字。然而,沈昳丽小时候,老师总是会叫错名字,直到慢慢成名后,叫错名字的窘事才逐渐减少。
1986年沈昳丽考入上海戏校学昆曲,她坦言,当时传统文化并没有如今这样受重视,自己考学时对昆曲一无所知,只记得报名者有七千人,“文化广场都是人,四五个家长带着一个孩子,觉得国家重视这个班,包吃、包住、包管理,非常好。”8年勤学苦练,她成为备受关注的昆三班一员,光阴如梭,如今又成为“年轻的老演员”,“我们的老师被称为‘大熊猫’,我们努力做‘小熊猫’。”
现在谈起昆曲,沈昳丽滔滔不绝。闺门旦、汤显祖、临川四梦……昆曲这一有美感的生活方式,沈昳丽信手拈来。当她询问此前是否有观众观看过昆曲而无一人举手时,一句“太好了!
”让观众很诧异,“这样我才觉得今天来是有意义的”,如此转折让现场观众会心一笑。传统剧场、实验剧场、音乐剧场的代表作,舞台上一个个角色和大家产生着频率共振,杜丽娘说“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观众也同赏到“天然昳丽”的美妙。
“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这个诗意国度,随时可以唱出来。”古老昆曲和当代生活,被沈昳丽巧妙地融合起来,“仅在舞台上展示而不在生活中引导,那么昆剧的古典美很容易成为众人一时的猎奇。书法、琴艺、妆容、服饰、插花、茶道、香道……如微风细雨般渗入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
沈昳丽表示,现在看《牡丹亭》《长生殿》唱词依旧会肃然起敬,“文字极美,百年来几乎没有改动,《牡丹亭》唱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频繁在流行乐曲、影视剧中看到。”在沈昳丽看来,昆曲的魅力在于小情绪一点点、一层层被拨开,“《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折45分钟,简单来讲是杜丽娘梦到白马王子,故事梗概就这么多,但它引导观众展开想象空间,去花园里找一个梦。看昆曲的人非常幸福,不需要情节,不像看美剧,漏掉几分钟就看不懂了。昆曲迷人之处在于情感、情趣,吃个饭,转过头在看戏,还能在情绪上继续玩味。现代都市生活压力大,昆曲与古琴、茶艺一样帮助都市人找到宁静。”
分享中,沈昳丽还介绍演戏化妆趣事,“化一次妆要两个多小时,我去美院上课,发现自己和学生用一样的油彩——国产名牌马利牌,上色好、色泽浓艳,坐在剧场最后排的观众也能看清我们的脸。”演员们用真头发、榆树片、刨花做成的片子,黏在脸上修饰脸型,“唱戏有一个好处——美容,圆脸、长脸贴上片子,都能成为瓜子脸。戏服大色块,不紧身,讲究留白、内敛,因此年纪大了,也不影响演出效果。与此呼应,我们演戏时,连手都不会轻易露出来,用水袖遮住,只露指尖。”舞台潜移默化影响着演员日常,生活中,沈昳丽绝不会把椅子坐满,她说,这也是演戏带来的习惯。
疫情期间,沈昳丽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演剧随笔,并给这本新书起名为《昆曲日知录:幽梦谁边》,阶段性沉淀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她透露,这本新书将于12月面世。沈昳丽感慨:“艺术是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情感关联,让我们共此幽梦,在有昆曲的日子里不断自省、持续更新,一起抒写充满美感的生活方式。”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