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伤痕”_主城区街巷“美容养颜”(道路市政工程修補)

为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优化群众出行环境,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积极行动,开展主城区城市道路病害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在实行精细化市政基础设施维护上发扬“工匠精神”,下足民生实事“绣花”功夫,以“小修补”服务“大民生”。
三年时间,道路整修维护
市政设施的养护与管理反映着城市建设的完整性。拥有一个顺畅、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是市民共同的心愿,也是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市主城区内有大量路段存在坑洼不平、龟裂车辙、不均匀沉降、人行道便道砖破损等病害顽疾,群众出行舒适度低、体验感差,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杨勇坦言,为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开展主城区城市道路病害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从今年开始,将利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主城区城市道路进行整修维护。
了解到,该处2024年将完成和平路、陵园路、东柳大街等126条道路(路段)的维修整治和改造。2025年、2026年,将在总结经验、全面摸排、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道路维修整治年度计划。
“我们力求通过三年持续整治,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路面无坑洼、无沉陷、无车辙、无龟裂,人行便道无缺损、无碎裂、无松动,路缘石无缺失、无歪斜等,全面消除道路病害,完善道路功能。”杨勇说。
精修细补,心系脚下安全
群众利益无小事,城市人行便道更是最贴近“群众身边、眼前、生活中”的市政设施,可以说,城市市政便道设施的整体面貌,不仅仅是关系到城市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更是关系到群众安全出行的“民生工程”。
“人行便道修好了,我以后出门买菜就方便多了。”6月15日上午10时,在邯山区赵都新城小区附近,正在去买菜的陈翠花见到正在铺设便道砖的工作人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停留观看。
原来,由于陈翠花年轻时腿受过伤,所以不能久站,她每次出门买菜时需要拉着一个既能坐又能装东西的两用款推车。“推车虽然方便,但人行道坑坑洼洼是既难推又难拉,在马路上推车,又不安全,以后人行道修平了,我出门可方便多了。”
原来,由于自然损坏、管道施工、过度碾压等多种因素,赵都新城小区的周边人行道出现松动、破损甚至裸露地面的情况,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对破损部位进行登记造册,并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只见工作人员小心地撬出破损的地砖,清理掉残留的碎砖残屑,将基底层重新用水泥铺装,然后用新地砖平整铺上,新铺设的地砖与原人行道的地砖规格一致,确保维修后的人行道与原来的人行道风格统一。
“人行道不仅要修平,更要注意美观。”杨勇告诉,为保证路面修补质量,该处认真落实修补技术规范,严格按工艺要求,严把养护技术关,在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盲道默默地扮演着一条无声的“导航眼”,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安全畅通的通道。
为了确保这些生命线的畅通,该处于3月开始对主城区盲道进行全面摸排,根据摸排结果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对症下药”解决部分盲道存在的松动、破损、断头、设计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
下一步,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将继续加强盲道的巡查和维护力度,用“有爱”助力“无碍”,不断优化无障碍人文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
夜间施工,方便白天出行
清理、填料、摊平……6月15日凌晨1时,水厂路上车流逐渐减少,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道路上的一处坑槽进行修补,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坑槽就修补完毕,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道路坑槽修补宜早、宜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破损面的扩大,而且对安全行车和降低道路维护成本都有好处。”杨勇说。针对路面出现坑洼凹陷现象,该处抢抓晴好天气,对主城区主次干道、支路进行普查,上路实地了解路面坑槽、翻浆、车辙、麻面、龟裂等破损情况,迅速梳理道路病害信息,进行精细化维修养护。
在现场看到,工人们用铁锹将加热后的沥青混合材料推平,再用小型压路机将修补的沥青路面一遍遍压实、压平。
“车辆路过这些小坑洼时总要颠一下,及早维修周边的损坏面也不会继续扩大。”施工人员边干边解释,晚上车流量小,修补好路面后,白天群众就能正常出行了。
铺平的是道路,温暖的是民心。如今,驾车或行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路面,靓丽的风景和整洁的路容路貌让人心旷神怡。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共修复花岗岩6152平方米,环保砖20185平方米,道牙3693米。下一步,市政工程管理处将持续推进城区道路及人行道的修护提升工作,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邯郸传媒中心 王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