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蝶变”——“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观察(城市新華網長江路)
新华社沈汝发、孙寅
南京,六朝古都。近年来,南京以治污攻坚改善城市环境,以改造更新焕发城市活力,以丰富文化提升城市内涵,探索一条“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路径。
努力保护生态环境
阅江楼上看碧空天堑、玄武湖公园赏映日荷花、鱼嘴湿地公园观江豚嬉戏……在南京,优美的生态环境让城市更有魅力。
2018年以来,南京市各区及江北新区“一把手”每年年初向市委签订环境保护“军令状”,建立部门联动的“大环保”机制,坚持把治污攻坚推进到底。
2020年,南京市大气、水环境质量均列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环境空气优良率83.1%;完成31项水环境治理等工程,国考省考断面和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以上……“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南京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1年,南京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特别是在碳减排、长江大保护、蓝天碧水保卫战等方面将强力推进,力争让南京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
徜徉长江路,细心的行人会发现人行道上多了一条蜿蜒的带状金属地标。每到一处文物古迹或景点,地标上便有对应的形象加以提示。这是南京市玄武区打造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带来的新改变。
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长江路总长不到2公里,却集聚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迹,可谓“三步一胜景,五步一遗存”,早已是南京市的一张名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玄武区深挖长江路历史底蕴和商旅资源,新建文化艺术长廊,实施地面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推进夜购、夜食、夜演、夜展等“八个夜行动”,不仅为长江路再添新景观,还大幅提升了在此生活、旅游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除了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外,南京还推进颐和路、老门东、小西湖、评事街等历史地段更新保护,打造沿长江、沿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城市特色空间,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阳春白雪”入寻常街巷
5月,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在南京举行,14个剧种的17位优秀演员在这里角逐大奖。与角逐梅花奖的激烈程度不相上下的是南京市民的热情,他们用爆满的票房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的喜爱。
如果说好演员、好剧目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那么南京市政府补贴则是一帖催化剂。此次梅花奖演出补贴后最高票价80元,最低40元,并有部分公益票免费发放给特殊群体。
作为全国首批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南京每年落实专项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激活文化演出市场。南京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多样化呈现文艺活动的模式、内容,让“阳春白雪”走进寻常百姓家。
美丽古都,正在“蝶变”。打造“共读南京”“朗读者”等特色品牌,以“5G+VR”的沉浸式体验举办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在丰富城市生活、提高民众素养、促进艺术创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这座城市的内涵与人文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