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舆情观察:医美的“坑”防不胜防(輿情行業整形)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 徐芳)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医美整形呈现普及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2018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正规医美市场规模高达4953亿元,大部分省份医美机构数以超10%的年增长率上涨。
虽然增速迅猛,但医美行业在“野蛮增长”中存在鱼龙混杂、手术不规范等问题,一直备受舆论诟病,成为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2018年医美行业爆发多起舆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舆论关注热议。
湖北医美行业网络关键词
从关键词云可以看出,手术、修复、恢复、毁容、赔偿、黑心、曝光、莆田系、诈骗、游医等词语更受舆论关注,湖北医美行业整体形象偏负面。
湖北医美行业舆情主要发布平台
从发布平台看,涉湖北医美行业的信息主要发布在新浪微博平台,其次是微信和新浪博客。
舆情情绪图
这些信息中,41.73%被标记为敏感,负面信息较多。
失败案例容易积累负面印象
梳理2018年以来湖北的医美行业舆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手术失败类舆情数量最多。此类舆情主要为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不好甚至失败等,多见于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各类政府留言板等平台。虽然数量多,但由于涉及医疗事故、医疗鉴定、投诉流程等较为复杂,所以此类舆情以线下协调解决为主,线上的投诉个案传播有限。但如果引发媒体发布关注,则有较高舆情风险。例如2018年8月媒体发布,浙江一女子在武汉阿芙罗医疗美容门诊部花16万丰胸和隆鼻,术后胸部出现溃烂化脓。2018年12月武汉一女子花3.5万在武汉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容,嘴唇被整歪,相关被数十家媒体网站转载,央视财经等中央媒体也跟进发布,在新浪微博等平台引发舆论关注热议。院方称歪嘴不是医疗事故而是并发症,仅出于人道主义赔偿5000元,这种解决方案也让舆论哗然。
微博平台关于湖北整形手术失败的投诉
手术安全有舆情“爆燃”风险。在民众观念中,整形手术多是割双眼皮、填充鼻子这种“小手术”,不会存在太大的风险,所以一旦在医美机构出现手术死亡的事件,这种认知上的反差,会导致舆情“爆燃”,考验医美机构舆情应对能力。2019年1月,贵阳19岁少女隆鼻死亡,虽然经过司法鉴定,死者携带恶性高热易感基因,由于麻醉意外导致死亡。但是院方拖延抢救、隐瞒家属、公关人员发红包“封口”、删除当地媒体发布等一系列“昏招”,造成舆论对医院一边倒的批判。
整形贷成新的舆情风险点。办理分期贷款来整形,缓解资金压力,已经成为医美机构一种比较常见的宣传手段,也受到顾客欢迎。但是贷款通常要与网贷公司进行合作,容易出现“套路贷”的投诉,并且媒体关注发布也较多。2018年12月,武汉媒体发布多名女子在江南韩美贷款整形,医院承诺的分期返款却数月未兑现。2019年3月媒体曝光,武汉一女子参加武汉禾丽医美的免费整形活动却办了贷款,术后做了直播没有收到补贴,背上5万多元贷款。
监管职责不明晰。医美行业乱象由来已久,但是监管却失之于松、散、软。由于监管主体不明确,“踢皮球”成常态,即便偶尔组织一些专业的监督检查,也多是一阵风,缺乏常态化的日常监管。2018年7月的湖北“党风政风前哨”电视问政节目就曝光了武汉江汉区非法“微整形”猖獗,但工商部门称只是颁布执照,监管属于卫生部门,卫计委执法人员则说没有营业执照就归工商部门管。
公立医院在舆论场上更据优势。近年来,武汉多家公立医院加强整形美容科的宣传,不仅在微信、直播等平台发力,也在传统媒体上通过访谈、稿件的形式进行宣传,比医美机构的“软广”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此外,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收治的修复性患者较多,即在医美机构整形失败后,去公立医院进行“补救”。这类发布也给舆论造成了公立医院更权威、更有实力的印象。
黑医美、假产品冲击“分食”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朋友圈医美师”屡见不鲜。央视曾经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医美师不过只进行过几天的短暂培训,更有甚者,其行业资格都是通过自己注册的组织颁发以蒙骗消费者。“朋友圈医美师”在医美黑市中购入肉毒素、玻尿酸等产品,以比正规医疗机构低得多的价格进行贩卖,导致医美市场中充斥着假药、水货和山寨设备,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舆论也形成了医美行业虚假、不正规的负面印象。
医美机构营销方式广受诟病。利用明星形象宣传导致侵权、术前术后对比广告夸大宣传、对医生资质虚假宣传、咨询一下就被诱导消费上了手术台……一直以来,医美机构的宣传营销方式广为舆论诟病。例如2018年12月,有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投诉在壹加壹医疗美容医院咨询口腔正畸,咨询师承诺由武大口腔主任专家进行正畸,并诱导患者签了网络贷,之后患者发现所谓的主任只有武大医学院专科学历,要扣除800元才能退贷款。同平台还有投诉称,在武汉慕伊整形医院做抽脂臀手术,医院强制消费、隐形消费。
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关于整形的部分投诉
整形人群低龄化引发舆论关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近2000万医疗美容消费群体,90后已是整容整形绝对主力,00后开启医疗美容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近些年来,不断低龄化的整容风潮,引发舆论关注,出现了“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整容”的声音。有专家建议,应该对整容情形作出明确规定,除了因为先天性缺陷等原因进行的医疗性整容以外,严禁对未成年人进行美容整形,同时明确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整形美容机构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项目、流程不规范埋下舆情隐患。受到国外的影响,国内医美项目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但往往暗藏安全风险。例如2019年2月有媒体发布,一网红去日本体验“血液净化”的医美项目后,“安利”带火了该项目,国内多地的医美机构均开展了这项“美容黑科技”。但专家提醒,未达标环境下进行操作有血液感染的风险。此外,医美机构流程不规范也经常被网民投诉,例如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有网民投诉美基元整形取消手术不退预约金、韩辰整形医生没有按规定挂牌行医、华美整形病例不规范、病历造假等。
医美行业舆情修复建议
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少女隆鼻致死”事件虽为个案,却引出医美行业产品假冒伪劣、医疗机构与人员资质不合规、诊疗水平不高、夸大宣传等诸多乱象。医美机构要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如实告知手术风险、不做虚假宣传、使用正规医疗产品等,这样对于患者的投诉才能有理有据。同时,医美机构对于医疗事故还要提高急救水平,做好应急预案,提高舆情处置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公益活动打造品牌形象。2018年9月,媒体发布沈阳一老太太被发狂的毛驴咬掉鼻子,当地一整形医院为老人实施手术,并考虑到其家庭情况,减免了大部分救治费用。此外,青岛一整形美容医院举办公益健步行,征集面部缺陷儿童进行免费救治。建议有实力的医美机构多关注民生,对于需要进行修复性整形手术却家庭困难的患者,进行公益性手术,不仅彰显了医院实力,也通过公益活动打造了品牌形象。
商业模式需转型升级。医美行业是一个以医生为核心的行业,随着整形用户审美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如何帮助医生建立具有差异化的个人品牌并让用户信任,是提升医美行业现状的关键问题。有专家建议,医生的技术特长要呼应时代的需求,通过钻研审美风尚的变化,医生要把握消费者特点,融合定制化服务,祛除当下对于医美造就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的指责。为求美者创造更加有利的适应空间,就是为医美行业构建更好的从业生态。
要注意保护好客户信息和隐私。2018年1月媒体发布,武汉华美整形医院的客户信息遭到泄露,预约好的客户屡次被“劫”走。调查发现,客户资料输入医院管理系统后两小时即遭泄露,在网上可以3万元买到2000条客户信息,信息泄露导致医院每月亏损200多万。客户信息是医美机构的重要资源,需要重视信息安全,避免因信息被盗泄露患者隐私,给机构造成经济损失。
编辑: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