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尺寸软体太空舱实验成功!要发射新的空间站吗?(空間站太空艙軟體)
这不,美国塞拉公司正在与蓝色起源公司合作开发商业太空站—轨道礁(Orbital Reef)太空站,如果成功,将可能成为首个私营公司建立的空间站。
前不久,塞拉公司研制的全尺寸软体太空舱实验成功!
这标志着他们建造低轨商业太空站,成功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众所皆知,美俄主导的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从1998 年就开始,后来逐渐完善。
空间站建造方面,俄罗斯负责推进,也就是负责调整空间站轨道和姿态的推进;
而美国则是提供电力,为空间站上的各种仪器和生命维持系统提供动力。
如今的空间站一边修修补补,一边进入了生命周期的后半期。
最新的消息是空间站将在2030年前后退役,届时太空中只有中国天宫空间站一个独苗。
看到中国如此强大,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无法忍受的事情。
为了继续在太空中拥有霸权,同时也为了展示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他们一直在想办法。
然而由于NASA自己的载人航天任务,主要精力集中在月球和火星上,实在腾不出手。
于是美国当地的一些私营航天公司,开始为老大哥分担。
首当其冲就是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作为跟马斯克齐名的美国富豪,贝索斯一直想要打造私人空间站。
于是蓝色起源就拉着一帮合作伙伴想搞个大的,其中就包括波音、Redwire(红线太空公司) 和 Sierra Space(塞拉空间公司)等等。
他们在一起谋划,哥几个,我们搞个新的空间站,名字就叫轨道礁,然后预计将于 2025-2030年开始运营,未来可以取代国际空间站。
据悉,里面的居住空间体积为830立方米,能到现在国际空间站(916立方米)的90%,最多可供10人居住。
同时,轨道礁空间站将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科学实验,为发展太空技术提供平台,接待太空游客,甚至还可能成为即将上映的电影拍摄场地。
没办法,毕竟是商业航天嘛,也要赚钱的。
组件方面,轨道礁空间站包括电源系统、核心模块、生命栖息模块、科学模块和飞船。
分工方面,他们也是做了详细的安排。
比如蓝色起源作为老大哥负责其中的核心模块与系统,以及往返于太空的交通工具:
波音负责科学模块,以及后续空间站的运维工作,其“星际客船”将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
而塞拉空间则负责建设大型综合灵活环境模块,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的充气式模块,作为航天员的生活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航天局NASA对蓝色起源计划中的空间站,给予充分的肯定跟好评,视为取代国际空间站的首要候选之一。
据说,蓝色起源已从美国宇航局获得了1.72亿美元的资金。
虽然数额不多,但要知道,蓝色起源可从来没有缺过钱,背靠富豪贝索斯,公司每年到账10亿美元。
最近有好消息传来,目前塞拉公司研制的全尺寸软体太空舱实验成功,外壳压力强度符合NASA提出的要求。
在2023年的相关测试中,塞拉公司的300立方米充气结构承受了太空中所需承受的5倍压力,展示了软货物技术的极限。
这次,塞拉公司又进行了新的一轮测试。
据悉,直径8米的充气结构在77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爆炸,超过了美国宇航局推荐的60.8磅/平方英寸的安全标准。
同时也是该模块,实际工作压力15.2磅/平方英寸的四倍。
对此,塞拉公司工程师表示,“我们对结果感到欣喜若狂,这是团队的一项惊人成就”。
此次成功实验,标志着他们向建造低轨商业太空站,成功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当然了,为了能让航天员的生活区更加安全可靠,塞拉公司后续还需要继续相关实验,从而证明该结构本身能够承受太空飞行的严酷考验。
至于软体太空舱材料用的是什么?塞拉公司对外宣传主要是聚芳酯纤维,据说这种材料强度是钢的5倍,铝的10倍。
首先技术人员将聚芳酯纤维制成带子,再将这些带子编织在一起,使压力外壳具有在太空中承受压力所需的强度。
据悉,软体太空舱发射前是收起来的状态,而发射到太空中可以自主展开,并且还有与飞船对接的窗口。
如果要达到一个国际空间站的体积,只需发射3个这种软体太空舱就够了。
同时,塞拉空间公司还在开发一种名为“追梦者(Dream Chaser)”的航天飞机,该飞机的设计目标是携带12000磅(5443公斤)载荷到近地轨道。
其外形与美国X-37B相当,但大小只有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每次最多可乘坐6人。
据悉,追梦者号可能会在2026年准备就绪,执行定期的轨道礁货运任务,可能还会执行国际空间站的货运任务。
虽然美国这种软体太空舱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吧,还是有很多实际问题要解决。
说白了,软体太空舱无非就是一个太空毛坯房,事先还得培养一批太空装修工,在真空零重力下工作,待到太空舱建完,太空装修工也就失业了。
对了,还有生命维持系统怎么办?动力系统怎么办?大量的试验设备怎么办?太空舱又不是帐篷,有个壳就可以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一次性能把整个空间站的太空舱都弄上去,那么设备呢?再发几枚火箭把设备弄上去?
这样算下来,成本方面跟之前有区别吗?
说句不好听的,这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结尾哪怕美国人的PPT画得再好,最后不能实现也是白搭,咱们看落地好吧。
所以,个人感觉哈,虽然美国人描述的很高大上,但总觉得有点儿不靠谱。
不过哈,这又给了我们一个新思路,看来国内航天企业又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