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闹市区_有一座父子将军墓_都是川军将领_你知道吗?(將軍川軍都是)
在成都市区一环路上,紧邻体育学院大门的右侧步行约五十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将军墓。墓碑上刻有“潘公仲三之墓”的字样。那么,你是否了解这位“潘公仲三”将军的背景呢?
我对成都的历史有所了解,但一时想不到具体细节。直到看到侯芳的介绍,我才突然明白,原来潘公仲三就是大名鼎鼎的潘文华将军。真是恍然大悟啊!
关于潘文华的称谓,他的名字取为“文华”,字则是“仲三”。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按照不同的关系和场合来称呼他人。在正式场合中,长辈或上级通常会称呼人的名,而平辈或晚辈则尊称使用字。在古代文献《礼记·檀弓上》中提到,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会加名,到了二十岁成年后,因为有了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便不再直接称呼其名,而是冠以字来尊称。比如历史上的李白,人们通常称他为太白,而刘备则被称为玄德。在立墓碑时,为了表示尊敬,会使用尊称,因此潘文华的墓碑上会写为“潘公仲三”。在民间习俗中,封写冥包时也有一定的规范,正确的写法是“姓+公+讳+名”。这是因为子孙后代不能随意呼叫祖先的名字,所以需要加上“讳”来表示尊敬。如果有表字的话,可以直接称呼表字,就不需要加“讳”了。此外,“名讳”这个词也有其特定的含义,活人用名,死人用讳,不能随意使用。
接着讲述潘文华将军的生平。潘文华将军出生在1886年10月,他与朱总司令是同龄人,只是他出生时间比朱总司令早两个月。他是四川仁寿县人,曾是民国时期川康地方一位有影响力的军政领导人。在川军首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刘湘逝世后,潘文华将军成为了川军的重要将领之一。此外,他也是“川军五行”中的一位,代表着水元素。在刘湘逝世后,他接替了刘湘的位置,成为了“水”的代表,也就是川军的老大。
潘将军出身于普通的农家,他的父亲虽为秀才,但仅能靠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在潘将军十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离世,家境愈发困顿,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转而到成都学习一门手艺以养家。他对武术怀有浓厚兴趣,经常在东较场的空地上练习各种动作,如单双杠、木马和平衡木等,他的动作准确且流畅,展现出天生的协调性。周围的军人看到他的表现后,便建议他加入军队。于是,在一位熟人的引荐和担保下,年仅十四岁的他进入了四川新军第三十三混成协,担任随从一职。这个协队驻扎在成都的东较场。
潘将军文华凭借其不懈的刻苦训练和深厚的武术功底,在军队中表现出色。他在各种器械、枪术、剑术、格斗技巧以及攀登高楼等方面均表现突出,稳居团队前列。他展现了惊人的跳跃能力,能够在超过两丈高的城墙上轻松跃下,然后徒手攀爬而上,多次重复此举而面不改色,因此获得了“潘鹞子”的绰号。之后,在凤凰山军营举办的全省运动大会上,四川总督锡良亲眼目睹了潘文华将军在开幕式上的器械体操表演。他的动作刚健有力,纯熟自如,令锡良印象深刻。因此,锡良当即决定破格提拔潘文华为牟目队体操助教。此后,潘文华将军有幸进入陆军速成学堂深造,与刘湘、杨森、唐式遵、王缵绪等成为同窗。他们在学堂里共同学习,互相切磋,为将来的军事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潘文华将军积极投入到平藏的工作中,辛亥革命后于1911年在西藏江孜带领整个连队响应革命并起义。当袁世凯试图复辟旧制时,他在张澜的鼓舞下站出来反袁。在川军内战中,潘文华将军逐步晋升,从基层指挥官升至高级军官。红军穿越云贵川地区时,根据刘湘的指示,潘文华将军选择了较为和平的应对方式,虽然其中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蒋介石趁机控制四川的权力,但也可以说他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此为潘文华将军的政治历程概述,他的一系列行动与决策均体现了他对国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战争爆发的时期,川军主动投身于抗战,以积极的态度走出了四川,为中国抗战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当时,潘文华将军接受了二十五军团总司令的代理职务,并率领队伍参与了抗日战斗。在四川举办的送别大会上,他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主题是“胜利则生存,失败则壮烈牺牲”,受到了众多爱国者的热烈欢迎。在1937年12月的那场广德保卫战役中,潘文华将军的两支部队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力量。他们在南京外围与敌人交战,成功地击退了日军的先锋队伍,甚至还夺得了20多辆汽车和十多挺机枪。然而,面对日本军队的强大兵力和火力,他们的损失也相当惨重。此外,潘文华将军还遭遇了唐式遵的诬告,最终被蒋介石撤职但保留了其职务。这一事件涉及到了政治的复杂性,涉及到战争、忠诚、荣誉以及内部斗争等诸多问题。
在1938年1月19日,刘湘因病去世后,他的遗体被送回了四川。在这过程中,潘文华将军起到了重要作用,被众人推举接替刘湘的职位,成为了二十八集团军的总司令。他继承了刘湘的使命,心中铭记刘湘的嘱托。为此,他提出了新的策略主张,包括团结四川与康区,全力支持抗战,以及与中共联合起来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灾难,从而保存国家和民族的生命。潘文华将军的主张非常符合历史潮流。他坚守这个主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和国家。这个新策略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同和赞赏。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抗争后的平稳期,国民党在战争初期靠外力勉强集结,但随着战局不利,民众的反战呼声越发强烈。终于在某个时点,蒋介石宣布发起了又一次内战。但事与愿违,他操控的军队虽然配备美式武器,但由于民心尽失,很难抵抗人民群众解放军的勇气与坚韧。当1949年的春日渐至,解放军的大军顺利横渡长江。至此,蒋介石的政治命运仿佛即将崩裂的鸡蛋壳。一位名为潘文华的将军选择了与历史同步的步伐,在1949年12月9日,他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将军一同高举正义旗帜,通电宣布起义。这次起义的地点是彭州市的龙兴寺。至今这个地点的历史遗址得到了良好保存,并以“刘邓潘起义旧址”的名号为世人所知。之后随着这次起义的发生,其他的军队与势力见大势已定,也纷纷效仿。如范绍增将军、成都市长冷寅东等知名人物也纷纷响应。可以说,刘邓潘等人的起义行为为四川地区避免了战火之苦,使得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一事件也为四川人民的生活和安宁带来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保障。
潘将军文华在1950年6月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任,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随后在同年10月,潘将军不幸在成都病逝,中央政府发来慰问电报。他的遗体被庄重地覆盖上国旗,并在当地进行了殡葬仪式。值得一提的是,潘将军的墓地距离川军领袖刘湘的墓地仅约300米的直线距离。刘湘的墓地现在位于南郊公园内,紧邻武侯祠。在原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潘文华将军在1950年被中央任命为重要职务,不久后他因病在成都离世。中央政府对此表示了哀悼,并给予了极高的荣誉,为其遗体覆盖国旗。而他的墓地与川军首领刘湘的墓地相距不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整个故事以简洁直白的语言进行叙述,没有添加不必要的修饰,同时也保持了原意不变。
潘将军文华曾经掌管过重庆市的市长之职。在他的任期内,不仅建立了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帮助解决民众的生活基本问题,同时也整治了城市的街道,推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他更是不遗余力地修建了渝简公路,这些都是他成功治理城市的明证。将军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个人出资修建了家乡仁寿的公路,购买防疫药品,还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在遭遇灾荒的年份,他更是设立了乞丐营,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庇护。他的这些善举让仁寿的民众深感感激,甚至立下“万家生佛”的称号来颂扬他的大德。他的行为体现了军人精神,也为城市管理和个人公益事业树立了榜样。总之,潘文华将军是军人管理城市的模范,不仅在公职上取得辉煌成就,而且在公益事业上贡献巨大,为故乡做出了很多实际的贡献。
与潘文华将军的墓葬在一起的是他的长子潘清洲。潘清洲生于1910年1月初,于1975年5月辞世。他曾在国民革命军担任陆军少将一职,跟随其父一同出川,参与了抗日战争,并在战场上屡次表现出色,获得了不少战功。在1949年12月,他响应了其父潘文华将军的起义号召,在南部县领导部队起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一位曾经担任人民解放军大竹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重要人物。他后来被选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川东人民行政公署的副专员。到了1959年6月,他又被选为四川省政协的委员。接着,他成为民革四川省的常务委员以及四川省政协的常务委员。不幸的是,他在1975年5月于四川成都因病离世,享年65岁。
青山幸得掩忠魂,此处墓地,乃两位将军共葬之所。在这繁华喧嚣的城市里,它的保存可谓难能可贵,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与敬仰!
如果你经过这个地方,可以稍微停留一下,低首或鞠躬一下,或者投以眼神一瞥,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重!
这样的行为体现出了对过去的尊重,让历史在这里得到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