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在兰洽会_感受丝路重镇发展活力(蘭洽會新能源慶陽)
新华社王铭禹、文静、张智敏
一边是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深情歌唱的白俄罗斯艺术家,另一边,来自非洲的客商敲起激情欢快的手鼓;“功夫茶王”智能机器人展示着出色的茶道技艺;新一代固态电池为人们绿色出行增添了新选择……第三十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兰州举办,从更加开放务实的“一带一路”合作,到前沿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洽谈,作为丝路重镇的甘肃,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走进兰洽会主场馆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展区,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兰洽会自1993年举办以来,已成为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兰洽会邀请了白俄罗斯等23国政府、驻华使领馆、商协会和企业代表参加。
7月6日,在第三十届兰洽会主展馆,展商向参会人员推介商品。新华社张智敏 摄
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上曾有“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贸易盛况。如今,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甘肃正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兰洽会期间,来自白俄罗斯的一家公司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互设海外保税仓、铁路物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措施。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建亮介绍,截至目前,甘肃累计开通21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覆盖欧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肃省的工业原材料、机械产品、特色农产品远销中亚、南亚、欧洲等地,石油开采、旱作农业、光伏技术等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开放成果。2023年,甘肃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超过七成,达74.6%。
偏远内陆成为投资热土
招商引资被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活水。本届兰洽会初步达成投资合作项目1325个,签约金额近6040亿元,再创新高。
甘肃省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刘东介绍,今年兰洽会期间,甘肃省围绕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和延链补链强链,专门设置了科技招商、数字经济招商以及央企、浙商、粤商等系列对接活动,众多企业家立足甘肃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畅谈合作愿景。
7月6日,在第三十届兰洽会主展馆,参展商交流洽谈。新华社 张智敏 摄
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表示,公司10多年前进入甘肃投资建设光伏项目,目前已成为甘肃新能源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全的企业之一。
目前,有近23万名浙商在甘肃扎根创业。多家企业瞄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赛道,纷纷在甘肃布局发展。今年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410亿元的巨化集团硅氟新材料项目,刷新了甘肃省工业项目的投资纪录。
受访企业家表示,来甘肃投资,既看重了当前甘肃多个国家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机遇,更是甘肃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资源要素等不断赋能的“化学反应”。
在兰州新区,来自浙江的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9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当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新速度。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建国在兰洽会开幕式上表示,这是海亮集团在甘肃投资规模最大、资源最优的工程。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兰州新区在高性能铜箔制造、新能源电池产业已经聚链成群,各类生产要素协同互补,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创业。
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在本届兰洽会新材料馆内,一块迷你平板电脑大小的固态电池吸引了众多客商围观咨询。
“这是新一代新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理想动力设备。”负责该展馆的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尉敏杰说。
7月6日,在第三十届兰洽会主展馆,参会者参观电动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新华社张智敏 摄
一块电池的背后,是甘肃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的缩影。
甘肃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厚重。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强工业、强科技,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新动能,一批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在中国“镍都”金昌,当地围绕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下游产品,打造电解液、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77%以上的电池原材料可以在本地配套,当地正在加快打造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革命老区庆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正在加快建设。庆阳规划建设1.7万亩“东数西算”产业园,先后有180家数字经济企业注册子公司,目前已建成投运标准机架1.5万个,算力规模达到1.2万P。
甘肃是我国风、光资源大省,新能源装机占全省装机容量的六成以上。目前庆阳正在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在“东数西算”产业园,绿电供应率达到80%以上,电力的“瓦特”正在变成数据的“比特”。
本届兰洽会期间,庆阳与32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共签约项目36个,签约金额超过556亿元。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庆阳将建设30万个标准机架,成为我国算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