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汇 | 快去告诉妈妈_她买的“抗糖”产品_其实不仅没效果还存在风险(糖化碳水化合物血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抗糖减肥”、“抗糖面膜”、“抗糖丸”等打着“抗糖”或“抗糖化”旗号的产品流行了起来。一夜之间,“糖”仿佛变成了加速人体衰老,增加多种慢性病患病风险的罪魁祸首,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殊不知,糖是假“老鼠”,真金白银投入的“抗糖”大军却成了真“韭菜”,被炒概念的商家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统计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这句话用在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上也是十分合适。“糖化”本身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名词,公众是被别有用心的解读误导了。
本期科学汇我们邀请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健康服务管理教研室主任赵发林,他将分三部分,来好好聊聊“抗糖”这件事。
第一部分
还原误导现场
第一步:提出概念。什么是糖化?
典型的糖化反应在烤肉店比比皆是,当肉片接触到热得冒烟的铁盘,伴随着“呲呲”声升腾起一阵焦香……这种高温条件下葡萄糖和蛋白质的剧烈反应叫做“美拉德反应”,人体内的糖化反应与之类似,只是反应速度要缓慢很多很多很多。
糖化反应最终会生成一类叫做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物质,有一些基础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实验室中开展的对事物机理和机制的研究)认为,这些物质会使胶原蛋白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想想烤肉的下场),要知道人体皮肤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所以这些效应反应在皮肤上就是容易生出皱纹,加速衰老。对爱美人士来说,这简直太可怕了!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健康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很多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也可能于此有关。
说到这,是不是已经让你心惊肉跳了?那就对了,收割韭菜的第一步当然需要一个合乎科学原理但无比惊悚的开头!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割韭菜的下一个环节。第二步:机理推演
既然糖化反应能产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这种大杀器,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又和容颜衰老、慢性病发生有关,那可以由此写下:关系1,糖化→衰老;进一步,似乎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关系2,抗糖化→抗衰老;最后,就是镰刀出鞘,得出结论,要想青春永驻,来买我的抗糖化产品!
要想不得慢病,饮食中要限糖控糖甚至不吃一切碳水化合物!
以上几乎是市面上所有抗糖产品商家惯用的营销套路。看着貌似有理,却是一种误导。
第二部分
理性分析真相
那真相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理性分析。
当前,关于糖化反应与衰老和慢病关系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也就是对细胞或者实验动物的研究,研究条件一般设置为“过度糖化反应”,也就是在体内葡萄糖超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下。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是有可能符合这一条件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按医嘱严格控制血糖十分重要。
而对于正常人而言,可以通过体内复杂的调控系统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这种条件下的糖化反应并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度的损害。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不会产生过度的损害”,而不是“不会产生损害”。要知道,想要完全终止体内的糖化反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终止生命,当前甚嚣尘上的糖化反应也好,以往炒的火热的氧化反应也罢,都是伴随生命发生的自然进程,我们要做的是避免这些状况过度发生而不是把正常的生理进程也一并终结。
那么,“控糖”或者“限糖”甚至是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是不是能降低正常人体内糖化反应的发生呢?答案是,不能!
如果你本就是一个正常人,我们体内有多种复杂的调控机制在时刻维持着人体这个巨系统的平衡,而血糖的平衡就是众多平衡中的一种。人体需要糖,不能没有糖,要知道我们的中枢神经“司令部”——大脑,嗜糖如命,大脑所需的几乎所有能量都来自于糖,当血糖过低时大脑便无法正常工作,而人体将会因低血糖而导致休克。
人体如此需要糖,以至于即便我们在饮食中完全不摄入任何碳水化合物,人体也要通过其他营养物质来转化和合成糖!
这个过程叫做“糖异生”,会带来很多能量消耗,要知道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其实就是缓慢的氧化过程。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减少正常的糖化反应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氧化反应,这怎么看都不是个聪明的选择啊!
所以,别再难为自己了。
第三部分
正确的做法
难道面对衰老,面对糖化反应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么?那倒也不是,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正确的做法。主要有三条建议:做好日常防晒、减少“添加糖”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护肤千万条,防晒第一条!
市面上大部分的“抗糖”产品都主打驻颜美容,但实际上,糖化反应只是皮肤衰老的原因之一,而且还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皮肤老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紫外线,因此皮肤保养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晒,包括男性,此处特别提醒男士也应该打阳伞、涂防晒霜。
其次,减少“添加糖”摄入。我们真正要控制摄入的不是广义的糖——碳水化合物,而是食品中的添加糖,也就是人工添加到食物中的精炼糖,不论白砂糖、冰糖还是红糖都是添加糖。在2016版(目前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应在50%~65%,也就是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能量中应该有50%到65%是通过碳水化合物,比如大米、白面、红薯等在人体内会转化为各种类型的糖来提供的。而对添加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则建议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添加糖是纯能量物质,除了供能没有提供其他营养素,且往往是极易吸收入血的单糖和双糖,大量摄入对糖代谢系统是沉重的负担。最容易摄入添加糖的方式是饮用甜味饮料,所以“秋季的第一杯奶茶”并不是暖暖的关怀,只是浓浓的卡路里和沉重的代谢负担,拒绝甜味饮料,从你我做起!
最后,健康没有捷径,“一吃了之”的取巧都是智商税。人们想通过“吃点啥”来便捷的获取健康,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想法,纵观人类历史,每个时期都不乏炼金丹求长生的妄人,只是结果都不怎么理想。维持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对照“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健康四大基石”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健康,来得最踏实。而所谓“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可并不是青春恣意,只是一种老掉牙的作死做法,套了个马夹又出来晃悠而已。
考考你:
人体三大供能营养物质是什么?按供能占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答:
人体三大供能营养素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对一般成人来说,供能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50%~65%)、脂肪(20%~30%)和蛋白质(10%~20%)。
我们通常说的“血糖水平”指的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当人体已经因血糖过低而出现各种不适和低血糖症状的时候,吃一碗米饭和喝一碗葡萄糖水,哪个能更快升高血糖呢?答案是后者。葡萄糖可以直接从肠道吸收入血,补充血糖的效果立竿见影。而米饭中的糖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从米饭下肚,到最终变成葡萄糖入血,需要多次水解,这个过程比葡萄糖直接吸收入血要慢的多。
本文为钱江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