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天赋_大众门槛!全新标杆_瞬间破防!李宁伽马实战测评!(大眾的是伽馬)
除了这个克重是历史级别的轻之外,鞋子像是帮面、中底、外底橡胶,整个重量配比相对也是比较的均匀的。上脚之后鞋子的脱重感几乎是没有的,这点跟跑鞋很像。但鞋面的紧致程度以及中底结构的一些稳定感,这些还是篮球鞋的,没有一味的去追求轻量化,从而牺牲掉了一些篮球鞋应该有的指标。
鞋面用到了百分百TPU编织的纱线以及多处的热熔补强。说到热熔,这一次的工艺我只能说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可能有些夸张了,但至少上手把玩了一番之后还是会感叹哇哦。并且仔细看就能发现表面的射线纹理以及炫光效果。
强度方面,编织本身的韧性就还是不错的,在做一些侧向发力动作的时候也能够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来自鞋面的支持。鞋面两侧的强度跟锁定都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上面的部分做弯折动作的时候也是很顺畅的,没有任何卡脚面的现象。
这一次采用到了一个新鞋楦,我觉得体验上是非常的顶。客观来说,这是一个正常偏窄一点点的鞋楦,但这个鞋内空间绝对是有一定的可延展的范围的。本人宽脚亲测是很好接受。至于上下空间给的不多,压的是比较低,中段的包裹同样紧实,内侧、外侧都给到了恰到好处的动态承托。
后跟的锁定极为出色,我甚至给平时是小我一整码的朋友去试穿,他给我的反馈都是这个东西完全不掉跟。这个就是我之前反复跟大家提到的我最喜欢的一个后跟形态,也就是尽可能的去减少内衬的戏份,通过外侧材料和结构去达成控制锁定的效果。
在这双鞋上用到的是外侧这一块不对称的环抱碳板,用手摸上去就能感觉到扣的是很紧的。我觉得相比于同样形状的TPU,效果会更好一些。并且从这个地方就能够真正的看出这双鞋在设计之时是拥有一个无限开火权的,设计团队被赋予了一个只要能够达到最极致的效果,子弹随便打,炮弹随便造的权利。
尺码上我认为大家选择李宁常规的码数即可,如果脚型特别宽大就酌情选大半码。中底同样是无限开火,打的还是李宁现在最先进的炮弹,就是碳核芯,结构上从上到下是无碳需,类似竞速跑鞋的三明治中底结构,再加上一块纯舞的鞋垫,跟跑鞋三明治中底结构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这个等会再讲。
先来看一下这一块鞋垫。
·第一个特点,可以看到它足弓这个地方翻的是很高的,然后配合上内侧鞋身上的材料,我觉得足弓的支撑是很棒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表面原子点阵有很多颗粒感,优点就是当穿好之后就能够完全固定脚在鞋仓里头的位置,绝对不会在实战过程中是左右或者前后乱晃。但缺点就是不太好穿进去,如果穿的是强度比较低的休闲袜会很容易卷袜子,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把整个鞋带系统都给解开,更大的空间进去会比较快。
整个中底作为这双鞋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四个点来聊,并且这四个点也是循序渐进的。
·第一点,滚动明显。弧形的踏板再加上前掌特别薄的中底䨻,前后都有做出上翘的处理,一步迈下去,迈到差不多3/4步的时候球鞋就开始辅助快速进入。
·下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滚动感的度,我觉得掌握的是恰到好处的。之前也聊到过一些滚动感过于极致的鞋款,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讲,其实过强的滚动感是不适合打法的,且哪怕适合也非常难操控。
所以如何去把握这个尺度,我没有做过球鞋设计,具体的这个点我其实并不知道,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双伽马最后呈现出来一个结果就是正好在。好控制和滚动感这样的临界点。
·第二件事情叫做滚动流畅。要注意滚动流畅跟滚动感明显其实不是同一个东西,因为滚动明显的同时不一定能够做到滚动流畅。这里大概就是碳核芯的强大之处了,它让碳板早在䨻材料发泡之初就已经存在。
打个比方就是让碳跟䨻培养成为一对好搭档,传统的三明治中底结构就是把碳跟䨻从小时候开始分开进行训练,让它们都变强,最终再组成一个队,最终达成一个1+1=2的效果。而碳䨻一体的理念则是让它们在小时候就一起训练成长。
最后除了它们本体的强大之外,它们之间更是有一个默契度的加成。运用在球鞋上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使得前后过渡时的力传导是非常的流畅,而且伽马上的碳板强度我觉得也是调整到了大部分段位用户都能够轻松驾驭的状态。在后跟内做出了大面积挖空大底去提升平衡感。
·第三件事情就是启动迅速。这也是伽马用到了启动型碳核芯的特点,这个就来源于䨻材料以及碳板的高弹,以及刚刚说到的第一个点就是它的滚动很强。
这样可以这么理解,具有优秀滚动感的中底就像是4100接力赛,而大平面的中底则像是四个人100米成绩之和。百米成绩之和就需要考虑到每一位选手都需要单独的去经历0-100的加速的阶段,平面中底就无法帮助你在完成上一步之前就去做好下一步启动的准备。
接力赛就不一样了,它是可以在上一位选手即将到达接力区之前,下一位选手就可以开始做起跑了。当他们进行交接棒的时候,你的下一位选手其实已经获得了一个相当快的初速度。按照我刚刚说的这个比喻,滚动感实际上就是在你的每一步之间加入了这么一个接力区的存在,让你直接省去了下一步启动的准备时间。
这二者相比哪一个用时更短,就不用我多说了。
·第四件事情就是持久。小葛打了一次高强度的全场局,他认为哪怕到了第四节后半段最要劲的时刻,这个鞋子也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泄力的感觉。中底是依旧坚挺,还在持续的输出弹力,持久是结果。
原因我觉得大概就是这双伽马在鞋子克重、缓震以及回弹这三个指标当中取得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
这三个持久的因素是如何平衡的?我大概给一下我的观点。首先很好理解,鞋子的克重越重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去带动鞋子进行每一步的运动,反之鞋子越轻就会更加轻松。
可你要知道为什么原理这么直接,但最终能够达到伽马这么轻,克重的鞋子却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减轻的鞋子的克重就势必要用到更少的材料,更少的鞋面材料,更少的中底材料,更少的外底橡胶的材料。
你是否拥有强如需这样的材料能够让你在更轻更薄的同时还能达成原有的回弹跟缓震的指标,就相当的关键。但如果没有,降低了中底的厚度,确实从克重上降低了消耗,但更差的缓震就导致在每一步落地的时候都需要动用更多的足部以及小腿的肌肉来进行缓震,这反过来又导致了耗能。
另外在缓震跟回弹这两项之间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一味的增加了缓震,说白了就是弄软。中底材料确实能够在缓震这个环节上进行节能,但弹性势能的损耗却又会增加,导致下一步的启动就要花更多的力。比较极端一点例子,就想象一下在消防员怕人家跳楼的大气垫上面去跑步,费不费劲就完了。
所以总结来看,上述这三个因素基本上就是一个互相制约的状态。而这双伽马极致的碳需一体仅代表个人,是我体验过应该是这三项掌握平衡最好的鞋子之一。
最后是GCU的大底,全掌的放射状的人字纹,抓地非常完美。
比我之前体验过的一些GCU材料,像室外多灰的橡胶地、室外水泥地、室内带灰带汗水的木地板,这几个比较常见的地面情况,我们都实际去打过,通通抓地都超级稳。除了那种室外的塑料格子的拼接地,我没打那个,我觉得太阴间了,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再打这种地板,太膈应人了。
从此前的经验来看,实色橡胶底的适应能力,它就是强于半透明的鞋底。但今年里面,包括伽马在内的很多鞋款都告诉我,其实也没有那么的绝对。这块外底刷新了我对半透明橡胶底的信任程度,目前我还是没有探索到底不太能够适应的场子。如果有,我只能说其他鞋子恐怕也很吃力。
这个完全就是场地的问题,太极端了。然后这个纹路在内侧外侧都是有上翻的,内侧的触地角度是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大的,适合去做一些需要大幅度变向的爆发动作。
总体来说,这双鞋子就是又轻又猛,能够非常轻松的助你撕扯对手的防线。拥有顶级配置的同时,这个驾驭门槛却又非常的大众。我推荐给喜欢突破变向速度快,爆发好的选手,并且其他跑动多,像是射手或者防守尖兵的风格,也同样可以选择。
以上就是这双鞋子全部的实战体验了,兄弟们什么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进行互动。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