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生涯(二)(的是轉正學習)

我 的 教 师 生 涯 (二)
文/吴言东(广东)
我曾经读过小学、初中和开启教师生涯的母校,在两个大队支部村委的共同关怀领导下,又继续走过了令人难忘的六个春秋。1981年暑假,母校像兄弟分家一样,一分为二,迁回各自大队继续办学。

七月流火,雷雨阵降;杨柳依依,信风急袭;榆槐挺挺,遮天蔽日。夏蝉们匍匐在树干枝叉上,贪婪地咀吸着解暑的琼汁玉液,不停地“知了”“知了”鸣叫,似乎是在提醒人们“知道了,知道了”。人们也似乎忘记了暑热,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全砖瓦结构的校院就坐落在何庄后张庄前的地段内。同时,我曾呆过的教学点也拆除并入了母校新址。
返迁回来的母校新址坐北朝南,依河临水,紧挨老涧河西沿,距新涧河百米远。这样的院落是全村最好的建筑。
我的教师生涯的第七个学年,于1981年9月1日这天,在母校第三个校址上又继续了。
到1991年秋,我在母校又整整工作了十个学年。对我个人而言,这期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有几件事却让我终生难忘。
一、参加最后一次民师定编考试
1982年春季的民师定编考试,是最后一次的民师整顿。
考场设在金华乡高中校园里。从官庄到金华坐班车票价三角钱,我却舍不得花。一大早,吃了饭,蹬上自行车上路了。虽说骑的是除了车铃不响,其它零件都响的破车子,但由于是沥青路面,行车速度并不慢。到金华高中,看看腕上的洛阳产“宝石花”牌手表,才7:30,离考试还有一个小时呢!
我报考的是小学语文和初中数学两个专业,考了两场。
有一道语文题是阅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唐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要求,1、划出三个汉字并注上拼音;2、解释“生、遥、飞、疑”的意思。
有一道数学题是这样的:强强今年10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类似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做起来也是需要一番思考的。
我和许多同事一样,再次成为了计划内民办教师。
就是这次定员考试,才有了各级政府对“计划内民办教师(简称计内民师)”的认可。计内民师也嗅到了一缕财政饭的香味,因为他们的待遇是由乡村统筹和地方财政补贴共同承担的。
二、第一次上公开课
1983年我教三年级语文课。教办室组织开展听课活动。我的课先被学校推荐到学片,又被学片推荐到乡里。那天,来听我讲课的,有教办室抓教学业务的蒋老师;有学片里的几个校长教导主任;还有本校的老师。我讲的课文是《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为了讲好这一课,我真的下足了功夫。
查阅资料得知,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
文章按参观的顺序,叙述“我”看到的:望见大坝——登上大坝——人工湖——泄洪闸——离开大坝。
写“我”看到的景色,和听“爸爸”的介绍穿插叙述。
讲这堂课自我感觉很好,但从听课老师们的表情看得出我讲得不够精彩。
我的公开课,虽然没有被推荐到县里,但我从此爱上了语文科教学。有事没事常去会议室,看《教育时报》《河南教育》和《南阳作文指导报》上刊发的有关语文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我的语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第一次做“普教”工作
1983年秋期期中考试刚结束,南阳地区“普及小学教育工作验收组”来到了我们学校。青砖蓝瓦,明窗净几,靓丽一新的校容很是引人注目。
校园前面是个900平米的操场。操场内有供学生锻炼身体的单杠、双杠和沙坑,外边种植着四季开花的红白刺梅(月季)。
从操场进入校园是一条居于中轴线上的,铺着青砖的四米宽的通道。通道东西两边各有三座房屋把校园分隔为前后两个院子四个小空间。每座房屋包括一大间教室一小间教师办公室,办公室紧邻通道。后面两座房屋之间是一间比教室小而比办公室大的学校会议室。
和会议室相望的,南面两个教室山墙夹着一间过道房亦即校院龙门头。门头上的“何上寨小学”,五个金色楷体大字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门两边的墙柱上的对联:“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建设四化做合格接班人”,格外醒目。
每个教室前面各有一个长2米宽1米的花坛,一年四季,鲜花常开。有的里面种植女贞黄杨小叶枫,有的里面栽着黄菊花白菊花蝴蝶兰,有的里面长着水仙茉莉蒲公英。
围墙内外都用石灰粉刷一新,洁白的墙壁上的蓝色标语,“
普及小学教育,关注民族未来;欢迎验收组检查指导普教工作”似在告诉人们:我们学校的“普教”工作是全乡一流的。
这一切,足以成为代表全乡26所小学迎接“普教”检查的首选学校。
带队的是邓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他逐人听老师们汇报各自所包小队的普及工作。可能是我说的话,讲的事例,生动形象感人吧!
那位领导跟我们校长说,后天咱们就去吴老师包的村民小组里看看。
验收组来的前几天,我到庄上找到表册上登记的六个扫盲补习生。我教(她)们写字读课文做数学题。他们个个聪明伶俐,就是跟上学缺少缘分。有的二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有的三年级、四年级上完辍学了。白天他们分别插班学习,晚上我一家一家蹬门辅导他们的功课。
工夫不负责任心,验收结果,学校代表乡里被评为南阳县二等普教合格学校。
那几年,学校除正常教学外,还有动员说服家长让孩子复学继续学习的工作。每个老师都要分包一两个村民小组里的辍学儿童,直到复学为止。
现在想想当老师尤其是民办教师真的是不容易啊!
之所以能坚持到底,是因为相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更相信会有一个好前景。
四、第一次离职进修
1985年暑假,我参加了南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一次招收学员考试。
教办室抓师训的林老师说,进修学校负责教师的学历达标培训,跟将来的民师转正没有关系但有联系。一个“联系”再次点燃了我渴望上学渴望转正的激情之火。
没有怎么做应考准备,凭着过去考大学考中师的多次磨砺,我考上了进修学校的离职学员班。不少亲戚朋友以为我这回真的吃上了商品粮。我跟他们说,这是脱产学习,毕业后还回现在小学当民师,跟转正没有一毛钱关系。有的跟我说,不转正白上二年学干啥?有的说,转不转正多读二年书没害处,将来指定有好处。我跟家人说,进修学习期间,国家财政补贴和乡村统筹工资照发。
我怀着对民师转正的美好憧憬,带着全家人的支持和希望,走进了南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走进了那座很不起眼的令我永记在心的三层小楼。
在教师进修学校开学典礼大会上,兼任学校校长的县教育局张局长给学员们作热情洋溢的报告。局长讲,我们这批学员,是建校以来首届完全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学员;是首届要脱产学习二年的全日制中师学历达标培训学员;是首届将来由进修学校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中专毕业文凭的学员。局长殷切希望学员们好好利用“补偿教育”的机会奋发学习,毕业后成为各自乡镇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教师进修学校,虽没有师范学校门槛高,但总算圆了我渴望入学深造的梦。
在这里,我学到了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新知识。
听老教师讲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一次知道人的大脑里有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等组成。
第一次听没有我年龄大的年轻老师讲数学课。接触到极限、高次方程不定方程和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全新的知识。
在这里,我像一个小学生一样,站在座位旁背诵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这里,听政治课老师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
进修学习的两年,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慢,我的妻子、弟弟和妹妹替我做了多少本该我做的家庭事务;多少次我从进修学校回到家,我的一岁多的儿子,他不认识我这个爸爸。
时间又如白驹过隙,到1987年7月,我从进修学校学习毕业了。一本鲜红的,带有烫金“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毕业文凭”字样的证书,捧在了我的双手里。
我的学校领导,我的同事们,我的亲人们。他们欢迎我回到学校的同时,又对我寄予厚望。
五、终于转正
1987年秋,我回到了离开整整二年的母校。校院外的白杨树超过屋脊直插蓝天,院内的丛丛女贞黄杨婷婷玉立冠如华盖。
回到学校,参加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宗校长领着全校老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之后,学校办公室正面墙壁中上方,挂了一副镶框横幅。上面的内容,多年后我仍耳熟能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现在回想,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就赶上了1977年恢复高考。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参加了两次高考。尽管结局是名落孙山,但是心中的希望之光却是亮堂的。之后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几次中等师范学校招收民办教师考试。
1982年那次考招教,语文试卷作文部分满分四十分,结果只得十五分。如果能得十八分就过线了。然而考试不论“如果”,论的是成绩,半分之差定输赢。
1983年,那次考招教真的是信心满满,可结果叫人哭笑不得。成绩下来了,上线了,体检了。我和另外四位考生分数都是一百几十几点五。结果一位女生被录取了。因为她完全符合政策:1、未婚,2、女性,3、少数民族。这一次,我真的是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一次不过瘾,还有第二次。中断四年的民师招教终于在1988年恢复了。参加这次考试的我,仍是过线了,体检了,落选了。
1989年,是我个人理想变成现实的圆梦年。我又参加了河南省中等师范学校招收民办教师考试。这一次,不光是过线了,体检了,而且是录取了!
从1975年到1989年整整十四年,一个未弱冠的小青年转眼过了而立之岁。
1989年,我三十三岁,到今年又三十二年弾指过去。见过春花灿烂,夏木俊荣之景色;目睹秋风萧瑟,冬霜寒冷之气象。记忆深刻的,唯有使我命运转折的这次考试成绩,我至今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两张卷子总分200分,语文政治得87.5分,数学得98分,合计185.5分,名次排全县被录取45名的前几名。
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我非常感谢我的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的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才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
从进修学校毕业回到学校,我选择了教语文科,从四年级教到五年级。招教考试的语文阅读选文《小站》就是我教过的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有道政治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至今我还记得如此真切,因为这对我非常非常的重要啊!
更因为这是全国人民都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啊!
由于学历已经达标了,按招教政策不再去师范学校离职学习了,但要参加市教委组织的三个月强化培训学习。由于在“南阳一师”参加强化培训,这也算圆了我的多年师范梦!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我的求学转正之历程也算恰当吧!
1990年11月17日,我和本镇另外四位同志一起去“南阳一师”参加强化班培训学习。短暂的三个月学习之后,我回到了母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本平台所有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吴言东,男,河南南阳人,小学退休教师,现居深圳。《作家地带》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