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扮大叔_年入上千万!只因偷看了一眼?(座墊看瞭大叔)
1. 解开财富密码
林清出生于福建省宁德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务农,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1999年中专毕业后的林清,开始到处打工。2004年8月份,他狠下心花了十万元买了一辆轿车,终于圆了自己的有车梦。但谁都没有想到,就是从买这辆车开始,林清陆续解开了一连串靠车赚钱的密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新买来的车里面散发着皮革的异味,这让林清感觉非常难受。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位朋友介绍,有一种东西放到车里可以祛除异味,他就到专卖店里买了三小包。林清当时也没报多大希望,随意把那三包扔在车里,结果第二天他发现,车里的异味果然轻了一些。这让林清感到非常新奇,他拆开一看,里面竟是黑黑的粉渣,为何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能祛除呛鼻的异味呢?为了搞清楚这些东西是什么,他甚至花了半个月时间去寻找。
后来,林清进一步了解到,小包里的黑色粉末就是用普通竹子加工竹制品时的下脚料烧制而成,生产过程不复杂,成本也很低。通常,把竹子烧成竹片,冷却后粉碎成颗粒就是竹炭。竹炭里面有很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孔,能吸附空气中一部分浮游物质。当时,五吨毛竹的价格是1000元左右,能烧出一吨竹炭,打包一番就能卖到两万多元。林清觉得,这简直是送上门的钱,他决定马上投资竹炭生产。
2004年底,林清投资了30万元,雇了七八个人,2005年就生产出了汽车里用的竹炭包和竹炭挂件。后来,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汽车美容店、4s店,但当林清上门推销时,大都被对方拒绝了,有时,对方拒绝的理由甚至让他哭笑不得。这是为什么呢?
2005年,林清才24岁。因为年轻对方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捎带着就连他的产品也不接受。从此以后,林清开始在外表上格外注意,还专门留了八字胡。
小伙子要扮大叔,自己的产品没有知名度,林清就通过免费试用打开市场。到了2006年,他一年能卖五六百万元,成了当地的致富明星。但林清并没有膨胀,他悄悄地又发现了一个比竹炭更赚钱的生意,价格是它的十几倍,利润也更高。
2. 一夜之间,大江南北都是他的产品
林清发现,无论是竹炭靠枕还是竹炭包,最贵的单价都不超过100元,而汽车座垫的价格则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大家都是成套在卖。而更重要的是,汽车座垫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和做衣服一样,找几个手巧的人就行,并且容易复制。2010年林清买了300台缝纫机,雇了十几个工人,开始接一些零散的订单。
可谁也没想到,2013年林清竟因为一款与众不同的汽车座垫,出现了一天订购500万元的火爆局面,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他也靠着这款座垫,在行业里一举成名。那么,这款爆品到底是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当时市面上大多数都是直板式座垫,一个垫子铺到底,座垫没有包裹性,样式、材质都很单一。而林清则是选择了一种布料,不会像皮革那样,一晒就发烫。除了选材的不同,他还特意做了一种模具,把座垫的立体感设计了出来,颠覆了同行和客户对座垫的原有认知。
一些细节上的功夫,让林清的座垫成了大家争相抢购的对象,而它的利润空间更是令人心动。一套座垫成本在300元左右,林清以500多元的价格批发出去,批发商再以800多元卖给汽修美容店、4s店,最终的零售价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
但事实上,林清的汽车座垫突然爆发并不是偶然。当年做竹炭生意,因为门槛低,谁都能做,做了座垫生意后,他发现也面临同一个致命问题:座垫容易上手,家里有个好裁缝就能做,非常容易模仿。这是他的劣势,所以林清早早地就花了100多万元组建了设计团队,还把市面上最贵的几十款座垫都买了回来,告诉大家,坚决不能仿制,一定要做市面上没有的。
也是从那时起,林清经常去在停车场看车,每款车都能给他带来收获。2015年,林清的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比过去做竹炭生意翻了十倍,然而让林清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财富之路将会因为一场大火再次改变。
3. 一场意外从天而降
一天早上,房东让工人修屋顶,焊接的火花掉到了林清的成品仓库,还没到上班时间,也没人注意,火势一发不可收拾,两小时就都烧光了。东西没了,林清该怎么给签了订单的客户一个交代,这个危机要怎么度过呢?
就在所有人为之沮丧的时候,林清却消失了一天,回来之后,他说自己有办法了,并要求所有人第二天继续上班。大火烧掉的都是成品,好在原料和加工车间是在别的地方,林清用了一天的时间,和隔壁服装厂借到了一片厂房,并通过打电话解释得到经销商理解,他想用最短的时间补上烧掉的那批货。
正是这场大火,让林清意识到座垫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和五年前他刚入行时不一样了,汽车的内饰越来越讲究,座垫生意越来越难做。摆在林清面前有两条路,要么是继续自己也不看好的座垫生意,要么是找新项目,重新开始。林清选择了后者。但他不做座垫生意,还能干什么呢?
一般车在做保养的时候,都会把副驾驶前舱里的网布摘下来,它就像口罩一样能过滤掉想进入车内的灰尘。林清发现,如今车主除了对汽车的内饰关注外,他们也更关心车内空气的质量。林清就想研究一个更让人放心和喜欢的汽车“口罩”,为此他还投入千万,做了一百多个模具,可以满足市面上95%的车型。
从竹炭产品到汽车座垫,再到空气净化系统,林清创业的每一步都和车有关;偷偷看车,慢慢琢磨,有了创新,也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