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粉姐”唐应:从“铁锅前”到“直播间”|东莞年度新闻人物(鐵鍋人物年度)
她,是广大农村女孩进莞追梦的缩影,从毛织厂女工到美甲师,再到全网百万粉丝的“水口炒粉姐”,精致是她的态度、奋斗是她的底色,活出自我是她对这座城市最好的回馈。
这是一个经常被百万网友围观的炒粉摊。
摊前毛衣衬衫叠穿,搭配黑色长筒靴的时尚女主人被亲切地称为“炒粉姐”。
开工之前,炒粉姐有着雷打不动的仪式感:在灶台右上方支起两三部手机,准备不同平台的直播。最当红时,上百万人挤进她的个人视频号。
“炒粉姐”唐应边炒粉边直播。
一边颠勺炒粉,一边和粉丝互动,炒粉姐应付的得心应手。点火、放油、颠勺、起锅,一份炒粉顺利出锅,她花了不到5分钟。
“炒粉姐”是广大粉丝对唐应的“爱称”。2021年,唐应把充满烟火气的炒粉摊当成秀场,每日精致穿搭成了她的“出圈”密码。两年时间,唐应红了、炒粉摊火了、她的奋斗故事也更深入人心了。
11月,“唐应炒粉摊”出现在2023大朗毛织节微电影中,影片中炒粉姐是东莞奋斗者的缩影;生活中,她同样以自己的故事感动、鼓励着无数网友。
走红:烟火气中打造别样精致
目前,唐应全网粉丝已超200万,成为百万网红“炒粉姐”,对她来说完全是意料之外。
2018年,唐应和丈夫在大朗水口村开炒粉摊贴补家用,水口村是大朗的工业区,常常半夜还会出现大量的宵夜订单。
“唐应炒粉姐”摊位在大朗水口村。
日复一日的劳动让丈夫得了腱鞘炎,另请工人帮忙每天需要支出210元人工费,对那时唐应的小家庭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
于是,唐应便自己上阵,承担了部分炒粉摊的工作。
唐应炒粉很有自己的风格。她的穿着精致讲究,服装、发型、首饰皆是精心搭配,炒锅在她手中显得很是轻快,随便颠两下,炒粉便与其他食材在空中跳跃、融合。看她炒粉,是一种享受。
唐应正在为顾客炒粉。
此外,唐应还研究了一套专属动作。炒粉时她会有意识地让身体其他部分也动起来,时而抖抖腿、时而转转腰,这些看似“多余”的动作,是她为了预防职业病而特别设计,“我老公的腱鞘炎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能动起来就动起来,不要总是一个地方使劲。”
炒粉两年后,唐应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精致穿搭与人间烟火碰撞出的“反差感”,让她迅速走红。
最让网友们好奇的是,为什么炒粉还要穿得这么精致?
实际上,“讲究”是唐应的生活态度,也是“家族遗传”。现在,炒粉摊是唐应夫妇和父母共同打理,唐应妈妈负责接待顾客、配菜。
这位年过60的母亲,脸上总是化着淡妆、一头利落的短发在灯光下显得很有精神。“我一共有四个小孩,以前家里条件再差,我也把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唐应妈妈笑容满面,谈起以前的事便打开了“话匣子”。
唐应妈妈正在准备炒粉食材。
除了母亲的影响,唐应的职业经历也让她喜欢搭配、擅长搭配。和很多打工人一样,唐应来东莞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工厂,大朗是她的第一站。
“当时我在毛织厂当女工,觉得在工厂的生活很单调。”于是,年轻的唐应做起了“美甲梦”,开一家美甲店是她能想到的最美好的未来,后来在父母的帮衬下,她梦想成真了。
美甲行业要求穿着得体、大方,这个职业习惯也被唐应带到了炒粉摊,与她而言,精致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选择不了生活的时候,那就把生活过得精致一点。”这是唐应的座右铭,被印在了她的炒粉摊上。
挑战:网友关注改变打工生活
走红是把双刃剑,于唐应而言也是如此。
一开始,流量来敲门,唐应很欢喜,“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关注我。”
但很快,一波又一波质疑声就涌进她的评论区。“哪见过炒粉还穿得这么漂亮的”“戴口罩一定是因为长得丑”“肯定是炒作,估计根本不会炒粉”“炒粉就炒粉,抖什么腿啊”……源源不断的质问,唐应索性一天炒粉7、8个小时,直播也不间断,她想证明自己没有炒作。
两台手机同时直播唐应炒粉场景。
“我过惯了踏实努力的日子,没有造假、更没有公司捧我,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说。”说到这里,唐应的眉毛拧在了一起,眼神里充满着不解。
踏实肯干,一直是唐应的底色。“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她又什么活都抢着干,所以特别瘦小。”在妈妈的眼里,唐应勤劳、不怕吃苦。
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唐应也不敢想变现的事情,“很多人告诉我,流量就是致富的路子,但我走不出这一步。”对于她来说,无论是要打赏,还是连线PK,都很难开口。
唐应有点熬不住了。长时间的炒粉和心理上的压力,让她犯了职业病,肩周炎、腱鞘炎和腰椎间盘突出“三管齐下”。今年,她的肩膀还做了手术,医生建议她至少休息三个月,但是面对不远千里到来的粉丝,唐应还是断断续续坚持在岗位上。
忙碌时,唐应和丈夫需要同时“上阵”炒粉。
“我休息的三个月,很多人来了摊位后发现我没在炒粉,就在网上发布‘炒粉姐不炒粉’‘炒作’等言论,这让炒粉摊的生意越来越差。”唐应第一次感受到舆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作为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唐应只能带病上阵,维持炒粉摊的生意,几个月下来,她瘦了20斤。
“现在我已经把评论区关闭了,一方面是不想再看到谩骂的言论,另一方面我也担心让帮我说话的人经历网暴。”唐应告诉,好的坏的都是生活,“很多人都说我不会营销自己,只能一辈子炒粉,我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展望:要把流量变成正能量
继续炒吗?唐应心中的答案是肯定的。
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并没有带来人们以为的奇迹和改变。唐应和父母、老公还住在水口的出租房里,每天一家人准时出摊,迎接忙碌。
“唐应牌”炒粉量大料足。
但收获也是有的。唐应的炒粉摊总是热气腾腾,当冬天的寒风将棚子吹得像鼓了气的气球,还是有顾客从不同地方奔赴而来,对他们来说,吃一口炒粉姐亲自炒的粉,是来东莞的一个仪式感。
不知不觉间,“唐应炒粉摊”成了东莞的一个打卡点。
采访当天,来自北京的李先生特地来到大朗寻找炒粉姐,“我常常看她的视频,我觉得很正能量。”等待炒粉时,李先生用一口北京话阐述着“炒粉姐”和其他网红的不同:给人力量,踏实不浮躁。临走前,李先生还特地跟唐应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加油!
”
另一桌来自虎门的客人,在吃完炒粉后,想让唐应摘下口罩打个招呼,“我们从虎门过来就是为了看看你,我们经常看你的视频!
”唐应以脱妆为由,微笑着拒绝了这个请求。
戴口罩成为炒粉姐的标志形象。
“很多粉丝过来都让我摘下口罩,哎!
我其实发过不戴口罩的视频。”唐应小声地讲述里多了几分烦恼,“而且我也和大家长得一样,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
粉丝的到来,不仅增加了人气,也带来了有用的建议。唐应提到,如今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顾客是远道而来的粉丝。“8元、10元、15元的定价和取号排队都是粉丝教我的。”聊起这些,她的语气变得轻松,带有一点骄傲。
今年,随着夜经济的红火,不少景区都向唐应抛出了绣球,旅游城市西安、老家湖北都曾邀请她前去摆摊,“只要我去,就可以免租金。”但唐应觉得东莞已经成为她的第二个故乡,“我们一家人很早就来到这里,这座城市让人觉得有生活的希望。”
“一家人整整齐齐”是唐应最大的底气与动力。内敛负责的丈夫、精致热情的妈妈、踏实肯干的姐妹兄弟,让唐应不愿再远赴他乡。
水口村这条小小的街巷,是唐应事业的战场,也成了最大的乡愁。
炒粉姐出镜大朗毛织节微电影《向东有晴天》。
去年年底,唐应成为大朗毛织的宣传达人;今年11月,她出镜大朗毛织节微电影;12月28日,获评“2023东莞年度人物”,活动现场,观众议论纷纷:这就是炒粉姐啊,本人比视频更漂亮!
唐应出席“2023东莞年度人物”颁奖仪式,这是她首次不戴口罩参加媒体活动。
“炒粉姐”的形象正被更多人熟知和认可,她和东莞的联系也更紧密。今年,唐应还根据自己的形象注册了“唐应炒粉姐”的商标,她希望在明年能推出自己的米粉品牌。
冬天的夜晚总显得很长,看着人来人往的摊位,唐应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如果我的故事能够激励他人,带来正能量,就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了。”
对话:
南方+:在东莞生活了这么多年,你如何评价这座城市?
炒粉姐唐应:东莞是一座开放包容、充满人性化的城市。13岁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东莞,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我们生活、经济上都有过困难,但没想过离开,因为它给了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就业、创业的机会,让很多来自他乡的人,感觉到温暖和希望。
编者按:
12月28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主办、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协办的“致敬奋斗者——2023东莞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举办,来自东莞各行业各领域的12位代表获评“2023东莞年度人物”。近期,南方+推出“致敬奋斗者——2023东莞年度人物”系列发布,走进他们2023年的故事,见证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以奋斗者的姿态在各自领域完成蝶变。敬请垂注!
【策划】江强 黄煜斌
【统筹】黄煜斌 靳延明 吴擒虎
【采写】南方+ 章倩倩
【摄影】何绮莹
【设计】袁永平
【作者】 章倩倩;何绮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