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行的“屁股针”_见效快又便宜_为何现在却几乎不见了?(屁股不見瞭註射)
小时候只要生病了,屁股上一般都会挨上几针。生病时父母常说的几句话是:
“好好吃药,不然就带着你去打针了”
“听话点,打完这一针就好了”
就这样,在父母的“威逼利诱”和医生的“甜言蜜语”下,屁股上被挨了几针。
很多时候,打完针病是好了,但是打针的疼痛能持续很久,甚至病好了,屁股上的疼痛还没消失。
有些很疼的针打过之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影响走路,所以刚打完针那几天去上学时,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基于以上种种,“屁股针”在老一辈人的心里确实留下了不少阴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屁股针慢慢消失了。前几天我不舒服,想着去村里的诊所打一针赶紧把病看好,诊所里的医生一听说我要打针,立刻说“我不打针”。
听到诊所里医生说的这句话,我才意识到“屁股针”真的在慢慢消失。
什么是“屁股针”?
所谓“屁股针”是指在臀部肌肉注射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目的的给药方式。
普通的身体不舒服,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是口服和注射,而平时我们最常见到的两种注射方式是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而“屁股针”就属于肌肉注射。
“屁股针”之所以选择臀部,是因为臀部肌肉厚,又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注射时只要枕头扎的地方适当,就不会引起什么不适。所以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看,肌肉注射最合适的部位就是屁股。
既然“屁股针”方便,效果有人好,那为什么现在“屁股针”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见了?
首先就是屁股针比较疼。
打过屁股针的都知道,裤子褪掉,酒精棉球在屁股上一擦,枕头还没插进屁股里,疼痛感仿佛已经来了。在屁股上感觉到凉意的那一刻起,整个人的神经已经紧张起来了。
然后就是一个针头在你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直接扎进屁股,更疼的是在推的过程中有那么几秒中不知道是药效大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特别疼。
整个过程虽然持续不到两分钟,但是这两分钟所带来的疼痛能让人回味一整天。如果是大人还能忍过去,遇到小孩子打“屁股针”是医生最头疼的事。
一边哄着,一边打着。全程哭得稀里哗啦,以至于有些小孩子因为打屁股针会讨厌这个医生,打过一次针之后,再见到这个医生,屁股都会隐隐作痛。
毕竟2.5—3厘米的针头,直接扎进屁股里,并且还要慢慢地把药都推进去,这过程想想确实挺酸爽的。
其次就是位置扎不好,容易带来后遗症。
屁股针的注射位置其实也不难找,在臀部画一个十字,位于外上象限的上半部分就可以扎屁股针。扎这个位置是为了避开坐骨神经。
但并不一定每个医生都能扎这么准,并且小孩子很难控制,让他趴在腿上容易,但是一旦感觉到疼痛,小孩子就会撒泼打滚乱挣扎,很容易扎偏或者是针头在肌肉里扭弯。
而屁股针如果扎的位置不合适或者是反复在臀部注射,会留下后遗症,常见的就是臀肌挛缩和坐骨神经损伤。
臀肌挛缩会导致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影响以后的走路。
坐骨神经损伤就是由于注射时位置偏移,一旦注射位置离十字位置上的安全区域太远,就有可能影响到坐骨神经,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和活动,甚至造成瘫痪。
另外,药物使用剂量变大,无法通过打针来完成。
小时候不舒服,如果是细菌所导致的,都会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消炎药”,最常见的就是青霉素。
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善了细菌对人类身体的损坏。青霉素刚被发现时,一天只要10万单位就可以了,所以一天打一针就行。
几十年之后,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霉素一天的用量就需要达到240万单位,才勉强能有效。因此240万单位一天就需要打三针,每针80万单位。
如今我们使用青霉素,每天至少需要960万单位。因为细菌越来越耐药,所以青霉素的药量越来越大。而960万单位的青霉素,即使是分三次注射,一次也需要注射320万单位,如此大的药量,无法通过打屁股针来完成,所以只能通过输液来将这些消炎药注射到人体内。
屁股针虽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现在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些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注射,但方式仍然是肌肉注射。
比如新冠疫苗的注射,其实也是一种“屁股针”—肌肉注射方式。之所以新冠疫苗可以选择这种注射方式,是因为使用的药物面积容积小,上臂就算是肌肉厚度小,但也完全可以容得下这种疫苗,另外,从方便考虑,首选在上臂接种
在上臂接种新冠疫苗省去了很多麻烦和尴尬的事情发生,到接种现场,只需要把上臂露出来就可以了。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在臀部接种,那这么多人,又不是小孩子了,大家在接种现场得多尴尬。
写在最后:
“屁股针”虽然很疼,但是不得不说,见效还挺快的。小时候不舒服,花个几块钱就能治好了,现在不舒服,动辄几百,甚至上千,真是不敢轻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