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 | 山东《建议》中的青岛密码:12处“青”字眼_40处青岛元素(建設海洋發展)

半岛全媒体 崔璞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
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系统总结了山东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入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山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清晰擘画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美好蓝图,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省委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对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2万多字的《建议》中,青岛元素随处可见,青岛字眼高频率出现。40处青岛元素,对于青岛至关重要,除了12处明确提到青岛字眼,还含有其他28处青岛元素。这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青岛的期望、山东人民对青岛期盼,彰显了青岛在山东经济中的龙头地位。
青岛字眼
其中明确出现“青岛”中“青”的内容有12处: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目标就是,以此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2、加快建设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目标就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提升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影响力,推动骨干网、城市网、园区网、企业网全面升级,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聚焦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
3、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目标就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加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双向提速,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企业。改善消费环境,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山东”。
4、建设济南、青岛、临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沿黄城市共建海铁联运中转基地。
目标就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内外互联大通道,加强综合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空、高铁快运及电商快递班列。
5、深化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
目标就是,奋力向海图强,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推进海港、河港、陆港、空港联动,构建连内接外、通畅高效的陆海运输网络。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涉海高端服务业,加快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
6、7、支持青岛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目标就是,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8、建立面向日韩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机制,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人民币业务,支持青岛建设区域性韩元、日元结算中心。
目标就是,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创新与日韩地方政府及其重点企业间合作机制,深化“对话山东”系列活动,在通关、资金进出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医养健康、影视动漫等现代服务业,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推动省内海港空港与日韩主要口岸“多港联动”。
9、10、扩大提升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平台国际影响力。高水平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目标就是,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发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高质量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建设上合组织地方银行、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中铁联集多式联运中心。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
11、全面深化济南、青岛、威海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打造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目标就是,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和单位于11月3日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其中有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一是“贸易促进”,即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二是“贸易创新”,即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
12、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青岛、菏泽分中心。
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健康山东、健康青岛。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
深情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对山东深情似海、厚望如山。这给青岛、山东发展向上无穷的动力。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青岛开启了开放发展新征程,整合全球资源要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的高地。
1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支持山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多次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山东更大的使命担当。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岛、关注山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6月10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对峰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举办上合峰会,为青岛、为山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先后来到山东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区、党性教育基地、企业、农村,考察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4月23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在山东下一步工作中非常重要,《建议》进行了重点表述。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必须真正昂起来,青岛还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
14. 山东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
15.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势凸显。
16、在山东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提到,聚力突破九大改革攻坚,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实力走在前列,全省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凸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18、交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实现翻番,实现市市通高铁,海运、民航全球连接度明显提升,成为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19、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协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东西向沿黄大通道,携手打造黄河科创大走廊、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更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20.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升胶东经济圈,突出海洋特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
2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挖掘和阐发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章。
经略海洋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建议》中关于海洋建设的表述都和青岛密不可分。
22、海洋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洋港口迈向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创新引领区。
23、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不断积聚壮大海洋新动能。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设备自主化,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24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25、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鼓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做强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推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
26、建设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支持“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设,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等领域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推动成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拓展海洋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2018年,中科院正式批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筹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选址古镇口融合区大学园内,这是中科院继北京、上海、合肥之后批准建设的第四个大科学研究中心,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
27、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开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净滩行动”。加强沿海港口、船舶、海上微塑料等污染治理,探索海洋封闭倾废试点。统筹推进重点区域沿海防护林、河口、岸线、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综合保护修复,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抓好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长效治理。全面推行湾长制,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美丽海湾。
28、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黄河、大运河、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
发展抓手
数字、互联网、金融、通信等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的表述也是青岛经济腾飞的密码。
29、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
青岛目前已经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议》已经明确提出支持。
30、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支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青岛作为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探索、先行先试,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积极搭建各类平台,用开放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整合资源,推动财富与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互动耦合,创造新的组合,实现价值倍增,使财富更好的规避风险、获得收益,以财富之水,助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为国家战略担当、为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发展赋能。
31、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优化数据中心规划布局,推进黄河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打造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基地。
营商环境
青岛正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4+1”发展生态。要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必须充分发挥“双节点”的作用,全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2、聚力改革攻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
3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协商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乡村振兴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小康路上一个都少,一起过上好日子。
3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5、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青岛援藏、援甘、援贵等工作,一直在进行着,挂职在外的青岛干部脚踏实地干事业。
文化教育也是《建议》重点,青岛有齐长城遗址,康复大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36、建设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推动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37、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
开放基因
开放是青岛这座青春之岛、正在创业的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的最强基因。
38、优化全方位开放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经贸、科技教育、能源资源、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高标准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和产业集聚引领区,健全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长效机制。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合作。主动拓展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
39、实施“一国一地一策”,巩固提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合作水平,深度开拓新兴经济体、自贸协定国家市场空间。深化鲁港、鲁澳、鲁台交流合作。
40、更好发挥沿海地区开放优势,深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潜力,提升全省协同开放能级和水平。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