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喜马拉雅创作者大会召开_播客成为内容创作新蓝海(播客創作者內容)
播客成为内容创作新蓝海
此次2023喜马拉雅创作者大会主题为“播客,我们玩个大的!
”,意指在喜马拉雅,播客主的受众、成功几率和想象空间都会更大,大会选择2月14日召开也寓意喜马拉雅希望与创作者关系更亲密。
最近几年,随着播客日益流行,播客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通过音频播客来表达自我,分享知识、观点和生活。就像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视频来创作一样,播客也逐渐成为内容创作的新蓝海。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大会演讲中说:“播客不等于小众,也不一定是音频,播客是一切语言类原创内容。喜马拉雅远远不止是听书,播客型主播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机会。”
在大会上,喜马拉雅宣布推出“万千星辉”原创扶持计划:为创作者提供系统化成长课程、个性化运营指导、更多流量扶持、垂类赛道大咖交流机会等服务,全方位助力创作者入门冷启动及长期成长,计划扶持10000名潜力播客主,帮助他们在喜马拉雅获得更好发展。“万千星辉”计划将助力播客主在声音世界闪耀星辉。
原创内容是维持喜马拉雅多元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22年底发布的《喜马拉雅:2022年原创内容生态报告》显示,平台优质原创内容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长了146%,音频已成为重要创作方式,扶持原创内容及播客主也成为喜马拉雅内容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声音媒介天然具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当速食式短视频快餐疲惫人们的视觉后,播客主通过声音陪伴人们的生活,感染和浸润人心,让人们的碎片时间更有价值,收获精神富足。这也是播客日渐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原因,它已成为年轻人对抗孤独、抚慰心灵、收获新知的声音陪伴利器,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喜马拉雅扶持原创内容,让优质创作者被听见,助力播客主成功,将优化平台内容成本,在满足用户多元内容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喜马拉雅商业生态更加健康。
产品、工具、服务升级,助力播客主成功
播客日益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关于播客,喜马拉雅有自己的理解。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在大会提到:“播客不是一小撮人的创作和消费,播客应该是全民的。作为深受用户喜爱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播客,引领中文播客从小众走向大众。”对播客定义的扩延有利于扩大播客的受众群体。
为助力播客主成功,喜马拉雅正逐步升级产品、工具、服务及流量扶持,以创作者为中心,打造创作者引入和孵化的完整体系,提供从产品、运营到商业化的全程服务。据喜马拉雅互动内容社区负责人吴岸介绍,喜马拉雅的创作者扶持体系将从创作赋能、创作力等级牵引、变现渠道、扶持通道等多方面发力。
在创作赋能方面,喜马拉雅通过大数据及运营手段,为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同时,喜马拉雅通过AI技术极大降低创作门槛,提升创作效率。喜马拉雅的音频创作工具“云剪辑”,无需下载安装,在线即可剪辑,并集合智能音量、智能配乐等强大功能于一身,是行业首款在线多轨剪辑轻应用,首次实现音频文字化剪辑。通过AI技术手段,喜马拉雅让音频创作变得更智能和人性化,把创作者从纷繁复杂的专业剪辑软件中解救出来,让创作者在站内实现了音频内容在线录制、在线后期制作、一键发布的创作闭环。
同时,喜马拉雅的创作灵感和话题功能也将继续升级,通过站内大数据分析,实时挖掘用户消费热点,让创作者创作的内容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在创作者等级牵引方面,喜马拉雅于去年11月推出全新创作力等级体系,通过不同维度综合评估创作者等级并提供个性化内容诊断,全程守护创作者完成“萌新期、潜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成长,目前已有近6万创作者通过扶持和创作力牵引实现等级跃升。
在变现渠道方面,喜马拉雅将通过全民话题任务、主播会员扩量计划、提升商单撮合效率和覆盖面、扶持付费原创内容等多种方式为创作者提供商业价值赋能。喜马拉雅通过商业能力培训、商业工具教学、收入结构分析等服务,增强创作者商业化能力,拓宽变现渠道。
在扶持通道方面,喜马拉雅将通过“万千星辉”计划助力优质创作者冷启动,并提供专项流量激励、创作学院培养、观点挑战赛等服务和活动助力创作者快速成长。
与播客主共同挖掘声音价值
今年是喜马拉雅成立的第十一年,众多创作者陪伴喜马拉雅一路走来,与平台共同成长。在主播分享环节,已入驻喜马拉雅十年的播客主佳期、历史题材创作者谢涛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十年来,佳期的脱口秀节目《非常溜佳期》播放量超15亿,转型播客创作后的节目《人间观察局》播放量也超过2000万,同时还有数部播放量破千万、破亿的有声书作品。佳期也成为喜马拉雅年度最具商业价值主播之一,借由音频创作踏上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航向。谢涛在喜马拉雅也耕耘多年,其历史题材有声书作品播放量超18亿,目前也在尝试以播客的形式创作内容。佳期和谢涛在喜马拉雅的成功商业化,也让播客主更加笃定播客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大会的圆桌论坛上,喜马拉雅总编辑李炯定与知名经济学家马红漫、国内领先的播客机构JustPod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杨一、知名歌手黄龄、播客《大内密谈》创始人相征四位处于不同创作阶段的嘉宾一起,围绕“播客可以更大”的话题展开热烈对谈。
在聊到对播客的理解时,马红漫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原创商财内容是音频节目,现在知道这也是播客。”杨一说:“我会用三个词来形容我对播客的理解:亲切、沉浸、想象。”相征说:“我对播客理解的三个词是:朋克、人格化、情感联结。”
黄龄在对谈中聊到:“我很早就和喜马拉雅结缘了,之前也有自己的播客节目。去年佟晨洁邀请我去她的播客做嘉宾,感受很有意思,播客像朋友,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播客中自在表达自己更容易遇到懂你的人。”
大会现场也来了很多主流媒体播客创作者。之前许多年一直在幕后的文字、编辑纷纷拿起话筒,成为播客,并以其热点发布反应速度和专业权威性,迅速获得了喜马拉雅音频用户认可。目前,包括环球时报《环球十六章》、《补壹刀》,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新民《三分天下》,潇湘晨报《深壹度》,新京报《37号热线》、参考消息《参考之声》,经济观察报《伟伟道来》等在内的众多媒体播客,总粉丝已逾百万,总播放量超过四亿。
大会过后,为服务好创作者,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带领公司高管及各业务负责人在酒店举办“闭门直面会”,分组与播客主面对面沟通,直面大家的心声和问题,以便后续为播客主提供更贴心更深度的服务。
此次大会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风景区岩宕举行。岩宕曾是当地废弃采石场,经知名建筑师设计改建已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艺术打卡地,缙云县与喜马拉雅去年在此合作开发了“喜笑岩开”岩宕书房,备受好评。
大会期间,喜马拉雅创作者还在仙都景区进行采风,创作者们对仙都景区优美的秀水奇峰和深厚的人文气韵感叹不已,也将发挥播客“入耳入心”的作用,将仙都景区的绝美风光和文化内涵带到作品中展现给所有听众。
作为国内深受用户喜爱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致力于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提供一家人一辈子的精神食粮,目前已用声音连接和服务了数亿用户。喜马拉雅在此次创作者大会聚焦播客,凭借其在音频领域积攒的流量、运营服务能力及商业化能力等平台优势,将以音频行业头部玩家的力量引领中文播客由小众走向大众。
喜马拉雅播客主梵一如(番薯剥壳工作室)、祝唯庸(作者祝唯庸)、佳期(人间观察局)及曹宁说法在现场接受新京报采访:
新京报:短短几年时间,中文播客行业涌入大量创作者。你认为中文播客的创作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又面临哪些新挑战?
梵一如:随着中文播客的内容越来越多,生态圈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我们作为内容创作者来说,此前最难的一个挑战就是坚持更新,即所谓的半年理论。然后近两年,我觉得坚持下来的那些节目,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粉丝粘性和IP属性,之后如何继续增加和维持这种属性,让听你节目的人一开始是为了你的节目去,最终变成为了主播去,这是我现在面对的一个挑战,也是我想要重点突破的一个地方。
祝唯庸:播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创作者和用户都在互相适应,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是必然的。播客是介于书籍和广播之间的一个事物,有知识渠道的属性,也有广播陪伴的功能。作为创作者,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有更好的准书籍内容和更舒适的收听感受,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两个方向。
佳期:以前很多人对播客没有具体概念,更像是用音频片段来记录生活和情感,结构比较松散随意。后来大量播客创作者涌入,其中也不乏在各个领域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播客,甚至拥有了自己的播客节目。节目分类也渐渐细化,很多主播选择在垂直领域里深耕。平台也给予了很多推荐和扶持,让好的内容能被更多人看见和听见。
早期做节目没有对标账号,一切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摸索着前进。创作者们分布在天南海北,彼此之间很少交流。现在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入驻,大家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开始竞争。播客领域爆发式增长,是机遇也是挑战。
曹宁说法:创作环境更加便捷、高效、细分。每一个播客都可以在广大的用户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受众,播客定位也更加清晰、明确,随着平台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创作也更得心应手,声音能传播得更广,每个播客都应该感受到了更多的动力。
新京报:作为播客创作者,为什么选择喜马拉雅作为主要创作平台?
梵一如:客观的说,我觉得喜马对于我这样一个已经将近10年的播客创作者来说,他是非常资深的一个平台,然后也非常稳定,它的运营相对稳定,没有经历过非常大的波动,对于我们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喜马拉雅最大的一个优势。毕竟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小型的平台他更能经受得起一些冲击,比如外部资本环境之类。
祝唯庸:喜马拉雅作为音频领域的绝对领头羊,它对于每个播客工作者的吸引是天然的。我个人最感激的是对我这样一个很草根的主播,只要我能够提供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喜马都会给予大力的扶持,让我迈开第一步。
佳期:入驻时间比较早,见证了喜马拉雅从几十人的小公司成为音频行业龙头。运营比较人性化,创作环境很自由,还有推荐和流量扶持,有成熟的商业化变现模式。 在我考虑转型的时期,运营团队帮我一起出谋划策,梳理节目架构,邀请嘉宾配合等等,帮助我们做商业推广和节目变现。
曹宁说法:喜马拉雅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音频平台,不仅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着广大的用户群体。从喜马拉雅的普通听众,到喜马拉雅的原创播客,切身感受到喜马拉雅这个平台的魅力。在过往的合作中,喜马拉雅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帮助。如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内容创作指引,大大提升了播客的创作能力。
新京报:过去一年被认为是播客行业的商业化元年,从创作者角度出发,你觉得播客还有那些商业潜力亟待发掘?
梵一如:我觉得潜力的话,其实各方面都没有被好好发掘,我同意商业化元年这个说法,但是从体感上来讲的话,正是因为它是元年,所以说基本上每一个维度的商业化,它的潜力都还值得被发掘,全方面都值得大家去努力。
祝唯庸:过去的实践证明,知识付费是最适合音频渠道的商业化方式,相当多用户也有知识付费的习惯。我们能做的就是拿出更好的内容,让用户更主动的购买。如果随着播客群体逐渐形成,喜马拉雅作为平台,或许可以考虑跟主播一起组织一些线下活动,跟主播合作,共同获得收益。
佳期:人可以闭上眼睛,却不能关上耳朵。播客作为长期陪伴用户的产品,除了广告植入,付费收听等等,也可以尝试做个人IP,孵化主播矩阵,盘活私域流量等等,让创作者们获得更多收益。
曹宁说法:如果播客能够借助平台进行商业价值转化,对播客和平台是双赢。冠名、广告、带货等商业价值转化形式有待进一步挖掘。
新京报:如何看待AI在未来播客创作中扮演的角色?
梵一如:我觉得还是回到第二个问题,就是主播如何把自己的 IP、客户粘性,用户粘性提高,这是最主要的。如果只是冲着内容、一些人云亦云的或者说没有一些个人真实表达的内容的话,被AI替代的可能性就很高。
祝唯庸:目前看好的节目都附带有人格魅力的,即使将来AI能够达到人的水准,那它也只是魅力的一种。我们依然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个是不会改变的。而且一个用户一旦接受喜爱某种风格,很长时间内是非常稳定的,不应该有太多这种焦虑。
佳期:AI在工作效率上确实让人望尘莫及,能取代一些没有鲜明个人特色或者内容不涉及太多原创的播客节目。但AI取代不了人类的情感和认知,可以作为一种提升效率的工具使用。
曹宁说法:AI不是播客的敌人,是播客的朋友。借助AI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播客的内容呈现,目前的AI文稿已经给客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如果AI技术能够帮助播客构思、排版、收集、组织一些材料,那么播客的创作思维将会更加开阔。
新京报:关于播客内容未来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你最期待什么类型的新播客出现?
梵一如:我觉得最大的新发展是能够再有一些针对播客的新品牌或者新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是大型音频平台的一些子品牌,比如像喜马拉雅播客频道。但我们觉得现在看来播客还是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中文播客和国际上对于播客认知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路人对于中文播客的认知,还是一个互联网聊天节目的认知,基于这种认知是不是还可以再有一些新的平台、新的玩法出现,这是我比较期待的。至于新播客的出现,我觉得如果是基于互联网聊天节目的话,在类型上的创新可能已经非常窄了,无外乎就是新的人或者新的内容,但类型上确实可能比较少了。至于说声音纪录片,制作要求更高,对于一般创作者来说非常难,除非是一些机构入场来做这些内容。
祝唯庸:可能形式上一直都会有变化,但我认为播客的核心还是文本。即使是个纯聊天节目,声音和品质和表达技巧非常重要,但好的文案还是根本,播客的内核是靠文本驱动的,我期待有更好文本内容的播客。
佳期:希望更多有趣有思想的主播们加入,彼此之间多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期待能发掘出更多的商业模式。期待多人播客能跨越距离的障碍,期待能和听友们更直观的交流互动。
曹宁说法:最期待播客行业能够有清晰明确的赛道划分,每个领域都能有平台红利和商业价值的转换空间。期待更多的原创、专业或技术类的播客出现。
编辑 赵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