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提灯天使”(患者護士護理)
在既定的印象里,护士的职责范围往往就是打针、输液、送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更需要不断精进,为医治做好支撑,化被动为主动,创新护理工作从而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病痛。
笔者走访汕头各医院,采访了急诊科、ICU、精神科、妇产科、肿瘤腹部外科五大科室的多名护士,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加强专业化学习,始终以患者为先,手提一盏灯,为生命保驾护航。
◎急诊科护士
分秒必争,为生命开道
急诊科,向来是分秒必争之地。
从一楼分诊台接到胸痛病人开始,10分钟内取到患者心电图,12—20分钟内抽血并拿到心梗标志性检测结果,确诊后联系心血管医生10分钟内到位会诊。整套转运流程的时间卡点在“绿道护士”李虹的心里过了无数次,她必须确保心梗病人在30分钟内能顺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护士长林振素告诉笔者,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创新设立“绿道护士”,目的在于提高急性脑卒中、胸痛、危险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救治效率。急诊科的日常就像战场,一名护士需要顾及多名患者的需求,但面对需要第一时间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从入院、确诊到转运,一对一全程监护,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尤为必要。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目前共有6名“绿道护士”,每一名都是经过层层培训和考核选拔出来的。“这样的工作,不是新手护士能胜任的。”林振素说。
在清一色绿色护士服的急诊护士中,李虹外套一件红马甲穿行其中,特别显眼。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她说,自己工作了10年,才有成为“绿道护士”的机会。“打牢基础非常重要,不只是胸痛病人,七大病种的急救处理知识都必须非常清楚。”李虹说。
刚开始做“绿道护士”的时候,经验丰富的李虹也曾非常焦虑,一度担心自己在转运病人时大脑一片空白,想不起来任何步骤,“我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才能在面对危急且复杂的抢救现场时,做到有条不紊”。
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绿道护士”李虹。
据林振素介绍,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目前有148人,刚刚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名单。急诊科已形成集院前急救、应诊区、EICU、留观区、综合病区、发热门诊于一体的急救体系。自疫情以来,急诊科一直坚守最前线,近期作为疫苗接种定点医院急救保障队伍,全体护士加班加点,深入基层医院协助开展疫苗接种。除此之外,急诊科护理团队还将急救技能培训常态化,十几年如一日定期在医院门诊大厅、机关单位、学校和社区“一对一”教授市民群众急救技术。
郑凯民是急诊科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也是11名专科护士之一,负责医院的急救技能培训工作。最近,汕头在全市公共场所启用了百台AED,为市民出行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但配备AED只是第一步,要达到提高全市急救水平的目的,还要让市民会用、敢用。郑凯民和其他专科护士一起,一周开设3场AED使用培训,向学校、单位和社区推广AED的使用。
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专科护士郑凯民。
◎ICU 护士
不断突破守护危重症患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护理团队的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中。
护士长黄海星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已经27年了,她告诉笔者,ICU护理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人,病情数据的一点微小的变化对于患者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急危重症科的护士来说,一刻不能离开地盯紧仪器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经常有刚来的小护士偷偷跟我抱怨,说在ICU进行护理,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黄海星笑着说,“医生需要诊治的病人多,不可能时时盯紧每个病人的状况,这个工作就要由我们来承担。”在ICU病房,平均每个护士要负责2—3名患者的情况监测,对于患者的实时状况及病情的变化都必须非常了解。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危急重症科护士长黄海星。
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ICU护理工作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黄海星说,在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涉及两个脏器的手术就堪称复杂了,现在手术,很可能涉及4—5个脏器,术后护理的难度更是大大提高。“如果不加以学习和进步,我们的护理力量就会跟不上治疗技术的发展变化。”黄海星说。
ECMO技术的引进就是一次大的突破。黄海星介绍,这项技术的引进成功救治了一名爆发性心肌炎准大学生小胡。在被送入ICU的时候,小胡虽然经过心肺复苏恢复了心跳,但呼吸还在停止状态,ICU治疗团队立马为她插上了ECMO呼吸机。整整8天8夜的时间,ICU护理团队的护士轮流值班,寸步不离地日夜守护,最终小胡脱离危险,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ICU护理团队还引进了重症康复护理技术。据黄海星介绍,以往ICU更重视抢救,所以康复护理的疗程都会很长,而重症康复护理技术让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就能够得到康复护理,大大缩短了康复的时间。2021年除夕,ICU抢救了一名高楼坠落重症颅脑损伤患儿,随后护理团队采用重症康复护理技术,将患儿昏迷促醒。
此外,ICU护理团队开展的新项目,鼻肠内营养技术,也被作为广东省适宜技术项目推广项目,由汕大医附一院牵头,在各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在黄海星看来,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才能让护理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让护士更好地成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精神科护士
以人文关怀帮助病人回归社会
“你看我吃了没事,你也可以吃。”杨佳琴清洗掉被患者喷在脸上的饭粒,重新打来饭菜,当着患者的面吃了一口,原本患有被害妄想症,对周围人都充满警惕,拒不食用任何饭菜的患者慢慢放下了戒心,抵触情绪渐渐消失,顺从地吃下了杨佳琴喂给她的饭。
“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不仅要练就察言观色的能力,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优秀护士杨佳琴告诉笔者,精神病人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完全不能沟通,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社会也要多给予尊重和关怀。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护士杨佳琴。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尊严,一直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秉持的理念。护士长陈幼然介绍,每一名到医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最先接触的就是护士。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护士,精神科护士会更加细致地为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上的照料,例如修剪头发和指甲、喂饭等。当患者感受到护士完全的尊重和善意,便会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没有束缚感的,从而安定下来,这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护士长陈幼然(右)。
要做到对患者怀有尊重可能还并不算太难,但当满腔的善意却遭到抵触时,新来的护士偶尔还是会觉得委屈。杨佳琴说,身为精神科护士,被抓伤或撞伤是家常便饭。一开始,她也觉得不理解,觉得自己的真诚没有得到信任,但后来,当病情好转后的患者满脸不好意思地过来向她道歉,所有的小委屈就都释怀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杨佳琴发现,不少患者会主动帮她拿重物,或是向其他新来的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回来复诊的小女孩会给她送上亲手剪成苹果形状的祝福卡片。于是,原本只想短暂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杨佳琴一干就是三年多。
要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还要对每一名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够通过眼神和脸色了解他们当下的情绪变化。杨佳琴介绍,每一名封闭院区的护士大概会负责六七名患者,护士在前期就需要通过分别和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反感点,并在生活中注意规避。对有自杀或自残倾向的患者,则更要从细节处特别予以关注。杨佳琴就曾留意到一名16岁自残倾向的少年在浴室待的时间过长,果断介入,避免了更严重的自残行为。
精卫中心的封闭一区共有150多名患者,像住在“四合院”里一样一起生活,既不用穿病号服,也没有分区的限制。陈幼然解释,精神科的治疗除了让患者病情康复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归社会,而“家庭式”的管理能够培养患者的各项技能。患者可以自由地选择画画、打篮球、练瑜伽等娱乐方式。
“你经常能看到医生、护士和患者围在院子里唠嗑,”杨佳琴说,“有患者看见我,隔着大老远就会冲我打招呼。”这样温馨的细节让杨佳琴感到工作的成就感满满。
◎妇产科 护士
重视宣教护佑新生
“再过几个月,到8月5日,我做助产士就满26年了。”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助产士黄悦琴清清楚楚地记得入行做护士的日子,她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助产士黄悦琴。
黄悦琴告诉笔者,护士的工作是轮班制,早班从8时工作到15时30分,从15时30分到23时30分后,就是晚班的交接。每天黄悦琴都会提前一些到岗,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后,去产科看看28周以上的住院孕妇们,如果有临产的孕妇,那帮助产妇接生就是她当天的主要工作。黄悦琴告诉笔者,在她轮班期间,曾最多一天接生过9个宝宝。
“我的孩子小时候就曾问我,妈妈你是怎么选择做护士,和生命打交道的?他觉得这项工作既辛苦又责任重大。”黄悦琴笑着说,“我反问他,你难道不觉得从手里迎接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是件无比幸福的事吗?”
2015年,黄悦琴参加相关培训成为了一名专科护士,又于2019年4月开设了助产专科门诊。市二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黄海燕介绍,目前助产门诊每月会接受300—400名孕妇的咨询,为他们免费提供个性化知识宣教,向她们介绍产前产后的注意事项等。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黄海燕。
黄悦琴表示,护士的宣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产妇在孕期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早地进行预防处理。就在去年,黄悦琴在上晚班的时候,一名孕妇突发子痫,被紧急送到市二医院妇产科。当时孕妇持续抽搐,甚至牙齿都已经掉了。“这种情况无论对母亲还是小孩都是非常危险的,极怕引起呼吸道阻塞,血压过高,颅内出血或是早搏。”黄悦琴解释说。好在抢救及时,最终母婴平安。
黄悦琴告诉笔者,如果产前护士宣教及时,能够让孕妇及其家属对于这些危险因素都有所了解,就能有所警惕,一旦有危险的苗头,及时送诊,孕妇和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从事助产工作多年,黄悦琴始终认为生育对于女性而言,是会产生终身影响的大事,作为一位妈妈,她也深知产妇在产房内的心理。“准妈妈,特别是首胎生产的准妈妈,都特别需要言语上的鼓励来为她们提供信心。”黄悦琴说,她总会不断地给予她们言语上的正面肯定,来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她们能更有勇气和动力。
近年来,产科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无痛分娩的逐步普及让产妇的痛苦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减少,黄悦琴也着力加强宣教,希望有更多的产妇能够破除偏见,更自由地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肿瘤医院护士
以专业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
“经常有患者跟我们说,觉得肿瘤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待病人的态度很不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护士陈梓香说,“我问说哪里不同,他们说,有问必答。”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护士陈梓香。
陈梓香解释,在肿瘤医院待久了,会更能理解癌症病人承受的巨大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有问必答”其实是希望帮助患者重建治愈的信心。“有一种说法,癌症病人一半是被吓死的。”陈梓香说,不少患者在确诊后就完全绝望,甚至试都不试就放弃治疗,这对医生和护士而言是最为痛心的事情。“如果通过我们的解释和答疑,能够让他们了解到癌症早期治好的概率是很高的,即便是晚期,‘带癌生存’也能获得不错的生活质量,那我们愿意多说一点,再多说一点。”陈梓香说。
2015年,陈梓香通过国际造口师培训,成为了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的伤口造口专业护士,并于2017年7月开设了伤口造口专科门诊。但在实际工作她发现,要让患者相信自己的专业性还有不小的难度。
去年,一名正进行靶向治疗25岁的患者,皮肤伤口溃烂,双手甚至不敢弯曲,一弯曲皮肤就皲裂,疼痛难忍,咨询了很多皮肤科的医生都不见好转。正值陈梓香上晚班,快到下班时间,她发现了前来就医的患者。作为伤口造口治疗师的陈梓香希望患者能接受她的科学治疗,但重新包扎需要再度触碰伤口,求诊多次已经失望的患者不愿意再忍受一次伤口撕裂的疼痛,因此非常抗拒。
看着患者疼得在抖的双手,陈梓香不愿意放弃地说:“就试一下。”最终,她说动患者同意重新上药。换药后第二天,皲裂的手指皮肤就全部长好了,患者欣喜若狂,感激不已。“专业性还是第一位的,”陈梓香说,“和患者之间的信任也是需要护士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去赢得的。”患者病痛得以缓解,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也更加愿意为此精进自己的护理技术。
也正是为了让自己的专业能够给患者带去更多的帮助,除了忙碌的工作外,陈梓香还为患者专门注册了一个不需要验证就能通过的微信号,供患者免费咨询。因为伤口造口的治疗不是护士的一次换药就可以解决的,患者居家也需要进行自我护理,但在操作上往往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陈梓香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回复患者向她提出的各种治疗问题,碰到患者自己解决不了的,她便会让患者约好时间到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来进行诊疗。
现今门诊平均一个上午就会接收十几名患者,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伤口或造口,光是清创就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懂得越多,要做的就越多,”陈梓香笑着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患者以生命相托,我定竭尽全力。”
【】 王涵琦
【通讯员】 黄晴 杜舒哲 郑瑞年 陈洁 陈铮 黄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王涵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