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容和医美你分得清吗?卫生监督员:医疗美容或穿耳打孔要由专业的执业医师完成(美容醫療美容打孔)
最近,城关区卫健局综合监督执法所对辖区各大商场经营的美甲、美睫等公共场所行业开展“回头看”检查发现,仍有个别从业者在生活美容场所打“擦边球”开展诊疗活动,不认为穿耳打孔是医疗行为,对该类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相关法律意识薄弱。对此,卫生监督员提醒爱美人士,医疗美容或者打耳穿孔,应该去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执业医师通过严格的消毒和规范操作完成。
现象
生活美容预付卡消费 街头发卡片陷阱多
随着物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爱美女士选择去生活美容院或者医疗美容机构消费,而这些机构往往不但从店面装修上拼比,更是在环境、服务、价格上做起文章。这些机构虽然取得相关资质,但仍以各种不同手段诱导消费者或者打着“擦边球”。
居住在七里河区的张女士,今年刚刚参加工作,也是一位爱美人士,最近在西站附近遇到美容美发店免费体验,险些上当受骗。张女士说,“在步行街发卡片的男士,专挑年轻女士发放,说是免费体验做头型,其实是陷阱。充卡后就陷入圈套,消费者的消费款项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时还遭遇强迫消费,一不小就上当受骗。”对于类似遭遇,居住在东湖小区的刘女士也遇到过。“东部市场附近也有借助美容美发店开业,在马路边发卡片进行诱导体验消费的套路。只要有女士经过,便有男子花言巧语前来推销,千万不要预付卡消费,总体来说猫腻多。”
调查得知,像这种现象在张掖路步行街、王府井、东部市场、西站等商业繁华地段随处可见。尤其是西关张掖路步行街美容美发店较多,常年有人发卡片拉人头,一些不知情的女士,很容易上当。在火车站西路,邓女士去超市购物时,被免费体验送礼品的推销所吸引,忽悠进去办理了一张1000元的卡,然后进店按摩消费,事后感觉上当受骗,退款时遭拒。
调查
爱美人士傻傻分不清 首选技术再选价格
美容美发、美甲、美睫等都属于公共场所生活美容范畴,只有取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才可营业,但此类场所不得开展诊疗活动。穿耳打孔是一项美容行为,更是医疗行为,只有医疗美容机构取得“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诊疗活动,证照要悬挂在店内明显位置。证照是经营机构合法经营的“身份”。
调查发现,对于这些美容机构,大多数爱美女士却傻傻分不清,进店也从不看相关证照。从随机调查的10多名女士那里得知,大部分爱美人士分不清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她们认为,只要哪里技术好、价格便宜、环境好就去哪里消费。由于医疗美容有着丰厚利润,生活美容场所抓住爱美人士的心理,往往铤而走险或者打“擦边球”偷偷开展涉医活动。
居住在城关区甘南路的罗女士是一名90后女孩,在银行上班的她,每月都会拿出大约两千元做美容护理。前几年上班后,经常在西关附近美容院做美甲和护理,有时也会做穿耳打孔,但她不知道开展这项活动属于涉医行为,更分不清哪些是生活美容场所,哪些是医疗美容场所。后来,经卫生监督员讲解,她才有所了解。自此之后,她去消费美容项目时才选择了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卫生监督员提醒,生活美容场所只要存在针头刺破皮肤、打针、用药等行为就可认定为涉医行为。
检查
生活美容场所 仍有从业者涉嫌诊疗活动
据了解,全市有上千家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机构,市区卫健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对美容场所月月进行检查,每季开展一次“回头看”,管段卫生监督员定时上门指导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机构各项业务,从而使美容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9月,城关区卫健局综合监督执法所不仅对上百家公共场所开展培训指导,还对12家商场管理美甲经营负责人进行了约谈。10月,又针对各大商场开展了第四季度美甲场所“回头看”,在“回头看”检查中,大部分经营者都能守法守规,但有个别从业者仍然不认为穿耳打孔是医疗行为,对此类检查存在抵触情绪,相关法律意识薄弱。城关区卫健局综合监督执法所医疗市场科科长杨斌说,他们每季度都要对美甲行业和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例行检查。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虽然穿耳孔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相对较低,但是涉及对人体有创伤性和侵入性的行为,依然有感染或传染病毒等风险。穿耳打孔术被《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列为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属于医疗行为,爱美人士应该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执业医师通过严格的消毒和规范操作完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 孙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