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安徽行:淮北_这项非遗被誉为“中国的民间芭蕾”(花鼓戲芭蕾被譽為)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非遗安徽行”带你一路游完皖省各地、解锁非遗文化故事。
第二站:淮北 花鼓戏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
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建城于相山南麓,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此设郡置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北地区诞生了许多先贤圣哲,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
云掌柜初抵淮北,既想着游览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等名胜景点,也惦记着面人、泥人、糖人等有趣的民间手工艺品,还心心念念着要尝尝王憨子油茶、濉溪酱包瓜、临涣烧饼等地方美食。
不过此行的重中之重是非遗,咱们还是先来看看淮北的非遗代表项目——花鼓戏吧!
花鼓戏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安徽、湖南、湖北等省都有。
图为淮北花鼓戏“寒板”《王宝钏》剧照
摄影者 潘璇
淮北的花鼓戏主要分布于淮北、宿州及丰、沛、萧、砀、徐州等地。据国家1980年编《中国戏曲剧种表》载,淮北花鼓戏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淮北一带。
淮北花鼓戏具有极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腔、音乐配器、角色、表演模式和花鼓大走场舞蹈等几个方面。
图为淮北花鼓戏《红娘》剧照 摄影者 潘璇
比如唱腔方面,淮北花鼓戏在每句唱词之前多有一婉转拖腔,如抽泣哀叹或吟咏之声,称为“唱腔头”。
又如伴奏乐器方面,淮北花鼓戏最原始的伴奏乐器为一鼓一锣,后来又配以梆子、大锣与钗。1984年还配了文场,文场用的是笛子、二胡、笙三种民族乐器。这样演奏出来的花鼓戏配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俚俗情趣。
图为淮北花鼓戏“三寸金莲”绣花鞋和木头脚垫
摄影者 潘璇
再有“花鼓大走场”,这可以说是淮北花鼓戏的看家绝活儿。男角有多达百余种舞姿,女角头扎彩球,手舞绸带,脚“绑垫子”,有数十种高难度的优美舞姿,还穿插说和唱。
这种“绑垫子”的特色是淮北花鼓戏的一大独创,曾被美国艺术家赞誉为“中国的民间芭蕾”,是最具特色而又没被开发的原生态“土特产”。
图为淮北花鼓戏道具绑垫子“三寸金莲”绣花鞋
(高15公分、长10公分、宽6公分) 摄影者 潘璇
淮北花鼓戏的剧目也很丰富多彩,有百余个,都是花鼓戏艺人们长期辛勤艺术实践的智慧结晶。剧目内容上丰富宽泛,包括生活、爱情、战争、公案等各种题材。
较为经典的花鼓戏剧目有:《王宝钏》、《三打苏凤英》、《武则天》、《站花墙》、《威虎山》、《蓝桥会》等。
图为淮北花鼓戏打八句唱段剧照 摄影者 潘璇
淮北花鼓戏最早可溯源到明初,历史可谓悠久。它保留了中华民族“歌言情”的原始风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着民间小调、民歌的营养,形成了宿州调、莲花调等丰富的唱腔语调。
总而言之,淮北花鼓戏是一种珍稀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表演和研究对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推动戏曲发展、发展地区文化旅游和对外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8年,淮北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淮北市首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怎么样?是不是对淮北花鼓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查找资料,学习起来喔!
我们下一站见啦!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更多安徽文化、活动信息给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