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医美机构经营风险分析报告: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受罚占比超3成(機構廣告醫療美容)
4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专题发布会,医疗美容虚假宣传行为成为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本次“铁拳”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查处包括医疗服务与美容效果承诺不符合、虚构夸大医生资历、通过虚假案例进行虚假宣传等九类违法行为。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非法医美培训作为典型案例被曝光,从高出原价百倍的注射产品,到中介抽走手术费的一半,再到无资质医美机构满天飞。从原料端到操作端再延伸至服务端,医美行业的安全与良性发展也成为了政府、从业机构与求美者三方的共同心愿。
针对医美行业的乱象,国家自2021年便开始逐步出台相应政策,以应对这个狂野生长的庞然大物。《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为医美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从大乱到大治,市场监管组合拳下相对完善、规范的医美行业体系正在形成,在此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对医美机构经营风险的分析研究,可以让我们看清有形之手的调控风向。
就此,医美查调研出具了3月医美机构经营风险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医美机构经营风险数据,提供医美规范化发展建议。其中,医美机构经营风险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两大块,数据来源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各地卫生健康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
接下来每月医美查都将推出上月的医美机构经营风险分析报告,为全面洞察全国医美机构经营风险走向、了解调控风向提供参考。
1、医美机构经营风险93.6%为受到行政处罚
数据来源:医美查
数据来源:医美查
3月份医美机构存在经营异常21起,行政处罚305起。经营异常原因主要包括没有按时公布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该部分机构在整体经营风险数据中占比较低,约6.4%。
绝大部分的医美机构经营风险类型为行政处罚,在整体经营风险中的占比为93.6%。其中,行政处罚中比例最高的三项分别是广告违法、不具备医师资质以及医疗器材违法三种情况。目前,国家加强对于医美行业的监管,严打各种违法行为,在这三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新规,来整治乱象。
2、广告违法处罚占比超三成,一线城市成监管重点
医美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全国医美行业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例305起,地域分布方面,医美行业的监管处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处罚案例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其中,杭州和深圳以24起处罚共同位列榜首,北京20起,广州18起,成都16起,上海14起,宁波12起。共有128起处罚案例发生在上述7个城市,占比约42%。同时,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对于医美的监管力度也丝毫没有减弱。观山、恩施、舟山、资阳等城市也有针对地区小型医美诊所进行的整治处罚行动。
数据来源:医美查
虽然被处罚的医美机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发达城市是医美机构违法的重灾区,而是与当地医美机构集中度及市场发展程度相关。
“虽然现在医美消费市场逐渐下沉,越来越多低线城市的用户也开始尝试医疗美容,不过目前来看,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杭州等准一线城市,依然是全国医疗美容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医美机构、消费者最为集中的区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医美机构被行政处罚最多集中在这些城市。这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的合规问题更严重,只能说更多与当地医美市场发展程度有关。”有业内人士表示。
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后,医美广告监管就一直是规范此行业的重要抓手。今年三月,关于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及医疗美容广告管理相关条例的处罚达到了大约109项,约占总处罚案例的35%。
医美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被处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六条。这条法律规定”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和保健食品广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由有关部门(以下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但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美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上,此类信息聚合平台的出现为医美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宣传品牌形象以及触达消费者的途径和方式,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2022年3月3日,温州美域高医疗美容由于在更美APP上发布了未经审查的广告内容,被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处罚。3月18日,宁波伊舒缇医疗美容在美团APP上发布的广告文案存在夸大手术效果、未经审查等问题被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2021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规范行业发展,包括《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的‘铁拳’行动,将打击医疗美容违法广告,作为工作重点所在。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而被行政处罚,是监管成果的一种体现。此外,国内医疗美容机构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低,使得医疗美容机构十分依赖线上线下的信息展示以及广告等来获客,这一现状,也导致广告发布违规成为医美机构被处罚的重灾区。”一位资深医疗医疗美容律师表示。
3、非法行医危害大,消费者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行业乱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一起起整容失败的案例与纠纷。求美者被无良商家误导,掏光腰包甚至贷款支付的医美项目却由不具备执业资质的“冒牌”医师主刀,病痛、伤残甚至手术失败导致死亡,相关乱象急需规范与整治。
由于医师不具备执业资质行医等原因受到行政处罚在今年3月共有35起,约占处罚总数的11%。其中较为重大的案件是深圳吴小兵医疗美容诊所聘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不符合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姚某为王某开展激光脱毛以及水光针注射项目获利7490元。最终被深圳市龙岗区卫生健康局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人民币70000元。
为避免受到非法行医的侵害,“一方面需要加大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消费者提升辨识能力,避免踩坑。在进行医疗美容时,一定要选取正规机构、正规医生。看一个医生是否合法合规开展医美服务,有两个关键证件,《医师资格证》和《医生执业证》。此外,可以从医生的工作经历、从业年数、面诊交流来辅助判断。如果对医生资质存疑,可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进行医生资质查询。”律师表示。
医美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将进一步推动乱像的整治步伐,同时消费者教育也势在必行,消费之前先对机构、医生、产品进行查询,并了解最新的监管信息,有利于进一步规避风险,健康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