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40年40人」之二十九:39年扮美通州人 魏金芝一家三代人的“四美帝国”(四美帝國二十九)
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当代史上最特殊的一群人,而从通县到通州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也曾有他们无数平凡的脚印。北青社区报通州分社寻找了40名在各领域用青春见证改革的一代人,在走向新时代的路上,他们辗转过也斑斓过,记录过也瞭望过。40年沧桑巨变,40首青春之歌:我们见识了改革开放的滔滔浪花,今天,也来听听它的涓涓细流。
亚麻色的头发,紧致的皮肤,但看外表很难猜出魏金芝的年龄,她笑称,“这是个猜不出年龄的时代,整形技术不仅仅帮我留驻青春,我和儿子出去,别人以为是姐弟。”
四美国际现任总经理魏金芝回忆,“从1979年我父亲开第一家理发店到现在的四美企业,改革开放40年,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太多太多的改变,我是切切实实的受益者。”现如今,她的孩子加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从剪发到企业管理者 一剪一推成就女企业家
90年代魏金芝
从最早的一间小瓦房理发店,到如今拥有近30家中高端美容美发综合店面和一家三千多平米专业医疗整形机构,改革开放40年,魏金芝和四美国际一同成长,现如今四美国际是一家集教育培训、产品销售和美业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
1979年魏源先生从王府井四联美发店退休后,回通州老家开创了自营品牌店“四美理发店”,四美国际的名字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四美”取字四联理发的“四”,四联美白的“美”,魏源把老国营店四联美发的手艺和匠人精神带到了四美。
1985年,魏源的女儿魏金芝毕业后来到四美理发店,她回忆,“别看我是老板的女儿,一点“特权”也没有享受到,从学徒做起,洗头发,打扫卫生,跟着师傅学手艺,稍有失误,会被师傅严厉惩戒。”那时候学徒到出师要三年,因为工具可实现功能少,就需要理发师的基本功扎实,现如今一个电动的推子就可以实现理寸头的标准。
改革开放前,理发店基本上就是剪剪头发,到了80年代会有明显的变化,烫头发的多了起来,那时候卷越多越时髦,长头发梳辫子的姑娘烫大卷发,走在街上是时尚的代表。
1991年史长清进入美发行业带来了大变革,“四美理发店”第二代掌门人史长清、魏金芝开始从单一的美发经营领域迈向新兴的美容业务领域。
四十年三代人 通州美业企业创辉煌
90年代染头发的开始多了起来,大家开始尝试不同颜色的发色,同时对皮肤护理意识也有提升,理发店开始增设生活美容业务。爱美的女士在染发烫发之余,还会按按摩、敷敷面膜、做做清洁保养。 “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把做美容当作一个很害羞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声张,都是偷偷地做”魏金芝回忆。
魏金芝说,“我先生加入四美,给整个企业带来了大变革,我们店面增加了,规模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美发领域发展到美容领域。”
90年代生活美容
现今美容环境
2000年后人们对美的追求有明显的变化,接受度也逐步提升。从之前可能逢年过节才染发烫发,到随时去染烫洗发,医疗整形也走进爱美人士的世界。那时整形手术的风向吹进国内,但是人们眼中整形是“见不得光”的事。
魏金芝回忆到,“那会大家都害怕,我就先尝试,我的第一个大的整形手术是脂肪填充,面部填充完以后做的眼袋,做了七八项的,敢在自己的脸上动刀,让客人看到真实的效果,逐渐开始接受。”从不接受到认识,到主动找到美容机构,人们对待美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整形市场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魏金芝告诉,美容领域的新产品她都会最先尝试,一方面是用实际行动展现给顾客看,另一方面是经过严格考察对项目有信心。
2000年至2009年四美国际进入大踏步的发展阶段,正式进入医美领域,并在此期间迅速壮大团队,一跃发展成,拥有几十家连锁门店,在通州区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美容美发连锁机构,成为通州区本土知名品牌之一。
2016年四美国际作为行业领先者,成功实行股份制改革,标志着四美国际开启了企业经营的新篇章。如今魏金芝的儿子魏铭希从国外留学归来,加入四美国际,运用大数据管理模式和国际眼光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新的经营模式,创新的管理理念,让四美国际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美业连锁企业。四美的企业愿景“创百年企业,开千家连锁”,这预示着四美国际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文/北青社区报 徐清
图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