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顺满分作文攻略:未成曲调先有情——凤头开头(開頭文章考生)

本文为杨克顺教授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就好比提琴家演奏前上弦,歌唱家起唱前定调,如果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作文的开头同样决定着文章成败的大体走势。尤其是考场作文,好的文章开头或给阅卷老师以先声夺人的震撼力,或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和欲望,甚至给考生带来“给你高分没商量”的意外惊喜。
考场作文开头要求

古人写文章讲究 “凤头、猪肚、豹尾”。这里的“凤头”就是对文章开头的要求,即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有神。就如皇冠上的明珠,靓丽醒目,璀璨夺人。
(一)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开宗明义意思是指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始就要点明主题。梁启超先生曾说:“文章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才易动人。”因此,文章的首句或者开头几句话就要直奔主题,摆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全文的中心。
(二)文字简约
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语言要简洁,内容要短小精悍,不冗长,不啰嗦,不拖泥带水。
(三)富有文采
文章开头就要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给人以美感,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
考场作文开头技巧点拨及例说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又称单刀直入法。是指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地点明写作主题。即在文章开始部分直接以片言明旨,亮明自己要说的问题,表达的观点,或抒发的情感。
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一文的开篇中写道: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文章开头以寥寥数语,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
二、妙用修辞法
清人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若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精心雕琢“凤头”,既能扮靓开头,起到“雏凤点头,一鸣惊人”的艺术效果,又能彰显考生闪亮的文采。
如“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2000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开篇点题,比喻形象,令人深思。
再如“大厦能巍然屹立,是因为有房梁的支撑,常识便是生活的支柱;航船能乘风破浪,是因为有方向盘指引方向,常识便是生活的方向盘;列车能奔驰千里,是因为有轨道的导引,常识便是生命的轨道。”(2009年广东卷满分作文《常识》)
巧用排比,开篇明旨,语言富有动感与气势。
又如2010年高考湖北满分作文《点燃幻想之灯》的开头:
是谁在积灰已久的书卷边,用微光拂去尘埃?是谁在幽暗昏惑的旅途上,用光明扫除退缩?是谁在平静无奇的大脑中,用光线掀起波涛?
是幻想的灯盏,指引着我们走出茫漠与昏惑,带领着我由尘世走入天堂。
开端围绕“点亮一盏幻想的灯盏,让生活的空白处常见丰盈,于生命的坍缩处,流淌出希望的辉光”的主题,巧用设问,造成悬念,开启思绪,突出主题。
三、经典移植法
经典移植意思是直接把与表现主旨相关或相近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流行歌曲、诗文名句等直接移植到文章的开头,以突出表现主旨的一种开头方法。这样,既能增强文章开篇的气势和文学色彩又能使文章观点鲜明、哲理深刻。
如2007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蔷薇.故乡》:“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引用名言点明题意,在哲理中展开行文,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再如2008年春季高考满分作文《细微深处》的开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传诵千古的诗篇在细微深处传达出那腔思乡情怀。(2008年高考上海春招卷优秀作文)
考生开头直接移植唐朝诗人张籍《秋风秋雨秋煞人》这首以描写细节来抒发乡情的诗歌,引出了题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艺术色彩。
四、巧用题记法
题记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它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能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如2007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爱之碍》的题记:
“有些爱,存于世间本来就多余,貌似苦苦执着,终究只是一种障碍。是谁折断了天使的翅膀,让他缺少了飞翔的美丽。是爱,是爱,不经意间,爱已经成碍。---题记”
考生以题记直接点题,表明观点,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不恰当的关爱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五、直接释题法
直接释题法是指直接对作文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作文题目的内涵及外延进行阐释,直接切入主题的一种开篇方法。
如2005年高考全国II卷满分作文《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一文开头: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而这个关系并不能决定价值。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考生直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阐述文章题目,三言两语道破题旨,让读者对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一目了然。
六、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指考生在作文的开头通过设问、反问或倒叙等方式故意设置疑团,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阅读期待。巧妙的悬念设置可以使文章产生挡不住的诱惑,让阅卷者欲罢不能,不读不快。
如200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一文开篇中写道: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
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考生在开头设置悬念,即凸显主旨,又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创设情境法
著名语文学家夏沔尊先生曾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时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创设情境法就是围绕文章主题截取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或片段,或者设置一个问题作为文章的开头,以此渲染、烘托气氛,引起读者注意,并专心阅读下文。
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满分作文《国殇之后,唯有坚强》一文开篇写道:
北纬31度,东经103.4度,汶川,一个全国人大都不熟悉的地名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5月12日,原本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孩子们正坐在课桌前,商店老板们正在纳客,出租车司机驾驶着车辆,做工的、种田的、炒股论经的、开会筹划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常态。
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震垮了四川汶川,也摇动了半个亚洲。
这一刻,山崩地陷,江河呜咽。
考生开篇创设情境,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来临前的常态生活和地震袭来那一刻的地动山摇、山崩地陷进行了对照性的描述,既让人有如亲临其境之感,同时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八、借景传情法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开头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开头打造一种意境,融情入景,借景传情,可拨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引领读者自觉走入你所营造的情感氛围。
如2005年高考全国II卷满分作文《枯叶与落红》一文开头:
“大风起兮云飞扬”,深秋一路放歌,来到了一片树林。枯叶正在泛黄,摇摇欲坠,经歌风一震,便都化为蝴蝶飘向了四面八方。
考生以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绿意不在、枯叶飘落的感伤,铺垫下文,引出了下文枯叶与落红间的对话,展示了考生的文化底蕴,打造了文章亮点。
九、寓言故事法
以简明的语言创编或引用暗合文章主题的寓言、童话或故事作为文章的开头,不仅有自然引出题旨之妙,而且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佳作《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的开头:
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送了回去。
终于儿子去当兵了。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
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
”
考生巧妙地以故事开头,自然引出题旨,使读者倍感新鲜、有趣。
十、续接话题法
话题作文为了引出话题,常常给出一个发人警醒或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作引子,考生可以以话题材料中的故事结尾为凭借,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以此打造文章的开头,使文章与话题材料自然对接,从而有效诠释话题。这种方法一般仅用于写寓言、童话或故事新编等文体的作文。
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寻找丢失的“诚信”》开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过后,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悠闲的乌龟在水里闲荡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昏了过去。等它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多了一个背囊,上面写着“诚信”两个金色大字。
考生以试题材料中的故事结尾“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为续接点,通过合理的想象编写了一个以乌龟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全文大意是写这只恪守诚信的乌龟为了寻找失主,历尽艰辛最终找到了已成为某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年轻人”,然而乌龟却成了董事长餐桌上的佳肴。荒诞不经的情节,盎然的情趣,令人拍案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