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佛山何以晋级“特大城市”俱乐部 | 新京智库(城市人口萬人)
珠三角的几座城市,近日又广受关注。
不过,这次,不是当红的深圳、广州,而是两个地级市东莞、佛山。
在国家统计局于近日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中,除了广州、深圳当仁不让在7个超大城市中占据两席外,东莞、佛山入列14个特大城市。
其中,东莞以城区常住人口956万位居14个特大城市榜眼(第二),佛山以城区常住人口854万位居第五。
扎实的经济和产业实力是人口的支撑
在众多省会、副省级等“大佬级”城市中,东莞和佛山以地级市晋升为特大城市,这背后是以两地扎实的经济和产业实力为支撑的。
近年的经济成绩,就是有力的证明。
在最近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城市GDP中,东莞以5000.1亿元、同比增长12%的成绩,为实现万亿元GDP打下扎实基础;佛山,达到5474.12亿元,同比增速17.3%。
两地的经济增长可圈可点。
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为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
数十年来,大量的适龄劳动力涌入东莞和佛山,使其享受了丰厚的人口红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全市常住人口1046万人,比2010年的822万人增加了224.6万人。15-59岁人口占到总人口比重的81.41%,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仅5.47%;佛山全市常住人口949.8万人,比2010年增加230万人。15-59岁人口占比为74.37%,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10.52%。
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59岁的人口红利在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中位列第一、第四。
这两个地级市,以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范式,在粤港澳大湾区,争鲜斗艳、比翼齐飞,成功迈进了超大城市的行列中,也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流入。
东莞:“世界工厂”升级的模范生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富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沿着河流而建。
河流既是主要的贸易路线,又是迁徙的自然障碍。河流,也为东莞成为全球主经济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打下了地理基础。
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东莞是久负盛名的“世界工厂”,其一度被看作全球经济的体温计。
作为地市级的东莞,能够跻身全国特大城市之列,有这样一些“独特性”:
独特的区位优势。东莞位于珠江东岸,濒临珠江出海口,西北接广州,南接深圳,东北接惠州,与广州的港口和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一体化,也是深圳都市圈的城市之一,享受着广州和深圳的双重加持。
东莞的夜晚,人们在跳广场舞。新京报 王嘉宁 摄
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在东莞,人们很少会遭遇“排外感”。以海洋性文明塑形的东莞,有着开放、包容的氛围,以及敢闯敢干的精神。
祖籍东莞的约120万港澳同胞、30万海外侨胞,让东莞在人口的移动和迁徙中练就了开放和包容。
近年来,人口大量涌入东莞,与其开放务实和不排外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营商环境。东莞外资、私营经济高度发达,与其良好的营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东莞通过自身的侨乡等内生优势,以及比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有效地接入了国际产业生态网络。
东莞是开放体系的受益者,对全球经济环境也非常敏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东莞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全球同此凉热”,其受冲击程度令人不忍卒“睹”。
随后,东莞历经了大约十年的“卧薪尝胆”,加速转型,凭借数十年沉淀下来的完备的制造产业链,没有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中掉队,而且,在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塑造出强大而成熟的制造产业链。
当前,东莞孕育出了多个享誉全球的本地品牌,如OPPO、vivo、徐福记、都市丽人等,让东莞在人们心目中焕然一新。
那个曾经“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如今已是既可以进行ODM(原始设计制造)设计,满足出口需求,又能迅速捕捉终端市场的多面手。
东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印证了人们奋斗的目的不是迁移,而是定居。
一大批本土制造品牌的异军突起,让东莞汇聚了一批生产型和消费型服务业。
这些服务业,如同城市和人口的黏合剂,使得大量就业人口来到这里定居,从而也使东莞由曾经的人口驿站变成了如今的安居乐业的家园。
佛山:接地气的民营经济骄子
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东省第三个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2021年9月,位于佛山市和江门市交界处的广州南沙港铁路跨西江特大斜拉桥。新华社 刘大伟 摄
佛山能够跻身全国特大城市之列,与东莞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比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与广州共同构建成“广佛都市圈”。
素来,佛山就享受千年商埠广州的辐射力,有广“商”佛“厂”的合作根基。
与东莞一样,佛山也属海洋性文化范畴,秉承粤文化的开放包容,同样也是著名的侨乡。
目前,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40余万人,旅外侨胞达240余万人。
与东莞的不同之处,佛山主要反映在经济发展路径上。
佛山是经济全球化融合本地化发展的典范。
很多人认为佛山是传统制造业代名词,走不出广州的光环,没有名字响亮的高科技企业。这实际上忽视了城市的比邻与共存关系。佛山深厚的产业基础,并不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在家用电器、五金、卫浴、陶瓷等领域做到了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高度。
目前,佛山的很多行业正在数字化升级,一些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含量高而实用。
佛山的踏实和开放,让其与众不同。
佛山最大的城市特质,是孕育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民营企业,拥有45家上市公司,囊括了吃穿住用行等领域。
这些企业务实而优秀,已经全方位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朴实到被消费者视为理所当然。
近年来,佛山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佛山经济的新亮点。
一大批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接地气地支撑着佛山经济的转型升级。
佛山一步行街。图/unsplash
扎实的经济实力,务实的创业精神,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来此发展,也让佛山顺利跻身于全国14个特大城市之列。
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需看到的是,东莞和佛山,虽然跻身特大城市,但在全球主经济网络中尚处浅层链接,经济的可承载能力和负重能力仍相对不足。
如何提升自身的经济承载能力,是东莞和佛山从优秀到卓越必须克服的一大课题。
毕竟,当前,包括东莞、佛山在内的整个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密度已经不低了,但相比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珠三角一些城市的经济大而不强,人口的持续涌入正在使当地经济承压加大。
同时,特大城市也容易染上“大城市病”,这不仅反映在城市设施建设方面,还表现在宽容和开放性的降低。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东莞和佛山如何在其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从优秀到卓越,需要在城市治理、产业布局等方面认真思索。
特约撰稿人 | 刘晓忠( 财经专栏作者,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吴兴发
联系我们:邮箱 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微信 ucas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