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的力量:夜雨与山林(孩子力量山林)
婆婆住院了,孩子身体也不好,我发现自己经常会陷入无助当中。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试图让自己去活在当下的那个"临在"里。有片刻的光,可以使我远离生活的苦。
何谓修行呢?想必就是那一个个当下的“临在”吧。
所以呢,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减压的话题。简单,随性。
上篇文章末尾我提到了徒步。其实,于我而言,有几样固定的减压方式:听雨冥想,瑜伽,阅读和徒步。现在还多了一样:写作。
是的,就是写作,我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今天想先来聊聊夜雨与山林。
记得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偶然接触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夜雨诗意》。
“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就是这一句,把我的心俘获了。那时正值青春期的懵懂,突然发现文字竟然可以这么有力量,这么美!
后来,我买了余秋雨先生的全套文集,甚至包括一本《冰河》,这本不是散文随笔,而是小说。算是我爱屋及乌吧。
虽然,后来我更喜欢林清玄先生写的散文,不过这是后话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是一种启蒙,抚慰了我20年的光阴。现在甚至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到只要是下雨天,我除了安静地享受之外,基本不会有别的情绪。
万物都在雨中归于沉静,那是一种自然的充满疗愈的场域。
所以,每一场雨,尤其是夜雨,总是在提醒我要疗愈自己了。“不要着急,不要焦虑”,像是一个老朋友的问候!
昨晚,我所在的城市又下雨了。所以,我也把这个问候带给屏幕前看着我的文字的你们。希望给你们也带去疗愈的力量!
再来讲讲山林吧!
于我而言,大自然给我的太多了。静有“静”的力量,动有“动”的收获。
“动”自然不必多说,徒步的乐趣想必有过体验的人都懂。
今天,我想先来说说“静”的力量!
生活总是充满了琐碎和无奈。我们也经常抽不出时间去享受一场奔跑或者山林间的徒步,做不到无时无刻地觉察。那么,我也渐渐学会了忙里偷闲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去疗愈自我......
还记得几年前,我送孩子在植物园里写生画画。那时还没有二宝,但我平常的时间依然是掰指头算的。所以每次送孩子去画画,都是我非常兴奋的时候。毕竟那是多么难得的清闲时光啊!
在这偷得的浮生半日里,我经常会利用这段时间,抽空用手机放一首α脑波音乐配合半小时的冥想,然后静静地去感受身边的事物。
有时候,我会漫无目的地走一走。而有时候呢,甚至是一动不动,就坐在一处安静的地方,去感受风声,听鸟叫,闻花草香......
一次,孩子在公园写生 ,而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公园里的一大片植物,麦冬,芍药,蔓长春花,白三叶草,还有鸢尾,樱花和杜仲......
4月初的时候,我和孩子发现了公园里的麦冬,它的小蓝果藏得很深。拿在手里对着太阳看的时候,感觉它就像一颗蓝宝石。那时候樱花正开得绚烂。一转眼4月中旬了,我发现樱花已经凋谢了,可是那个深藏的麦冬果,还是蓝得好看。
而杜仲呢?它的果子是绿色的小颗.《神农本草经》说它是药中的上品。
这个简单的小小的发现却让我兴奋了半天。
等到孩子下课之后,我和他一起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一介绍了我的新发现。孩子和我一样,也为认识了这么些植物而兴奋不已,好像忘了前一天他有多奔忙。
那一刻,他似乎忘了,前一天晚上9点多上完兴趣班回到家,饿得吃了一个包子和烧卖,却因吃撑了睡不着而继续学习的苦;
也好像忘记了英语没练好被批评得流眼泪,为了平复情绪转而弹会钢琴(实际上是另一种学习)然后继续练习读英文的苦。
其实,苦和甜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甚至在修行人的眼中可以是无差别的。
像这些植物和花一样。
我们以为它们一直是静静的,仿佛我们不去看,它们就不存在一样。可是事实上呢?它们也是热烈的。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不用谁去注视,其中的酸甜苦辣咸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只需要细细去品味,然后在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让它们归于沉寂。
然后,还有的然后,就又是新的一天…
后来,我时常回忆起和孩子在公园的这个场景。也会提醒自己去保持那份难得的觉察之心,简单却满足!
这,也是“静”的疗愈力量!
写在最后
我的师姐曾告诉我:“安住当下,静生慧”。修行不在山林,而在市井中。
每一个当下,换个角度去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它们都能带给我们感动和疗愈。
幸福,从来都不是向外求来的,而是源自一颗丰盈的心。
你,本自具足!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和在看。
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们,邀请他们一起来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