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十里红妆”_乡愁浓浓(寧海紅妝鄉愁)
“十里红妆”是旧时浙东地区特有的结婚礼俗,当地女子出嫁,都要带上精心打造的红漆嫁妆,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随后,组成一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号称“十里红妆”。2008年,“十里红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是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继宁波博物馆之后又与宁波结合的新作,历时六年。主体博物馆规划用地23101平方米,约34.65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建设投资约2.2亿元,2012-2018年建成。
竹林幽幽,异石辅水,层层叠叠。运用当地废弃的砖、瓦、石,以及竹席、木材,与现代的玻璃、钢进行对比。王澍标志性的“瓦爿墙”、江南特色的竹片清水混凝土墙编织其中。
旧时宁绍地区大户嫁女,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华美富丽的花轿、红漆贴金的家具器物、精巧细致的女红作品,流光溢彩、喜庆繁华。自南宋以来,宁海就有盛妆嫁女的习俗。因南宋建都杭州,人口剧增导致土地成为竞争焦点,联姻成为竞争手段,嫁资成为筹码,由此促成了奇特的十里红妆婚俗。明清时期,由于海运发达,商业繁荣,当地物质生活曾经非常富庶,奢华的红妆婚俗达到了全盛阶段。
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座传统婚嫁文化的宝库,明清时期富家小姐的生活空间完全展示在观众面前,这里有金碧辉煌的“万工轿”和“千工床”。
“千工床”又称拔步床、踏步床,其床前部称为“拔步”,是床沿前的小平台,拔步前有挂面,设雕花柱架、挂落、倚栏、飘檐花罩,上有卷蓬顶,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左边安放马桶箱,后半部为卧床。床的三面围着可拆装的雕刻板或彩绘屏风,初看,像是一个缩小的戏台。床体现了古代“一生做人,半世在床”的传统理念。
婚床是婚房的中心。 朱金婚床的制作非常复杂,不仅精工细雕,还选用了朱砂、黄金、青金石、水银、黛绿、琉璃、贝壳、生漆等名贵天然材料加以装饰。前帐雕刻异常繁缛,运用浮雕、堆塑、贴贝、勾漆、描金等工艺,装饰以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等题材,表达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等美好愿望。
花轿则是明媒正娶的象征,朱漆为底,采用透雕、浮雕、贴金、涂银等工艺,一身喜气。民间有“八抬大轿抬过来,十里红妆嫁过来”之说。
博物馆采用场景布展和藏品归类布展相结合,有嫁妆场景,有木桶房、绣房、闺房、书房、婚房、妾房和百床风情等展厅。
展馆中的木桶是“十里红妆”最有特色的品种,有米桶、水桶、茶壶桶、果桶、梳头桶、首饰桶、讨奶桶、洗脚桶、马桶、子孙桶等等,桶是红妆中最丰富的品种,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桶体朱红透亮,造型千姿百态,雕刻精美,饰金错银,线条变化富有女性韵律,洋溢着女性特有的气息,最能表现女性个性,直接体现女性审美情趣的家具。
展厅中有形式各异的箱,有杠箱、银箱、百宝箱、皮箱、首饰箱、大箱笼、小红箱、竹箱,还有梳头箱、梳妆箱等等;此外,竹编也是红妆中内容丰富的器物,有担篮、套篮、提篮、菜篮、饭篮、针线箩等。
泥金彩漆,被誉为“十里红妆”中的“爱马仕”。作为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泥金彩漆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现在宁波范围内仅在宁海有几位民间艺人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红妆系列家具也是精雕细琢的民间艺术精品。红妆器物一般朱漆贴金雕花,家具器皿往往采用朱砂为色料,黄金点缀,旧有“一两黄金三两朱”之说,辉煌绚丽至极。红妆制作工艺极其繁缛,首先是选料,然后干燥,再定样,当地工匠运用锯、刨、凿等专用工具,采用框架、板等构件,利用榫卯结构固定。床屏和柜上雕刻有《西厢记》、《红楼梦》、《拾玉镯》等浪漫爱情故事的连环画。红妆器物选材考究,工艺精湛,民间有“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之说。
十里红妆集中了小木制作、雕刻匠作、漆作、桶作、竹作、铜作、锡作等民间匠作,运用了雕刻、镶嵌、描金、勾漆、填彩等制作手法和技艺,是江南民间手工技艺的集中展示,其精美的女红充分显示了旧时女性的聪明才智,花轿展示了女性在婚礼中的重要地位,家具雕 彩体现了喜庆吉祥色彩,马桶等内房用品则寓含了传宗接代的旧时习俗。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浙江东南沿海乃至江南地区千百年传承的人生礼俗的缩影,其部分传统礼仪至今在宁海乡镇仍有传承。当地村村依然有出租杠箱的专业户,有出租结婚花轿的经营者,马桶仍然保留了早年的造型和装饰图案。而红棉被、红祭盘、红板箱、红大柜、红鸡蛋、红枕头、火炉、油灯等嫁妆,仍是现代嫁妆中必备的物品。
摄影: 雪清尘
编辑: 雪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