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哺光仪可以缩短眼轴降低近视_是真的吗?有没有副作用?(近視縮短晶狀體)
想知道这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哺光仪的工作原理!
哺光仪它可以模拟太阳光中对人体有益、特定波长与特定光束的光波,国内的哺光仪其波长大概在650纳米左右,是一种安全的半导体激光,是自然日光中的成分之一,这种光波可以改善眼底血液循环,激活黄斑区细胞再生,提升视锥细胞灵敏度,促进脉络膜增厚,提升巩膜含氧量,从而达到控制眼轴增长、防控近视的目的。
说白了,哺光仪可以对视网膜后极部进行光营养补给,从而解决青少年儿童户外活动少、光照不足的问题。
一、想法是很好,但是实际真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从目前的患者统计以及以往的文献资料来看,哺光仪对短期内的近视防控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就长远效果与安全性而言,学界仍然没有定论,可以说目前大家对哺光仪都只是一种尝试性地使用。
就其工作原理来看,我认为即便它能精准模拟日光光波,哺光仪还是不能替代阳光对眼睛的的作用。
为什么呢?
要知道,眼睛的调节能力是通过睫状肌、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三个组织来共同实现的。当眼睛看远处时,睫状肌会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绷紧,晶状体被拉得扁平,折射能力就变弱。如下图:
当眼睛看近处时,睫状肌就会收缩,晶状体悬韧带逐渐放松,晶状体由于其固有的特性会变为球形,折射能力就变强,近处的物体便可投射到视网膜上。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在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享明媚的自然光照,一方面,户外视野开阔,远望可以放松睫状肌,让眼睛充分休息,一方面,自然光照有明暗的变化,眼睛为了适应亮度的变化,瞳孔会无意识调节大小来控制光通量,瞳孔的运动也同时带动睫状肌与晶状体运动,形成视光系统三联动,使眼睛的视光系统不易凝固而退化,从而达到增强调节力,预防、控制近视的目的。
阳光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哺光仪只能达到日光的某些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全面。
二、哺光仪能让眼轴缩短,是真的可以让降低近视度数吗?
很多让孩子用过或是正在使用哺光仪的家长们会发现,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眼轴缩短了。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近视可逆了?真的有神器可以降低近视度数了吗?
当然不是!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眼轴的测量,我们的眼轴长度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呢?
一般来说,眼轴长度是指眼球的前表面到巩膜的距离,但因为巩膜不透明,所以我们测到的是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
眼轴的长度计算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如果使用了哺光仪,按照其作用原理,在使用期内眼底供血充足,会出现一过性的脉络膜增厚,增厚的脉络膜会对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造成向内推压,相应地,我们测量眼轴的时候就会发现眼轴有所缩短。
脉络膜是一个血管层,它的增厚其实是血管的充血,血管内的血红蛋白数量增多,携氧量就上去了,巩膜供氧也会增加,这对近视控制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但是,我前面也说了脉络膜增厚它是一过性的,也就是说脉络膜血管层的血流增加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态,脉络膜只是暂时地增厚,所以眼轴的缩短也只是暂时性的缩短,如果停止使用哺光仪,眼轴很快就会恢复如常。
所以,家长们不要过于迷信哺光仪,也不要抱着“降低近视度数”的希望去使用哺光仪。
三、哪些人可以使用哺光仪呢?
1、近视度数最好不要超过600度
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就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未来可能会有黄边病变的可能。哺光仪的光波,对有黄斑病变的人来说,有加重病变的可能性。
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不适合使用哺光仪
2、户外活动特别少的孩子
说白了,哺光仪就是模拟太阳光对人眼的作用,如果生活中孩子能够正常地进行户外活动,每天都能沐浴阳光,那就没必要再用哺光仪了。
3、能够理性使用,不要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仪器。
哺光仪对近视防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建议大家长期使用,因为其长远的安全性还有待考量。
而且,防控近视的根本还是在减少用眼,所以能够减少用眼的就尽量减少,不要因为使用了哺光仪,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挥霍”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