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7岁_在街头用线刮脸美容30年_一次收费20元(刮臉修面街頭)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方玉莲,现年57岁,来自南宁良庆区那陈镇农村。现在广西南宁市五一路一处人行道的空地摆摊和一些妇女在帮顾客做壮族传统的“修面”美容生意。主要是将眉毛修成美眉,修容之后的脸面光洁而又富弹性,令人感到精神焕发。古时,有些地方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表示已婚。
在广西南宁,许多成年女性都喜欢去街头修容扮靓,这种老手艺在广西本地被称作“修容”、“修面”、“开脸”或者“揽面毛”、“刮脸”,是壮族民间流传了近千年的一种古老美容术。修面仅用两根线(一根粗一根细)就能将脸部、颈部细小的汗毛绞掉,通常修容师会先给擦上雪白的鸳鸯粉,再把棉线拉成夹子状,用力依次在额、颊、唇周反复绞夹。
这位阿姨就居住在附近,是我的老顾客,阿姨每个月都会来我这里修一次面容。“修面之后人就特别精神,并且好洗脸,也好化妆,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阿姨介绍。
在广西首府南宁,街头巷尾都分布有许多的修面摊点,有的隐在菜市当中,有的摆在屋檐下,还有的是三五成群相熟的妇女合起来租下一个不宽的门面。
修面时,我都是用嘴巴咬着棉纱绳的一端,双手四指一松一紧地在客人涂有鸳鸯粉的脸庞、耳畔、脖颈间上下翻飞,大概过了30分钟,客人脸上的粗汗毛基本就被清理干净了。
这些街头的修面摊位,通常每位修容师的“家当”都只有两张板凳、一个装什物的老藤篮、几捆红白纱线……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摊”,却能引来连续不断的回头女客。
平时大家喜欢叫我方姐,在南宁城里摆摊做修面生意已经有30年时间,如今在五一路已经有近20年。快过年了,现在给人做一次“修面”收费20元,平时收费10元钱,每天接待四五个客人,给客人做一次“修面”需要30分钟,每个月的收入大约在一千五百块钱。
南宁城市中的许多道路都被南宁人称为“修容一条路”,在美容院和护肤品还未兴盛的年代,许多爱美的南宁姑娘成群结队来到路边修容。
我在南宁是租房,房租一个月300元。现在每天早上9点钟出摊,晚上5点多就收摊了。以前没有饭吃,见人家做就跟人家学,没有工作,就来南宁摆摊做修面的生意,刚开始的时候做一次“修面”只有2块钱。在农村,结婚那天就开始开脸了,这是农村的风俗。
据了解,古时候女子出嫁,事先要择日请人修容。因是人生头一回,故又称作“开脸”。在以前新娘子出嫁之前必须在家中“开脸”或到了男方家进门后“开脸”,是一种传统的“成人仪式”,并且还有“修容择在寅时,簪花择在卯时”的说法。
开脸是传统婚姻礼仪之一,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古代女子开面,是在上头前三日进行。近代则有在婚礼前与上头同时进行的,也有在结婚当天下午或晚上进行的,还有在婚后第二天清晨或上午进行的。
而修容者又必须是多由父母儿女齐全的全福人或新娘的妯娌开面,比起今天要更为讲究。后来,不是新娘子的女子也兴起“开脸”,“开脸”的好处除了可以脱毛之外,还具有按摩脸部皮肤、刺激血液循环的功效。皮肤因此显得更光滑、细嫩。
有一种关于开脸起源的传说:说隋炀帝滥抢民女,于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的女儿的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
关于“开脸”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比如河北、江西、广西,都有妇女开脸的习俗。这种古老的美容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慢慢开始出现在集市中,妇女们可在赶集的同时美颜一番,这也是至今修容摊点习惯在菜市场附近“扎根”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姑娘结婚前夕梳妆打扮已由化妆师、美容师取代了,发式多种多样。上了年纪的女性,隔段时间便互相绞脸,以换得容光焕发。时至今日,会此技者寥寥。但在美容盛行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