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这部由92岁大爷主演的电影_却获得了豆瓣9.1分的评价(大爺剃頭這部)
《剃头匠》是由哈斯朝鲁执导,靖奎领衔主演的中国影片。该片讲述了北京胡同里一个90多岁的老剃头匠--敬大爷,如何安度晚年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主演—靖奎即靖大爷,是世界上最年长的非专业演员,拍这部电影时靖大爷已经92岁了。启用这么一个年纪大,又非专业的主演,本身就是很大的风险。再加上故事本身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很难想象这部电影能够进入观众的视野。
靖大爷本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没有好看的演员,也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看似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作品,却获得了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第5届印度浦那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等多项大奖。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1分。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是什么让这部剧情平平淡淡的电影,如此受欢迎的呢?
1 靖大爷的生活态度让人敬佩靖大爷,民国二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在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等,四书五经都念完了。但是他不是读书的料,学文不得,转而学武。可惜武术和唱戏也没学成,最终学了剃头,这一剃就是几十年。
九十多岁的他伺候过不少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傅作义、梅兰芳等当时大有名气的人都曾是他的顾客,但是在他眼里这些大明星和街坊邻居一样,没什么区别,都是他的客人。靖大爷说:不论是穷的、有钱的,做官的,对顾客我都一视同仁。因为有着一视同仁的生活态度,靖大爷收获了许多顾客的心,即便已经80多岁,也依然有人找他剃头。靖大爷对待每一个顾客也都非常地认真,给客人剃头时,每一个小细节都不会放过,一定要给客人整得舒舒服服心里才安心。
不因自己服务过名人而借此炫耀,不会因为顾客是普通人就区别对待。这是靖大爷让人敬佩的第一个生活态度,即一视同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靖大爷每天晚上9点会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衣兜里随时放着一把小木梳,尽管头发全白,他也会把自己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去给"老米"剃头时,看到"老米"精神萎靡,不愿意出门。靖大爷"数落"他:别静躺着,得活动,到外面溜溜弯儿。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别招人家讨厌,没人看你就没人看你,别显得自个窝囊。临走时,他叮嘱"老米":换身新衣服,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要有尊严地活着,即使没人注意也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这是靖大爷让人敬佩的第二个生活态度。
除了"净"外,靖大爷身上还有另外一个"敬"— 敬业。这是靖大爷让人敬佩的第三个生活态度。
靖大爷在日历上做满了标记,老主顾们需要剃头的日子他都一丝不苟地记在了日历上。尽管时代变迁,已经没几个人会给客人上门服务了。但他依旧会在规定的日子,骑着三轮车去客人家里给人剃头。干他这行的,讲究的就是上门服务。靖大爷坚守了一辈子,从没坏过规矩。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第四个让人敬佩的生活态度是靖大爷面对死亡的豁达与从容,这也是影片中人们讨论得最多的部分。人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活要讲究个活法,死也要讲究个死法。面对死亡,靖大爷从不畏惧,他一边观察老主顾们的生活,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后事,想着怎样可以死的体面一点。
靖大爷对死亡要求也很简单,他只希望自己走得干干净净,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于是,他自己去照相馆拍了遗照,买了寿衣,还给自己录了生平简介。虽然最后录制生平简介的磁带被猫扯坏了,靖大爷也只是坐在床边,静静的看着小猫玩弄完着磁带,什么也没有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或许就是靖大爷面对死亡的态度吧。安安静静也干干净净,无比坦然,不怒不悲也无喜无忧。靖大爷那豁达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对死亡从容而豁达的态度真令人折服。
2 古老的技艺和文化让人怀念《剃头匠》里展现的是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生活,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看这部电影,我们总是能联想到小时候。比如:古老的四合院、北京的胡同文化、老张家的爆肚、靖大爷剃头的手艺以及家里永远慢了5分钟的古钟......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事物都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逐渐消失了。
张大爷说:“做爆肚生意的百年老店,全北京剩下没几家了,政府要拆,我也没办法。”
张大爷的中华老字号爆肚店,其命运就跟即将拆迁的房子一样悲惨又无奈。尽管张大爷很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可到了孙子那一代,孙子坚持要学画画,对这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完全提不起兴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与之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是靖大爷剃头的手艺,如今拥有这样手艺的人也已经不多了。靖大爷剃头是一门老门手艺,包括理发、剃头、刮脸、剪鼻须,最后抹一把热水脸。和发廊里的理发不一样,靖大爷这门手艺能给人提神、去火,甚至排毒。
有时候他也会免费给老主顾按摩,在他们年轻那会儿按摩还不叫按摩,叫放睡。放睡又叫五花锤,每一下都要敲到人的穴位上。穴位做得好的人,鼻涕眼泪都会被敲出来,身体也就舒坦了。一般只有老主顾才能享受到放睡,因为这是送的,送的就是交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靖大爷也已经不止是一个手艺人,他把剃头这件事当做是自己的生命在做,这是一代人的匠心,更是一个文化的缩影。如今,这些古老的技艺几乎已经消失了。和这些一起消失的还有靖大爷家里的老古钟和即将拆迁的房子。笨重的古钟会被轻便的电子表所替代;狭窄拥挤、交通不便的胡同也会被一栋栋宽敞明亮的高楼所取代。
城市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许多传承已久的技艺或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曾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许多人而言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它能让更多人记得,曾经,它存在过。透过它们,我们能够寻觅到祖辈们生活的印迹。如今,我们也只能在电影里感受到这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明了。但是《剃头匠》让我们重温了一遍那些即将消失的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无论是后代的传承还是新事物的冲击都牵动人心。人们之所以被《剃头匠》这部电影所感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怀念那些精湛的技艺和技艺里所传承的回忆。
3 真实朴质的镜头打动人心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拍摄,敬大爷本人在电影中出演了自己。电影展现的,就是敬大爷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一部传记性质的纪录片,这部电影真诚而质朴,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映射时代的变化发展,确实给人带来很多的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除了敬大爷和他身边老人的生活状态,这部片子还包括了更丰富的内容。比如:
新北京的建设和老胡同的拆迁,一建一拆是个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满大街噱头十足的发廊美容院与敬大爷一个皮箱走天下的对比,等等。这些导演都只是用镜头真实平淡得讲述着,却给观众们留下了反思的空间。
笨重的古钟、狭窄的胡同、还有斑驳的城墙... ... 这些安静而真实的画面,勾起了人们小时候的回忆。电影从始至终,都是以一幅幅平静而祥和的画面展现给观众。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引人注意的悬念,有的只是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真实的画面。
真实的东西是最有力量、最能打动人心的。导演宁瀛曾说过:"电影就是用镜头把生活解构了给人看,电影看得越多,越觉得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说得是多么切中要害。"
结语相对于我们熟悉的欧美大片来说,《剃头匠》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剧情平平淡淡,主角也不符合审美,甚至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但就是这样一部画面朴素的电影,赢得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好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从电影中得到了收获。
靖大爷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有所启示;消失的技艺和文化让我们怀念;真实而朴质的画面让我们感动。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希望你也能从这部电影中有所收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