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上海“娃娃大夫”走红_花10年治好上千只娃娃:太治愈了(玩偶娃娃大夫)
他在这里开设了一家独特的"诊所",而这个诊所的"医生",并不是专业的医生,而是一群孩子。
朱伯明的回忆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那时他还在研究院工作,常常到深夜。为了弥补对儿子小朱的亏欠,他买了一只小白熊给孩子。
小朱亲切地给它起名"明明",取自父亲名字朱伯明的最后一个字然而,朱伯明并不知道,在他无数个不在家的夜晚,正是这只小白熊陪伴着儿家度过孤独的时光。
很多年后,朱伯明看见小白熊又脏又破,心生丢弃之意,但儿子的强烈反应却让他感到事情并不简单。"你把我明明放哪儿了?!
"儿子焦急地询问。
这时朱伯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只玩偶早已成为了他的替身,在那些漫长的夜晚里,如同勇士一般守护着儿子的梦境。
这个发现让朱伯明心中充满愧疚,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之前疏忽了对儿子的陪伴,那么现在,为什么不成为其他人童年的守护者呢?
于是,退休后的朱伯明决定要为更多孩子守护梦境。在他的细心学习和努力下,学会了如何修复玩偶。他像工程师一般严谨地进行每一步操作,也如父亲一般温柔地对待每一个玩偶。
在他看来,每一个破损的玩偶都是一个需要被治愈的童年。
朱伯明的"诊所"名声大噪,各地破旧玩偶的主人纷纷前来。他们的目光满含期待,仿佛在说:"请你修好它,它充满我珍贵的回忆。
"遭遇这样的请求,朱伯明总是郑重其事地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说:没关系,让我来守护你们的梦吧。
走进朱伯明医生的"诊所",你一定会对这里的简陋感到惊讶。这座旧楼位于虹桥一处老工人新村里,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风格。
穿过狭窄的楼梯和昏暗的走廊,你会发现一个只有巴掌大的房间,这就是朱大夫的"手术室"。
房间四壁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中间摆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放置着一盏台灯,在昏暗的空间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就像沧月的温柔一样。
林林总总的桌上摆满了朱伯明的"医疗器械":大小镊子、方圆铁锤、游标量尺、针黹线布、钉、钳、锥、夹,每一件都是他精心修复玩偶的得力助手。
每当有"病人"到来,朱伯明都会认真地"望闻问切",检查玩偶的每个部位。他会轻轻抚摸玩偶,耐心地倾听每个玩偶背后的故事。
有一次,小刘带来了一只蓝色的玩偶,"这几个月他已经烂得很厉害了"小刘语气忧虑地说道。
朱伯明接过小熊,轻轻触碰它的背部,仿佛在安抚一个受伤的孩子。"眼睛这一圈黑线可以拆掉吗?"他询问道。"千万别拆!
"小刘坚决地回应,"这是我奶奶缝的。
"她从相册中翻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上面是一个满脸笑容、满眼都是光的短发小女孩,怀里抱着一只小熊"他是买奶粉的赠品,却陪了我24年"小刘解释道,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朱伯明理解地点点头。他在这个小空间里见证过许多类似的故事,每位来这里的玩偶都代表主人最珍贵的记忆,而他如同一个时光机的操控者,用双手修复这些记忆,让它们永远保持鲜活。
朱伯明笑着说:“放心,你在这儿会交到很多朋友的。”他的声音温暖如一杯正山小种,能让人感到安心。小刘放下小熊,又抱起,万分不舍,轻轻一吻,眼角有泪。
“拜拜了”她说,仿佛这是一场庄重的分别仪式。
朱伯明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补,而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的一门艺术。他始终坚守“修旧如旧”的原则,努力让每一只玩偶都能恢复到主人记忆中的模样。
这份坚持让他的工作变得格外困难,但也因此变得格外有意义。
他的工作流程细致入微,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玩偶的尊重和珍惜。具体来说,他会先用温水和软刷给玩偶“洗澡”,然后用冷热风交替吹干。
有些主人会担心:“一冷一热,会不会感冒啊?”面对这样的问题,朱伯明总是认真回答:“温度我用手试过,很舒服的”这种对待玩偶如同对待真人的态度,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感动不已。
在缝补过程中,朱伯明不用普通衣针,而是选择缝合伤口的美容针。他轻轻安慰着玩偶,“乖哦,不疼哦。”表现出如同在对待一个真实的病人的关怀。
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童话故事的画面。
寻找与玩偶完全相同的布料是最困难的部分。为了找到这样的布,朱伯明经常骑着那辆咿呀作响的二八自行车,跑遍各种大大小小的市场。
虽然他经常会被无数老板娘白眼相向、翻白眼、抓耳挠腮地说"一模一样?不可能!
",但他从未放弃,直到找到那抹完美的颜色。
朱伯明的工作不仅修复了玩偶,还修复了时光。在他的那双巧手下,那些破损的布料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那些褪色的记忆再次鲜活起来。
他对每一个玩偶都充满了尊重,在介绍时还会说:“小灰的小眼珠掉了,所以你们拍侧脸哈娃娃也有尊严哦”。
朱伯明是一位真正的"娃娃大夫",他对细节的关注和近乎偏执的坚持令人惊叹。在他看来,每一只玩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细心修复。
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修补布料和填充物,更是在修复那些珍贵的回忆,让它们永远鲜活在主人的心中。
朱伯明的"病例簿"记录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个厚达三指的文件夹里,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个玩偶的生命历程,也反映了主人的人生百态。
每次"看诊",朱伯明都会让主人为玩偶写一份简单的病历,但主人们却常常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仿佛在重温一个个难忘的旧梦。
40岁的张女士带过来陪伴了她整整40年的小熊。张女士患有先天性弱视、散光、斗鸡眼,童年时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挤。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小熊和姐姐是唯一真心待她的人。
"当我的天都是灰暗的时候,小熊就像一缕光线,穿过云层,照亮了我的心"张女士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闪烁着泪光当朱伯明为小熊换上和40年前一模一样的鼻子时,也仿佛为张女士找回了童年的美好回忆。
有一个失去父亲的小男孩,他的小灰玩偶承载了他对父爱的所有渴望。男孩四岁时,父亲意外去世,妈妈为了避免触景生情,将所有父亲相关的物品都收了起来。
然而,有一天,男孩发现了小灰,从此再也没有分开过"表面上,他是我的小孩,但其实他就是我啊我补偿给他的,是我缺失的父爱"男孩在病历本上写道:"他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为了能留住他时间长一点,我送他来修复了,期待他回家"朱伯明看着这些文字,眼中闪烁着理解和怜惜。
最令人心碎的,或许是那个失去母亲的女孩的故事。女孩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爸爸。为了缓解对妈妈的思念,她会定期把娃娃放在妈妈身边,让它沾上妈妈的味道。
每天晚上,她抱着娃娃入眠,仿佛睡在妈妈的怀里然而,噩耗突然降临,妈妈在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女孩赶忙抱着玩偶来找朱伯伯,恳求他把妈妈的味道留下朱伯伯费尽心思,终于在一家高校的气味实验室找到了解决方案,为女孩模拟出了妈妈的味道。
田田是女孩的娃娃。这娃娃从女孩工作到成家,一直陪伴着她。后来,女孩生了个女儿,也叫田田。女孩在病历本上写道:“这辈子,我成了妈妈的妈妈。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
这些故事让朱伯明深深地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他常常说:"温暖的故事,千篇一律;悲伤的故事,各有不同。"每一个玩偶背后都藏着一段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故事,他就是这些故事的守护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伯明认识到自己修复的并不只是玩偶,其实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创伤。这些布偶看似简单,然而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情感:对逝去童年的怀念,对缺失亲情的弥补,对逝者的思念......
朱伯明面前的人们在带来破旧的玩偶时常带着焦虑与期待的眼神,令人心疼。甚至有人带着哭腔声称,"如果你治不好,我真的会杀了你哦!
"面对这样的话,朱伯明总是报以理解的微笑。
他深知,没有玩偶,这些人肯定也睡不着觉。
他深知这些玩偶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物品,他们已经超越了物品的内涵,成为了主人情感的寄托和回忆的象征。修复玩偶,其实就等同于在修复那些受创的回忆,去弥补内心深处的伤痛。
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在缝补时光的裂缝,让那些珍贵的回忆重新焕发生机。
有时候,朱伯明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有人会委托他带着玩偶小猴子去观光东方明珠,并租用那里的一个下午。尽管这样的要求在旁人听来可能荒诞,甚至会被嘲笑"心理有问题",但朱伯明总是欣然接受,并认真对待。
尽管有人嘲笑朱伯明的工作“不正常”,将他的手工玩偶视为“破娃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被弹幕嘲讽“心理有问题”,他依然坚信万物有灵,每个玩偶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在过去的10年间,74岁的朱伯明治愈了数以千计的玩偶。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每天都在那间狭窄而阴暗的"诊所"里,为一个个"患者"带来新生。
日复一日,星移月转,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人的记忆补全。
在虹桥的老楼里,朱伯明依然在为成年人补着梦。人们抱着玩偶,穿过昏暗的走廊,恍若穿过叮当猫抽屉里的时光机。在尽头,有一些岁月破镜重圆。
在心头,有一些记忆熠熠生辉,永恒不灭。
这位“娃娃大夫”用他的坚持和温暖,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温情,治愈了无数人的心灵。无论那只娃娃再破再旧再难看,即便已是面目全非的一块烂布,但它陪过你很多年,也会继续陪着你走下去。
在朱伯明的巧手下,这些承载着珍贵回忆的玩偶得以重生,继续守护着主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