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丸、生腌、肠粉、粿条……这些都特别为人熟知,但其实还有一碗「火足」肉,经常出现在潮汕人的餐桌之上。「火足」其实是潮汕人自己发明的字,意味“焯”,即用大火将肉汆熟。简而言之,促肉是以新鲜猪肉打底的菜汤或粿条汤。但因为字典和输入法都打不出来,很多人也叫它促肉。一听到这个字,潮汕人就想去了。喝促肉汤,捞面、捞粉可不能少,一碗汤、一碗粉就是潮汕人的早餐。还可以把汤里的肉放进面里,和辣椒酱一起拌匀,又是另一种风味。店里还有捞河粉、捞饺子,米饭是任吃的。
老家带来的普宁梅汁
店里桌子上常备一瓶梅汁,普宁特制的,专门从潮汕寄过来。吴姨说:“用这个蘸肉吃没那么腻,能多吃点。”想吃什么,阿姨帮你配
点促肉的第一步是选料,柜台里大部分是潮汕特色食材,有十几种。猪肉是每天早上运来的,店内现切。要什么和阿姨说,20元就有交易,豪气一点的也可以来份30元的。
“潮汕很多人用西洋菜做汤”
有六种汤底可选,西洋菜汤和酸菜汤最多人点。老板说:“潮汕那边用西洋菜做汤底的比较多。”做促肉的汤水也有讲究,这决定了这碗促肉是否合格。店里用起完肉的猪骨煲汤,颜色虽寡淡,但蛮清冽鲜甜。
做促肉,手要快
「火足」很考验手法,下锅5-10秒便要捞起,让肉尽可能地保留鲜嫩口感。负责做促肉的是个年轻小伙,动作很快,与阿姨形成手动传递线,一个配肉,一个促肉,不到两分钟就能出一份。刚出锅的促肉汤要趁热吸入。整碗铺着肉丸、肉饼、猪板筋、猪颈肉、各种猪杂、鱿鱼片等等。
强记招牌大肉丸,阿姨阿叔自己做的。“以前我们在潮汕卖这个的,很多人喜欢,所以才开的店。”大肉丸切片变成肉饼,与普通肉饼不同的是,里面放了鱿鱼和香菜,鲜味更明显。猪板筋,与里脊肉的链接处,兼具软糯与嫩滑。在锅里快起快落的肉片,吃起来很爽口。喜欢的话可以让阿姨多放点。猪皮吸收了汤汁,有点微微的弹性,软软糯糯,潮汕人会懂炸猪皮的美味。
c
小哥三两下就将面拌好,“花生酱我们自己调过,没有那么腻口。”
促肉、捞面的精髓除了汤,还在于那一小簇炸金蒜,潮汕那边也叫它蒜头朥。搭配上自家炸过的金蒜,才算完整。“辣酱我们自己做的,红油特别香。”炸过的蒜蓉加上指天椒和红油,吃肉、吃面都可以放。d
1人切肉、1人煮肉、1人招待
到了饭点,店里人来人往,都说着潮汕方言,让人感觉这家店开了有些年头。“我们刚开,不到两个月,来店里吃的老乡多。”住附近的老人家告诉我们,他们中午都在这条村子找吃的,一开始是图个新鲜来试试,没想到味道还可以,也挺干净的。
店面不大,由四人经营,都来自潮汕,切肉、煮肉轮流上阵。“不要葱、不要蒜油。”这些小要求,吴姨都会一一记下。从我们到店开始一直在切肉的阿叔,过了午市才停下。两人的午饭也还是促肉,虽说每天都在做促肉生意,但依然不会腻,有时还会给自己来点DIY——促肉生滚粥。1.停车不便,建议绿色出行
2.家庭小店,没啥环境可言
如特别介意不必专程前往